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学习时间管理的心理分析与策略

2014-10-08邵立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小学生

邵立云

〔摘要〕学习时间管理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小学生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心理策略:(1)注重对小学生时间管理的心理引导;(2)注重促进小学生自我提升时间管理的能力;(3)家庭与学校合作形成小学生时间管理的教育合力;(4)开展以小学生时间管理为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关键词〕学习时间管理;心理策略;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17-0014-03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学习时间管理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的学习时间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学习时间,是小学生需要学习和培养的重要能力,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小学生学习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引导小学生学会管理时间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生学习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时间管理是指对时间使用的计划、组织、控制和调节等的总称。它既包括计划和分配时间,也包括监控与调整时间的利用;既包括相关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和运用,也包括在实际过程中的情绪体验[1]。就目前来说,小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尚未形成清晰明了的时间价值感,不能深刻地意识到时间对人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一)小学生学习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小学不同年级的观察研究,发现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越来越多地置于自我监控下,开始有时间管理的能力和观念,并可以采取一些对时间管理的监控活动,但有效进行时间管理的能力还不成熟,如在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小学生学习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1.缺乏时间管理的概念

在学校,不难发现部分小学生没有时间管理概念,每天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缺乏学习的计划性和自主性。他们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更不会科学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

2.缺乏时间管理的方法

有的小学生意识到了学习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想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也想过在老师安排的课业外,根据自身的情况充分而科学地分配时间资源,但他们普遍缺乏适当的时间管理方法。

3.缺乏时间管理的意志力

有一些小学生虽然懂得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也有一套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并且能够评价自己是否有效利用了时间,但是,由于缺乏意志力,使得计划与现实行动产生了差距,不能持之以恒,从而产生焦虑、矛盾和自责的情绪。

(二)小学生学习时间管理与心理诸因素的关系

1.小学生时间知觉的发展是影响其学习时间管理的年龄因素。有效管理时间的前提是准确而稳定地知觉时间。黄希庭[3]等研究表明,5岁儿童分不清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往往用事物的空间关系代替时间关系;6岁儿童已开始把时空关系分开,但很不完全,再现时距的准确度仍受到空间关系的影响;7岁儿童已基本上把时空关系区分开来;8~9岁儿童不仅能把时空关系区分开,还能较准确地再现时距。

2.小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是影响其学习时间管理的人格因素。黄希庭、张志杰[4]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个体在对待时间功能和价值上以及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他们根据前人研究把时间管理倾向分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

小学阶段是人格特征逐步形成的阶段,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活动很大程度与眼前的具体事物或表象联系着。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思维水平才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开始发展出抽象逻辑思维和演绎推理,但仍带有较大的具体性。正因为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他们还不能自觉有效地反省思考,也不会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完善的学习计划,所以影响小学生对学习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小学生学习时间管理的心理策略

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就是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从而高效地学习。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强调,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根据《纲要》内容,培养小学生学习时间管理意识与能力,可以采用如下心理策略:

(一)注重小学生学习时间管理的心理引导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其发展特点进行积极引导和帮助。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显著的认知发展,思维有了一定的弹性,但是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水平已经有了质的发展,抽象思维水平明显提高。

1.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时间管理的意识

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通过具体形象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时间意识,初步了解时间的分配。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动画,使他们初步了解时间的合理分配:先磨刀后砍柴。

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时间管理意识,但不是很明确,教师可以通过时间管理知识的讲解和小学生对时间及时间管理方面知识的阅读进行强化。根据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教师要不断强化这一阶段小学生对时间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爱惜时间的故事和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有效管理时间的榜样和准则;也可以开展以时间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对生活中浪费时间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例进行分析,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2.传授小学生时间管理的方法

在小学生认识到时间管理重要性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对缺乏适当时间管理方法的小学生进行指导。

首先,教师应该不断地收集和整理适合小学生时间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并将它们传授给小学生。既要关注到那些自己可以简单管理时间的小学生,还要重点关注那些不会进行时间管理的小学生。

