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后进生转化教育中“动机”的作用分析

2014-10-08崔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动机转化后进生

崔岳

〔关键词〕动机;后进生;转化

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存在常常令班主任们头疼不已,他们通常学业成绩、行为习惯都比较差,上课经常不遵守纪律,难于管理,影响班集体的整体发展。在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中,挖掘其内在的需求和动机,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从一个案例出发,阐述班级后进生转化教育中“动机”的重要作用。

一、案例简介

某中学(笔者的实习中学)初一(3)班有一名让很多教师头疼不已的“问题学生”小军(化名)。他上课常常不守纪律,随意离开座位和故意乱接教师话茬儿,不能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常敷衍了事。最严重的是,他是班里的“混世魔王”,恶意欺负同学已成家常便饭。他对同学吆来喝去,稍不合意便动拳头;他常在厕所、放学路上等没有教师的地方逼同学叫他“爸爸”“爷爷”等;在自己做的坏事被同学看到后,将同学堵在放学路上,威胁同学不准告诉教师,否则就要拳脚相报。学生们反映说,小军经常以“认识高年级的学生”为由炫耀并以此威胁被欺负的同学不能反抗,否则就找高年级的同学报复。

作为初一(3)班的实习班主任,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找小军谈一次话,以促进他的转化。

走进办公室,小军显然很紧张,我跟他说了好几次“坐下吧”他才勉强坐下。经过诚恳、耐心的询问,笔者了解到这样一些情况:小军的父亲常年出差在外,与他缺乏沟通交流,且对他的教育很专横,常在其犯错后对其一顿暴打;小军上小学时曾被高年级学生欺负,甚至被敲诈过钱财;小军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虽然不满,但也很无奈,因为觉得“上课好多东西都听不懂”;小军与高年级学生确有交往,且对他们通过暴力手段在同学之中建立起来的“威望”很是羡慕;等等。

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首先对他的境况表示理解,同时对他渴望被同学接纳、希望在同学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愿望表示认同和肯定(暂不考虑手段正当与否)。接着对他所采取的手段的正当性与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告诉他不能使用暴力来使同学接纳、认同自己,而应通过学习、文体活动等能真正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和帮助同学这样善意的举动。随后,自然而然地提到学习的重要性:能够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证明自己,以使自己立足于社会。最后,鼓励他努力补缺补差,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肯定他上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等行为,表示以他的聪明和悟性一定可以搞好自己的学习。当他提到坏习惯难改阻碍自己进步时,笔者给了他一些建议。小军随后一段时间的表现证明,这次教育是十分有成效的。

二、抓住后进生的需求,提升其动机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有需要才能有动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的、尊重的以及自我实现的由低到高五个层次。

本案例中小军缺少的正是尊重的需要。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心底里有自卑感,而父亲的专横教育以及小学时被高年级学生欺负的经历让他有一种挫败感,这两种感情使他有一种自己不被尊重的认知,因此有被别人接纳和尊重的强烈愿望和需要。

根据赫尔的驱力理论P(个体有效行为潜能)=D(驱力)×H(习惯强度)×K(诱因),这种需要构成了小军各种不良行为的强大驱力。小军的不良行为从小学高年级到现在已成积习,而高年级学生通过暴力手段在同学之中建立起来的“威望”和震慑力令小军羡慕不已,对他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很大的诱因。据此可认为,小军不良行为的“个体有效行为潜能”是很大的。

而对于学习,小军对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没有内发的足够的认识,驱力D较小,学习带给他的好处他很少体验到,因此诱因K值一般。而由于不认真对待学习,小军的学习习惯很差,这对其学习行为潜能的激发构成很大阻碍。由于学习成绩长期不理想,小军对自己不自信,缺少确定自己有能力应付学习的信心,自我效能感很低。综上,小军的学习动机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笔者对他的教育,也可基于动机来分析。首先,笔者对他境况的理解,对他渴望被同学接纳表示的认同和肯定,以及让他坐下与笔者谈话,在谈话中笔者的平等的姿态、诚恳的语气,都给了他足够的被尊重感。这样,他的尊重需要水平降低,不良行为的内驱力也随之下降。笔者分析暴力手段的不正当性,是在弱化高年级学生行为效应对他的吸引力,即降低诱因值K。向他提出改正不良习惯的建议,正是希望弱化习惯强度,以此降低小军不良行为的“个体有效行为潜能”,降低不良行为的动机水平。

笔者对于学习意义的阐释,有利于提高小军学习的内驱力和诱因值;又告之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习惯强度。由此,小军的学习有效行为潜能大大提高了。在肯定他、帮助他重新树立学习信心时,笔者举了很多他做得好的事情为例,如上课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等,给他以成功体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这样,他的学习动机就大大加强了。

三、总结讨论

由这个个案可以看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善于抓住学生心理是十分关键,也是十分有效的,正所谓“春风化雨”“循循善诱”。当然,前提是了解学生,掌握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和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概括分析,再有针对性、有策略地消除阻碍,最终使学生在不受伤害、自然而然的状态下作出改变。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尤其要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点、成长经历、父母教育方式等,挖掘其内在的需求和动机,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和帮助,从而促其进步。

(作者单位:中国儿童中心,北京,100035)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动机转化后进生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凶手的动机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