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湘西还傩愿重建历程考察

2014-09-26刘兴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重建

摘要:湘西还傩愿作为一自古传承的民俗事象,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已经渗入本地民众日常生活之中。湘西还傩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出现过断裂,然而改革开放后又获得重建。在对还傩愿重建过程的考察中,湘西用坪还傩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用坪傩班走过了一条由乡村到城市,再返回乡村的还傩愿重建与传承之路。其重建过程,既凸现出传承人的特殊作用,又彰显出还傩愿传承与发展路径。同时,还体现出民间传承的优越性,因而引发出对民间还傩愿存活土壤的思考。

关键词:还傩愿;湘西用坪;重建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4)02-0093-07

还傩愿是一种为事前许愿或事后还愿而举行的傩仪,也是一种向傩公傩母许愿还愿的仪式活动。湘西还傩愿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曾出现过断裂,然而改革开放后又获得复兴重建。为便于调查的聚焦和深入,笔者对湘西用坪还傩愿重建过程进行了个案考察。

用坪原是湖南沅陵县内一个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行政乡,又是一个边缘族群——瓦乡人① ①瓦乡人,指居住于湖南沅陵、泸溪、古丈、辰溪、溆浦等县交接之地,且多聚居于沅水流域及其各支流区域自称“果兄翁”或“果熊翁”的族群,人口约三四十万。其语言独特,自称其语言为“果兄喳”,他称其语言为“瓦乡话”,因其语言而获得族群称谓——瓦乡人。湘西瓦乡人现多归属于苗族。聚居区。2005年,与筲箕湾乡合并为筲箕湾镇,用坪乡改为用坪办事处,其原来所辖11个行政村合并为7个行政村。用坪境内多山,交通不便,居民均为“瓦乡人”(即讲乡话的人),现多归属苗族,民众中存在着深厚的巫鬼神等民间信仰。湘西用坪民间还傩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出现过断裂,然而改革开放后又获得重建,在还傩愿重建过程中,用坪还傩愿传承人及其傩班走过了一条由乡村到城市,再返回乡村的还傩愿重建与传承之路。笔者拟通过考察用坪民间还傩愿重建中历经的几个主要阶段性事件:唐法师在家中举办用坪第一次还傩愿——到麻溪铺区表演跳香——进沅陵县城表演还傩愿仪式并被邀暂住了下来——返乡,来描述和解析湘西还傩愿重建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借以展示传承人的主导和核心作用,进而对民间还傩愿存活土壤予以探讨。

一、新时期用坪本土第一次还傩愿表演

本论文所言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之后的历史时期。20世纪90年代,随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以及乡镇和私人企业的兴办,用坪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相对应的是精神生活需求越来越强烈,致使各种民间信仰活动重新活跃,老裟① ①“老裟”,瓦乡话音译,即傩法师。另本地瓦乡话称民间道士为“新裟”。也积极参与其中。此时,用坪民间还傩愿的重建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信仰基础和民俗主体,也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时间、空间等要素。在各方面条件均已充分具备的情况下,1995年,终于迎来了新时期用坪第一次民间还傩愿。这次还傩愿由用坪傩文化传承人之一——唐守业在自己家中举办。

该次还愿就大的空间坐落而言,是用坪大坪头村唐家。唐家是用坪大坪头村一个称作“湾里”的小村落,现有人口五六十人。本地人认为他们是原住民,他们自己也自称是原住民。据本地人口述,湾里本来叫芹菜湾,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中,当时住在用坪的其他人都迁走了,只有他们唐姓躲到枣树林,等事态平息后出来,官方也不追究,所以唐姓就留了下来。原来唐家人口多,后来衰败了。加上许多人外迁至邻近溆浦县,所以现在唐家人口不多[1]。此外,由于“文革”时期唐家公共土地堂被砸毁,所以唐家人就将土地堂设在各自家中。直到目前,湾里唐家还没有公共土地堂,只有各家各户的私人土地堂。因此,唐法师说他做还傩愿前敬土地时都不用走出堂屋,因为他家的土地堂就象征性的设在堂屋木壁上。另外,按习俗,这次还愿将傩坛设在唐守业家中堂屋,作为还傩愿仪式表演的具体空间。至于室外焚烧纸钱或纸模等的场所,那是室内法事的延伸,定在离堂屋傩坛约400米距离的田间。

关于这次还愿的缘由,既与传统还傩愿的功能相关,也与唐法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关。唐法师告诉笔者:

