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2016-11-10董小伟陈伟丽高子然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比兴乐府孔雀东南飞

董小伟++陈伟丽++高子然

摘要: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壁”的《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非常成功的悲剧诗,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诗歌通过叙述焦仲卿与刘兰芝两人殉情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本质,热情讴歌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精神。而作为诗歌开篇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句历来都解释为借物起兴,但这两句起兴的目的何在?意义何在?到底这两句从何而来?有何深意?本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释。

关键词:乐府;孔雀;比兴;考释

乐府民歌是汉代最有艺术和思想价值的诗歌,《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反应爱情婚姻问题最成功的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叙事诗,还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剧长诗。诗歌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订的《玉台新咏》卷一,题目为“焦仲卿妻”,《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全诗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写了男女主人公刘兰芝与焦仲卿因封建家庭,从结婚到分手,以及死后合葬的全过程,情节完整,语言通俗,刘兰芝的能干、美丽、聪明、坚强,焦仲卿的忍辱负重、忠贞不渝,焦母的蛮横无理、封建大家长等形象都跃然纸上,诗歌最后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来结局,增添了瑰丽动人的神秘色彩。沈德潜评价此诗歌:“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

《孔雀东南飞》诗歌题目是诗歌正文的第一句话,诗歌开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千百年来,多个名家注本都一般认为这两句是为全诗起兴,是借孔雀的顾念徘徊形象预示故事的悲剧气氛,因为汉乐府中写夫妻离散,就常用鸟飞来起兴,如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再如 “孔雀东飞,苦寒无衣。为君作妻,中心恻悲。夜夜织作,不得下机。三日载匹,尚言吾迟”,闻一多先生还引了《襄阳乐》、《苏武诗》来证明汉乐府的诗歌常用鸟起兴,可见这里用孔雀起兴是沿用民歌的套语。其二是为什么孔雀要向东南飞呢?不向其他方向飞呢?近来也有学者认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小吏港,从地理位置上看,刘家正好位于焦家的东南方向,故“东南飞”暗指焦仲卿对刘兰芝的顾念;还有学者解释中国五行与四季相配,东南方位所对应的季节是春夏之交,或者说是春末夏初,而这个季节正好是非常温暖的,是一年之中希望和生机最为充盈的时候,代表着刘兰芝和焦仲卿对自由爱情的无限追慕和向往;其三是为什么孔雀要“五里一徘徊”呢?而不是“十里”呢?不是“百里”呢?有专家认为这因为“五里”亭是当时迎宾送客的场所,是话别的地方,代表着离别,故“五里”一词蕴涵着依依不舍、徘徊顾念之意。

总的说来,注家几乎都认为《孔雀东南飞》开篇两句是以鸟起兴的运用,目的是以孔雀的徘徊不前,相互顾念,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不忍离别。但是这种普遍的解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胡适先生就曾认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句是“千古不可解的疑案”,故在解释这两句诗歌的时候,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孔雀”这个意象与全诗的思想内容完全没有联系。中国古人特别喜欢将个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体交融在一起,即让客观的某一物体蕴含着人某种特殊的情感和意义,这就形成了中国诗歌独特的意象,并且在写诗作文的时候,将这种独特的意象加以运用和发挥,会收到一种无以言表的美感。例如菊花代表着隐逸、荷花代表清廉、竹子代表高洁、梅花代表傲骨……而“孔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一般象征的是富贵和繁华,根本不象征爱情,也不象征离别。而这首诗歌主要是以叙事的方式写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离别爱情故事,并通过这个爱情故事来歌颂忠贞,控诉封建宗法制度,“孔雀”所代表的富贵与繁华意象与本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完全无关,故诗歌创作者似乎不应该用 “孔雀”来起兴全篇。

第二,诗歌的解释和理解不应该太过准确。中国古典诗歌的解释不应该像语言学研究那样字字解释,句句翻译,也不应该像文献学、考证学那样仔细、精确,因为诗歌应该给人一种朦胧的,似有似无的美感,如果太过准确,就失去了这种独特的美态。例如许多注家将陶渊明诗歌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三十年”解释成为“十三年的倒写”,因为陶渊明从第一次当官到辞去彭泽县令正好是十三年,如果这样细致的解释,就让诗歌失去了朦胧的美了,故解释成为“许多年”则可,不需要太过精确。同理,《孔雀东南飞》中的“东南”要从地理位置上去考证,到底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家在哪里;“五里”具体是多少,到底有多远,这都失去了诗歌本来的韵味,这也不应该是文学本身的功能。