其次,不同阶段小学生的时间管理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时间管理方法要简单、具体、形象,并不断重复。例如,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一日时间管理表”,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划好一天要做的事,可以用图画或简单的符号表示。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时间价值感知能力高于其时间计划安排和时间分配使用能力,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这是正常的,儿童的知行往往难以统一,比较依赖自己内心的想法,比较随意[5]。因此,在提高他们对时间价值认识的同时,要结合实际训练促进观念和行为的结合,并通过反馈强化时间价值观念。通过实践使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检验他们的时间管理策略使用效果,接受反馈。比如,让小学生认识自己的时间使用状况,要求小学生进行监控,估计完成学业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有意识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或消除对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并对成功或失败的结果进行自我分析。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时间价值意识和管理学习时间的能力,养成对时间进行管理的良好习惯。

另外,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向他人请教合理安排时间的小窍门。在班级内举办类似的交流活动,促进小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

3.培养小学生时间管理的自我意志力

意志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在心理学中,它指人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动员自身的力量去战胜客观困难。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诱惑,注意力容易转移,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小学生创设安静的学习环境,逐步培养其战胜困难的意志力并对其进步及时给与肯定,必要时还可以用代币的方法进行激励。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我控制力有所增强,需要其在学习和实践中进行强化,树立管理好时间的意识,严格遵守自己的时间管理计划。

(二)促进小学生自我提升学习时间管理的能力

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生活和学习的独立性教育,为小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成长氛围,使小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时间管理的主人,用积极向上的态度,自主自信地对时间进行管理。

明确的目标是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除去教师有计划地向小学生传授有关时间管理知识的同时,小学生应该发挥主动性,明确自己的目标,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安排学习活动,自觉高效地完成学习活动。例如,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每小时的详细计划,依据一般事情对自己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排序,然后进行分类,合理安排时间。

(三)开展以小学生学习时间管理为专题的心理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开展以学习时间管理为专题的心理教育活动,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学校还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就学习时间管理的问题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以团体辅导活动“时间馅饼”为例,其主题活动的设计如下:

1.活动目标。希望小学生通过活动反思自己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学会时间管理的技巧,合理地安排每节课、每天、每个星期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活动准备。白纸若干,彩色笔若干

3.活动过程。教师先将班上的学生分组,每组8至10个人,每人一张白纸,每组一盒彩笔,然后通过指导语来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的时间馅饼。首先,按照一日的时间分配状况来分割馅饼,看看能够分割成哪些饼块。再观察自己的时间馅饼,思考哪些事情是自己能够控制的,哪些事情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将自己不能控制的涂上颜色。其次,与小组成员交换馅饼,看看自己的时间馅饼与其他人的有什么不同。讨论以下问题:自己一天的时间够用吗?哪些事情用了你大部分的时间?哪些事情被你忽略了?是否需要对你的时间馅饼进行调整? 为什么需要调整?是否能够减少涂色的部分?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制作一个“理想的时间馅饼”,然后各小组选一名成员向大家展示小组的成果,并互相讨论。

“时间馅饼”游戏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加深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学会对时间进行管理。在讨论环节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讨论的主题,如针对浪费时间的学生,引导他们讨论如何使时间利用得更合理、更有意义;针对没有计划的学生,引导他们讨论与思考如何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而对于时间管理太单调的学生,讨论的主题则应是如何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何做到劳逸结合,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四)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要密切联系家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应加强榜样示范作用,以身作则,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教师、父母应适时放手,给小学生提供独立进行时间管理的环境,使其认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教师、父母在教育上的民主做法,一方面会使小学生感到被尊重与肯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调动自身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作为教师,既要对小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又要保护小学生时间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正强化。作为家长,尽量不要再给小学生安排家庭作业,因为和“量”相比,更重要的是作业的“质”。

家庭是学生成长重要场所,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环境。家庭要和学校相互配合,在小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制定出相关的时间安排表,对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要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并且要严格要求,让他们严格执行计划,懂得自我控制,能抵御外界的诱惑。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宝贵的资源,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更应该学会珍惜时间,学会管理时间。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小学生认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设置切合实际的目标,作出计划,并持之以恒围绕目标进行监控,合理安排时间,不断取得学业进步。

参考文献:

[1]袁湄.中学生时间管理行为训练的可能性与可为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156-158.

[2]沈建华,张敏.小学生学习时间自我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8(7):8—10.

[3]黄希庭,杨宗义,刘中华.5至9岁儿童时间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01):75—76.

[4]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

[5]朱小玲.论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时间管理的方法[J].读写算,2012 ,04(7):133-142.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225002)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编辑部的一群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美国小学生YY的暑假生活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