因为是这么条,CX(唐守业四儿)有那个毛病一直不得好。去了沅陵中草药医院、又去怀化,到处求医治疗,沅陵医院又说没有病。还说:你是有钱多,不需要住院。可是一回到家里病又发作了。没办法,我就在神龛下烧一下香纸说:“现在我儿如果毛病好了,我今年下半年就还一坛愿。”又打筶,得了四次三卦周全,算是领筶了。后来,唐CX的病就好了,我就还愿。② ②访谈对象:唐守业,男,瓦乡人,傩法师,1936年生,用坪大坪头村湾里人。访谈时间:2008年12月10日。访谈地点:唐守业宅。采访者:笔者。凡是本文中未具体注明的采访者均为笔者。

从以上唐法师祈求内容看,是希望治好儿子的病。从形式看,唐法师还是在事前进行了许愿,符合民间还傩愿仪式运作规则。那么,本次还愿有没有其他目的呢?唐法师说:

就是怕失水③ ③“失水”,即失传。了,就是怕有人做还愿又找不到师傅,我就领个头,领开起。几十年没有人做,你怎么知道谁还会做呢?现在下面已经有人做了,大家就知道了,现在某地某地还有手艺人,还有东西,这样大家知道了。我就是让我的户头都知道,今后如果有人做还愿,也知道可以找谁来做。④ ④访谈对象:唐守业,男,瓦乡人,傩法师,1936年生,用坪大坪头村湾里人。访谈时间:2008年12月10日。访谈地点:唐守业宅。

这番话道出了老裟作为传承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次还傩愿仪式表演中,唐守业兼具双重身份,既是傩法事主持人和表演者,又是还愿事主。唐守业说:“那次是我自己搞,像求下马筶,启师的筶子,都是我一手打,我又是老板又要当师父。”⑤ ⑤同上。因为唐守业是这次还愿的坛头掌坛师,所以这次表演还傩愿的傩班就由唐法师全权组织。唐守业请了一些会乐器的老年人,组成以唐守业为核心的7人傩班。其中打钵子2人,敲锣1人,打鼓1人,吹唢呐1人,这5个人全部掌握乐器,穿法衣上场做法事的只有唐法师和蔡法师。这一次组合形成了用坪傩班的雏形,为以后还傩愿表演奠定了组织基础[2]。这个组织也成为老裟背后的主要支撑力量。

这次还愿仪式表演时间是1995年秋收后的农历十二月,具体时间由唐法师自己选定为农历十二月初一至初二。唐守业告诉笔者:“这次还愿还是按一昼一宵,初一设坛,初二就烧纸。”⑥ ⑥同上。

至于这次还愿表演的仪式过程,据唐法师介绍,这次还愿的具体程式是按以前的要求办,还是一出一出都要做,有18场。不过,因为傩戏演唱本《孟姜女》弄丢了,所以这次没有在仪式表演中唱傩戏。关于仪式表演中的具体场面,唐法师爱人李三妹说:

那次表演是公开的,有许多看热闹的。附近几个村都来人了,要看热闹,上面楼上也是看热闹的,下面堂屋周围也是看热闹的,男女老少都不忌。因为许多年不做了,年轻人看新鲜,老年人看看和以前看到的有没有不同,看过后,老年人说,和以前看到的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变化,他们心里很满意。① ①李三妹,唐守业爱人,1935年出生于用坪龙潭坪村,文盲。访谈时间:2008年8月14日。访谈地点:李三妹宅。

可见,“热闹”是还傩愿产生吸引力的原因之一,而老年人的观点,说明老年人具有更多的对传统的依恋。也正因为喜欢热闹,所以在这次还愿中,村里人主要喜欢看舞土地、开财门、和会等场次。据唐法师回忆,那次表演舞土地时,许多老年人来听说白,看说得有味没味,还鼓动年轻人用豆渣打面具,特别是眼睛上面,让你表演的人看不到路,东倒西歪;开财门时燃放鞭炮,就在开财门人手边燃放,给开财门造成困难,考验表演者的本事;跳和会可以用脚勾,让老裟跌倒取乐。这些主要是搞热闹。当时,开财门和舞土地两场法事是蔡超旺表演,和会是唐法师和蔡法师一起表演的。这次还愿虽然很热闹,但是也有一些人还是谨慎参与。如唐守业的儿子唐XX虽然给予支持,但作为在县级行政机关工作的国家干部,还是没有亲自回家参与。至于原因,据唐法师说:唐XX没有回来参加,是怕被扣上迷信帽子,怕受批评。另据唐守业介绍:那次,有工作组的人邀请当时的大坪头支书去看看还愿,支书就是不肯看,怕受牵连。可见,原有的政治意识形态影响依然很大。也正因为这点,那次还愿没有按传统习俗举办“请客”,不然还要热闹些。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也许还是当下用坪虽然每年都有人做还愿,但是次数不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法事中的一些其他要求也在唐守业这次还愿中得到体现。如,唐法师做了豆腐和糍粑;杀了1头黑毛猪;遵守了开财门前吃素等饮食禁忌;唐法师还按习俗以事主的名义做了1件蓝色法衣送给作为老裟身份的自己,该法衣衣襟上书写有唐CX的名字和还愿时间,右上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一九九五年腊月初一日制”,左下书写“奉天增酬恩保泰信士唐CX。”

