APP下载

基于三螺旋模型的高校产学研合作路径探索

2014-10-09王发源黄金锋贾春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王发源 黄金锋 贾春波

摘 要:本文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结合目前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践经验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如何创新高校内部机制、利用政府外部支撑体系等视角,重点探讨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联盟的优化路径,为高校拓展产学研合作局面提供新思路,以促进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三螺旋模型 产学研合作 创新科研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49-02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功能得到了不断延伸,并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由此衍生出的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一课题,成为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产学研合作作为我国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办学模式,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鼓励和大力支持,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仅依靠政府经费已难以支撑高校教学科研的进一步发展,而且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校拓展知识应用、服务社会的职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高校还是单一地依赖技术转让、委托开发、咨询等低级别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根本无法达到高校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的目标。因此,探索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对构建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及其具体路径进行了探讨。

1 三螺旋理论与产学研合作三螺旋联盟的形成

“三螺旋”理论是由埃茨科威兹和雷德斯多夫教授在90年代提出,它是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特别强调政府、企业和大学三者间的互动合作关系,目的是促使政府、企业和大学三方相互间的信息资源能够充分沟通和分享。“三螺旋”理论的核心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已成为国家和地方的主要知识资产,其科技研究条件也是国家参与国际科技创新竞争的基础,如果政府能够有效地组织高校中的研究中心、科研小组与具体的市场经济活动建立互动接口,那么政府、企业和大学三方除了能保持自身传统意义上的作用外,三者结成产学研合作联盟,通过相互间的人员、信息、资源相互作用、互惠互利,扩展出更大的社会发展空间,进而创造出更高的社会价值。

“三螺旋”下的产学研合作联盟是产学研合作的高级形式,鉴于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很多学者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逐渐取得了共识。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产学研合作联盟是指基于市场机遇,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从各自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意图出发,结合彼此的资源或优势而建立的一种正式但非合并的合作关系。从系统特征来说,产学研合作联盟实际上构建了一个“大学—产业—政府”三位一体的合作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合作形式与机制,形成三方合作互动的关系。在这个系统中,既有大学的科研资源,又有企业基于市场需求的灵敏嗅觉与产业资本,更有政府的法律法规保障、政策引导与资金投入。

2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联盟的现状分析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非常迅速,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实践经验不充分,目前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联盟的机制仍不完善,其主要问题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在产学研合作联盟中高校职能发挥不充分

高校拥有显著的高端人才、高新技术等资源优势,但受高校体制、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评价科研成果价值主要依赖技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两方面,如以获得国家经费多少、发表论文数量、所获奖励级别来衡量某项科研成果的价值,这种单一的价值评价体系导致高校科研工作不是直接面向市场需求,最终其研究成果也很难具有市场领先性,甚至根本没有转化为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这种科研成果市场价值的缺失会直接影响企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不足,再加上科研工作收益与风险的不平衡性,使得部分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对科研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调动科研人员科技创业的积极性,进而使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无法充分发挥,整个社会企业大规模生产对新技術和高科技含量装备的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同时高校职能无法充分发挥也会进一步影响高校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2.2 在产学研合作联盟中各方利益分配不科学

如何处理产学研三方利益分配,保障各方利益不受侵害是目前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如在一些高校产学研合作案例中,高校提供的技术具有很好的市场领先性,政府也愿意提供支持和配合,而且企业自身对该技术产业化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由于高校、政府、企业三方有时对科研成果的价值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使得产学研合作中的各方在利益分配方面难以达成共识,最终导致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相互间的理解和沟通会变得十分困难,甚至会导致各方分道扬镳,项目不了了之,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资源的浪费;而且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利益分配问题还可能会在产学研合作各方内部存在,如果高校、政府、企业三方不能处理好该问题则很可能面临严重的人员流动、资源浪费等风险,进而给各方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2.3 我国产学研合作联盟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配合是高校产学研合作要想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如政府部门构建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制定相关政策规定等。然而,由于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起步较晚,我国现有经济体制和科技机制还不能满足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实际需要,如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自主决策权还无法得到充分保证,政府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间缺乏科学完善的统一协调机制、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都是由政府部门成立的,这种功能单一的组织形式无法为高校、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地信息服务,而且中介方自身的地位和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导致高校很多科研成果无法及时找到相应企业来转化为产业化生产力,企业也无法将自身的技术创新需求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沟通,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化生产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3 高校产学研合作路径探索——产学研合作三螺旋联盟的优化