第三,诗歌开篇提到了“孔雀”这个意象后,全文一千余字就再也没有提到“孔雀”这个意象了,好像这个意象就凭空消失了一般。一直到了全诗歌的结尾处写道:“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开篇的“孔雀”变成了“鸳鸯”,这非常不符合古代诗文前后照应的原则。而“鸳鸯”这个意象自古就象征着爱情、幸福、忠贞,就非常符合全文描写忠贞爱情这个主题了,鸳鸯的仰头相向鸣叫,也非常吻合全诗所要表达的爱情不朽的主题。据说“孔雀”这种鸟是一夫多妻制,很难与忠贞不渝的爱情联系起来。

第四,从押韵的角度看,全诗只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句是自己押韵的,接着诗歌是刘兰芝的诉说,马上就换了韵。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歌两句就换韵是非常不合适的,从这首诗歌的后面叙述来看,基本上是按照一个故事情节一换韵,只有开篇的这两句例外,让人感觉有些格格不入。

从这四个原因,可以大胆推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两句并非是这首诗歌本来就有的句子,应该是在流传的过程中,由后人增添在这首诗歌开头的,原因有几点:

首先,在《孔雀东南飞》诗歌诞生前后,有许多诗歌写有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相似的诗句。例如同收录在《玉台新咏》中的的《飞鹄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再如曹丕的《临高台》中有:“鹄欲南游,雌不能随。我欲躬衔汝,口噤不能开。我欲负之,毛衣摧颓。五里一顾,六里徘徊”,这些诗歌都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句非常相似,有可能是有人将这些诗歌中对孔雀的描写改加在了《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歌前面的。

其次,《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歌的名称,古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个古题非常符合全首诗歌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全诗内容的最简单的概括,而《孔雀东南飞》这个题目完全与全诗内容无关,且也是因为这首诗歌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后人才改为这个题目的,并非是诗歌本来的题目。因为在汉乐府诗歌中有许多诗歌的题目都是文章第一句诗,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有所思》这些名篇的题目都是将诗歌正文的第一句作为题目的,《孔雀东南飞》的题目也是这样的。

最后,据《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歌的小序中提到的“汉末建安中”可知这首诗歌创作于建安末年,但最后这首诗歌是经过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人徐陵编定、收录在了《玉台新咏》这本诗集中,从创作到最后收录,其在民间靠口头和传抄流传了三百余年,诗歌早已不是原来的面目,诗歌的许多地方都有明显的加工、修改的痕迹,如诗中“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刘兰芝在焦仲卿家只有两二年,不可能长得那么快,所以有专家认为这几句诗歌是从唐代顾况的《弃妇诗》“记得初嫁君,小姑始扶床。今日君弃妾,小姑如妾长”几句窜改至《孔雀东南飞》诗歌中的,既然这几句是后人所加,那么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两句很可能也是在流传过程中添加上去的。甚至有学者具体指出,《孔雀东南飞》是直接从《艳歌何尝行》的基础上加工演绎而成的。

综上所述,《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框架基本定性于汉代,但在流传的过程中经过了许多人不断的增删和修改,其开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两句与全诗内容关系不大,不应该是这首诗歌本来就有的诗句,应该是后人在阅读、修订这首诗歌的时候增添上去的。

注释:

引自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卷四。

引自魏晋曹丕的《艳歌何尝行·白鹄》。

引自汉代无名氏的《古艳歌》。

引自《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飞鹄行》:乐府民歌,又名《艳歌何尝行》。清代的陈祚明就明确提出《孔雀东南飞》中的开篇两句改至《艳歌何尝行》。

也有专家认为这首诗歌创作于南朝时期,如梁启超为了迎接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时所作的演讲《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关系》中指出这首诗歌创作于南朝,但是后世许多专家都表示怀疑。

冯舒在《诗纪匡谬》中云:“此四句是顾况《弃妇诗》。宋本玉台无‘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十字,《乐府诗集》、左克明乐府亦然……至竟是后人妄添……”

参考文献:

[1]朱大刚编著.汉魏六朝鉴赏辞典[C].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2]安小兰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句新解[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1,7.

[3] 张港著.错、错、错,一直被误读的经典古诗词[C].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4]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一)[C].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闻一多著.乐府诗笺[A].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6]徐仁甫著.古诗别解[C].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猜你喜欢

比兴乐府孔雀东南飞
谶纬比兴:伪满戏剧发生的文化阐释
乐府—清平调之二
古辞游仙诗的价值及影响
人物评价定性化的谬误及其发生语境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试论虞山诗派对晚明吴中诗风的继承与发展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毛诗正义》“比兴”观论略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
汉代乐府咏史诗探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