这次还愿之后,唐CX的病竟然好了,于是就有了关于还愿灵验的叙事。唐法师说:“从那次许愿后,我CX的病好了,还愿到现在,一直没害病。你说没有迷信,又有。像求下马筶,启师的筶子,都是我一手打,我又是老板又要当师父,三副筶子我一把拿着,打下去,一次得到三卦周全。这你说没有神又好像有神,我自己也不明白,反正空中有神灵,还是有前人在起作用。”② ②访谈对象:唐守业,男,瓦乡人,傩法师,1936年生,用坪大坪头村湾里人。访谈时间:2008年8月14日。访谈地点:唐守业宅。唐守业爱人李三妹说:“做了那次还愿后,现在CX一直没有病过。不是有神灵帮助?”③ ③访谈对象:李三妹,唐守业爱人。访谈时间:2008年8月14日。访谈地点:李三妹宅。其实,唐CX的病愈,与其长时间的医院治疗有关,与其还愿后精神上的放松有关。然而,人们却总是将之与神灵作用联系在一起,与还愿的功能联系在一起。不过,这种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强化了还傩愿重建和传承的信仰基础。

总的来说,唐守业在自己家中举办的这次还傩愿,是用坪民间还傩愿重建中的第一次成功实践,它按照传统习俗要求来运作,奠定了此后用坪民间还傩愿的雏形。作为用坪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还傩愿,它还揭开了用坪民间还傩愿表演的序幕。

二、老裟进城与返乡

老裟唐守业自举办新时期用坪第一次还傩愿之后,本地人开始邀请本地老裟及其傩班到家中公开举办还愿仪式,虽然次数不多,但都是民间自发的,且具有以祭仪为主的特征。用坪老裟及其还傩愿的仪式表演活动也引起了沅陵官方的注意和重视,于是,在官方的正式邀请下,用坪民间傩班走出了用坪,开始向外拓展表演空间。在其走出用坪,步入县城表演舞台的过程中,参加了一次影响较大的传统文化表演活动,即2003年10月沅陵县麻溪铺区主办的“中国湖南沅陵首届苗族跳香节”。关于这次表演,唐法师回忆说:

当时加上其他准备工作,做了7天。到麻溪铺也是我们用坪的唱主角。在田坪里表演,坪里挂中堂神图,有人打锣鼓。接上面领导来看,像结婚接“后亲”那样,他们来了之后就点铁炮,烧榆树叶,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因为过去没有炮竹,就烧榆树叶充当炮竹。我们在中间表演,他们看的在四边高处。还要喝酒,在坪里喝毛香酒,还煮了几大锅豆腐。因为参观的人要赶回去,就交待我们表演时间不能太长,一次法事表演限定2个小时。只做典型的,我们做了5场,就是请神、酬神、和会、开财门、送神,如果按照原来传下来的要做八场,那次不需要做那么多,导演认为哪几场出色有意思就搞哪几场。其实,这中间有些还是还愿中的法事,像开财门、跳和会。上面要我们多表演动作,只有这么做。① ①访谈对象:唐守业,男,瓦乡人,傩法师,1936年生,用坪大坪头村湾里人。访谈时间:2008年8月15日。访谈地点:唐守业宅。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到,用坪傩班是表演主角,说明用坪傩班及其表演在当时已经具有一定影响。而官方对动作与时间的要求给了用坪老裟自由组合表演场次的机会。鉴于跳香与还傩愿法事的诸多相似性,老裟对用坪民间还傩愿的一些具有动作性的搞笑场次进行了借用,如开财门,跳和会等。这说明了民俗表演中的借用时常发生。但是,这次也表演了跳香中的固有环节如请神、酬神等,而且跳香活动的核心内容不变,还是以酬神庆丰为主题。这说明用坪老裟也能够把握借用创新中的适度原则。