我国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非常有必要根据自身实际特点和科研实力,构建一套适合自身情况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三螺旋联盟具有普遍意义,是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基本路径。本文就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产学研合作三螺旋联盟的作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1 创新科研机制,发挥高校资源优势

众所周知,高校是国家最主要的知识资产集中地,拥有大量高端科研人才、高新技术和综合学科,高校的这些基本特点也是其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优势,因而怎样使高校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能优势是产学研合作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特有的资源优势,高校管理决策层需要创新科研观念,改变传统单一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为产学研合作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创新高校科研观念主要表现在高校科研工作要直接面向市场需求和解决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高校科研成果的价值,同时在产业转型和产业发展中也能更充分的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和科研成果,最终还要通过市场来检验高校科研成果的好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将建设创业型大学作为其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导向,该战略的关键在于高校大力提倡科研创业的理念,激发科研工作人员的科技创业主观能动性,并鼓励有条件的科研人员携带科研技术成果入驻相关企业担任某些职位,以实现高校科研与企业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同时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科技政策,积极运用相关行政手段来整合高校和企业的各种资源,并围绕企业实际的技术创新需求,组织高校的研究学者和企业的技术骨干进行探讨、研究,让双方加深彼此的了解和认识,不断推动企业产业技术的革新和进步。

3.2 加大政府参与度,构建校企人才培养互动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承担了各级科技技术设施建设的任务,而科技基础设施条件是知识经济时代衡量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资源。在“三螺旋”理论中,政府是高校产学研合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加大政府参与度,可以为高校产学研合作在法律、政策、法规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如美国政府颁布《莫里尔法案》《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其高校产学研合作提供了科学全面的立法保障。因此,我国政府部分要科学利用各种行政手段、科技政策来为高校产学研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和支持高校产学研合作,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并以立法形式来引导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方向。由于高校产学研合作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等特点,所以政府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为高校产学研合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减轻高校科研的压力和企业的风险,使高校科研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创新活力。另外,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是利用高校的科技资源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即在高校与企业搭建一座科技桥梁,而政府部门则是搭建这一桥梁的关键,因为政府可以利用自身职能优势来整合高校、企业双方资源,使高校和企业双方除了保持自身的特有作用外,还能相互作用、互惠互利,进而发挥出更强大的技术创新辐射作用。

3.3 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分配

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相互作用、协调一致、共享资源是“三螺旋”理论的核心。近些年,尽管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都已充分认识到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对产学研合作给予了很大支持和鼓励,高校管理层也非常重视,企业的积极性也高,但是由于我国产学研合作实践经验不足,现存的某些体制障碍严重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推动产学研合作必须建立完善机制,整合各方科技要素資源,实现优势互补。首先,高校要鼓励和科研人员进行科技创业,激发科研人员科技创业的主观能动性,支持科研人员以借用、聘用或兼职等方式到企业从事研究开发工作,并将科研成果产业化作为评价科研人员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高校还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消除人才体制障碍;其次,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协调机构,政府各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和分类指导,落实好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高校加大对产学研的技术创新投入,保障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开展,并为高校、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最后,企业自身要有主动进行生产技术创新的意识,积极与高校展开各方面的合作,将自身技术创新的实际需求及时地与高校科研人员进行沟通,并加快推进科研技术产业化。此外,产学研合作还需建立并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以妥善处理合作各方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问题,消除合作障碍,明晰产权利益,使各方的合理利益得到有力保障。

3.4 推动成立科技中介组织,加快科研转化速度

大力推动成立科技中介组织是加快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速度的关键,科技中介组织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为企业和高校双方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如为双方寻找产学研合作机会、合作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目前,我国科技中介组织绝大多数都是政府部门直接设立的,而且数量偏少,形式单一,科技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严重制约着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因此,我国高校要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推动成立科技中介组织,以帮助自身科研成果及时寻找到相应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并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实际落实,加快自身科研成果产业化速度,进而逐渐与企业形成全面合作机制,进一步密切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的合作关系。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
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宿迁市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问题探究
浅谈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创新力的机制研究
瑞典“移动谷”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