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思与推广

2014-10-09高燕雷金瑞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实训室甘肃

高燕 雷金瑞

摘 要:导游人员不仅要具备娴熟的导游业务技能和较为厚实的理论涵养,还应有扎实的人文学科基础。本文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技能型导游人才培养模式,首创了以甘肃地方文化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将此培养模式进行概括,可以加强旅游专业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积累,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并实现本培养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高职高专导游培养领域的推广。

关键词:地域文化 导游人才 培养模式 推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8-02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曾对这一概念做出过阐述,他认为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含义:(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1]。导游人才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基于对导游工作的特点及现代旅游活动特征的研究,特别是对于甘肃导游人才现状、甘肃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特征的调研,我们认为甘肃导游人员不仅要具备娴熟的导游业务技能,具备较为厚实的理论涵养,还应有扎实的人文学科基础。为此我们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理论够用,文化基础全面,特别是地方文化知识突出的技能型导游人才为培养目标,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2],积极探索导游职业能力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1 甘肃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构思

1.1.1 确定培养目标

甘肃旅游资源以人文景观居多,甘肃的导游人员不仅要具备娴熟的导游业务技能,还应有扎实的人文学科基础。因此,我们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理论够用,文化基础全面,特别是地方文化知识突出的技能型导游人才为培养目标。

1.1.2 岗位需求调查

以调查为基础我们将导游人才的培养方向确定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终身发展为目标,培养具有甘肃地方特色的导游,满足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立足甘肃,面向西北,辐射全国旅游行业,培育技能型导游人才。

1.1.3 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形成特色鲜明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知识模块、地方文化模块、实训模块和顶岗实习模块。其中,基础知识模块课程包括:《旅游学》《导游基础》《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旅游英语》《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等;地方文化模块课程包括:《甘肃导游》《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甘肃历史文化》《花儿与旅游》等;实训模块课程包括:《导游业务》《旅行社运行与管理》《模拟导游》《导游课程实训》《教学实习》等。

1.1.4 改革教学方法

新教学模式打破了“以课堂与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师生问答式、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导游及现场景点导游讲解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第一,案例教学法。教师收集案例,既可采用学生独立分析,以书面作业完成的方式,也可采用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全班讨论,最后由教师做总结性点评,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二,模拟教学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分组扮演,进行带团、导游服务、问题处理、送团等导游服务技能的训练,最后进行综合评议。第三,景区观摩和现场导游讲解法。结合甘肃省导游资格证的现场考试内容和要求,采取“模拟导游——景点实战——导游实习”三步实践教学法。

1.1.5 强化校企合作

强调导游实践环节,课堂理论知识学习应与校内外专业实习并重。在时间分配上,导游实践教学和实习占整个教学时间的60%以上。在学校的实训课程由我校和旅行社高级导游任教。同时,与省、市、区旅游局和部分旅游景点、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建立导游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培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1.1.6 优化教师队伍

我们通过人才引进及培养教师等优化结构,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学历层次高、知识技能水平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达到95%以上。招聘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经验的旅游行业人士加入教师队伍;积极鼓励教师在旅游企事业部门兼职从事旅游实践活动;重视教师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进行访问或进修学习;从国内聘请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导游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1.1.7 改革考核形式

导游类课程考核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方式进行。笔试重在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问题的处理、分析和判断能力,要求难易适中,知识点覆蓋面广,紧扣教学大纲,并与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试卷接轨。面试采用模拟现场导游的方式,考试过程中,学生现场抽签,按照签上要求完成规定的旅游讲解,灵活处理接待服务中的不同问题,尤其是旅游环节中的突发事件。

2 甘肃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效果

2.1 打造了一支旅游管理专业省级教学团队

根据模块化教学的需要,形成一支校、企、政人员互兼互聘的动态组合式教学团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各种技能和素质,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市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在2012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牛海桢教授曾获省优秀教师“园丁奖”和省教学名师奖,为本校旅游学科带头人。陈金生教授获“青年教师成才奖”。高燕老师获得中国旅游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旅游院校职业能力(导游大赛)和甘肃省导游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2 建立了符合高职高专要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将课程设计与职业标准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合、课程教学目标与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强化了专业能力培养,建成了《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与应用》和《中国文化概论》3门校级精品课程。

2.3 建成了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根据学生培养需要,已建成旅游管理模拟实训室、导游服务模拟实训室、饭店前厅、客房服务模拟实训室、餐饮服务技能实训室、酒吧、茶艺服务实训室、旅游规划與设计实训室、多彩甘肃图片展室、文物陈列室。同时与企业广泛合作,建立了中国青年旅行社、康辉旅行社、金城宾馆、金辉旅行社、小草旅行社、甘肃兰神国际旅行社、甘肃张掖市民乐县旅游局、什川凯天城旅游山庄、天竺三峡国家森林公园、平凉崆峒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等校外实训基地。

2.4 取得了颇丰的旅游管理相关教改科研成果

教学团队以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为原则,按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进行课程开发,开发出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电子教案课件、试题库、教学录像、学习指导材料等课程教学资源库。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研究能力强,团队成员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省委宣传部、教育厅、科技厅等立项的研究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服务社会,完成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和旅游规划项目多项,为我省旅游教育与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3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前景

本培养模式主要解决了两方面的教学问题:一方面是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技能型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是首创了以甘肃地方文化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背景下确实为我省旅游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的业务技能、通晓甘肃历史文化的高水平导游人才。通过甘肃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对办学模式、体系、教学管理、多元化毕业前景等与人才培养相关的领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成果对于深入理解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大报告的有关精神,促进校企合作办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参考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地域差异反映为文化的差异,而导游的职业特性又决定了其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对当地地域文化的深入了解,因此,本文提出的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导游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适应于甘肃,对其他地域空间的导游人才培养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林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0-117.

[2] 十五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S].1999,6.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实训室甘肃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甘肃卷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