唐守业组建的用坪傩班人员都参加了这次表演活动。这次活动是用坪傩班一次集体性的外出展演,是他们走出用坪,并走向城市的重要一步。傩班成员除免费吃住外,政府还按每人每天50元发给误工补助费。这种物质补偿利于傩班的稳定和积极参与。同时,用坪傩班以其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和官方的充分肯定。据《沅陵县宗教志》载:“2003年10月,麻溪铺镇举行万人跳香文化节……为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四方游客奉献上一台具有原生态意味的道教文化大餐,得到各方高度赞许。”② ②唐承银主编《沅陵县宗教志》,待出版稿,2009年,第228-229页。另外,笔者于2009年9月26日在沅陵宗教一条街的“宗教文化陈列馆”还看到陈列于此的那次跳香活动的照片和通讯文稿。这次出色的表演使用坪还傩愿扩大了影响,赢得了声誉,拓宽了发展的空间,为以后走向城市打开了通道。

2004年11月,用坪傩法师及唐守业傩班在文化旅游开发的推动下,步入新的表演舞台——县城。据《沅陵县宗教志》载:“2004年11月,唐守业应邀参加在县城凤凰山公园少帅广场举行的中华盘古庙会,现场展示沅陵苗族、土家族跳香道场文化。”③ ③唐承银主编《沅陵县宗教志》,待出版稿,2009年,第228-229页。那次,唐守业同样带上了其组建的用坪其他傩班成员。唐法师回忆道:“2004年到过沅陵,我组织的那个班子成员都到。沅陵领导说,某月某天,省里来人,外国来人,让我们去沅陵县城搞,那时间又不长,只有2个小时。那主要是配合宣传丑溪口与舒溪口的盘古洞。我们就表演还傩愿中的几个节目,如启师、和会、开财门。”④ ④访谈对象:唐守业,男,瓦乡人,傩法师,1936年生,用坪大坪头村湾里人。访谈时间:2008年8月15日。访谈地点:唐守业宅。关于这次表演的情况,2004年11月24日的《湖南日报》给予了报道:

本报11月23日讯(记者 肖军通讯员刘纯意)11月21日至23日,中国(湖南沅陵)中华盘古庙会祭典在沅陵凤凰山隆重举行,神秘的湘西巫傩文化,令上千中外游客大饱眼福。……由沅陵中华盘古学会举办的这次庙会,是一次大型祭祖活动,是集巫傩文化、跳香文化、神农文化、食品文化于一体的“湘西狂欢节”,……来自英国、新西兰、韩国及国内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一系列祭典活动。开幕式后,盛大而肃穆的万人祭祖仪式把祭典活动推向高潮。整个祭祖活动包括场面宏大的还傩愿、演傩戏、耍傩技祭盘古、跳香祭盘古、辰河高腔祭盘古等,历时3天3晚[3]。

用坪傩法师及其傩班的又一次成功表演,使得他们再一次受到关注,加上沅陵县正规划发展旅游经济,所以,沅陵县旅游局等部门邀请用坪傩文化传承人及其傩班成员常住沅陵县城,通过傩文化表演为沅陵旅游业服务,从而带动和促进沅陵经济的发展。带着期望和憧憬,用坪唐守业傩班在唐、蔡二位傩法师的带领下,响应官方号召,随即在沅陵县城住了下来,并开展了一些小型傩事活动:招魂、抽签问卦、驱邪等。然而,没有住上10天,就先后返回乡下,其中原因,唐、蔡两位法师都有类似的解释。唐法师告诉笔者:

说是搞旅游,等外地人来参观,让我们住在凤凰山下面一栋房子里,平时我们通过表演法事来获得收入,用来养活自己,政府部门不投入,他们来人说:“免费给你们提供住宿的地方,不收你们水电费,但是不给你们发钱,你们自己搞,用收入来维持你们的生活,政府不管你们的生活。”你说呢,我们做还愿表演的就没有什么收入,大家主要看热闹,给钱的少,我们根本维持不了生活。他们还说:“你们算命也好,看相也好。”我说:“我们是个正道事,搞那些剥削别人钱财的事,我不是那种人。”我们主要是表演仪式,表演几次别人看厌了也就不会再看了,有时做还愿搞到一点收入,可是就那么一点钱,要养活几个人,怎么养活得了,我们就都回乡下去了。① ①访谈对象:唐守业,男,瓦乡人,傩法师,1936年生,用坪大坪头村湾里人。访谈时间:2008年8月15日。访谈地点:唐守业宅。

蔡法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住在城里是这样的:电费水费,房租费都不要我们出,我们搞得多少钱我们拿多少钱。还说可以看相算命,抽签问卦,那我不想干。找不到什么钱,无法生活。我就说:“唐师傅,我没有空,家里还有许多事,我回家去了。”② ②访谈对象:蔡超旺,男,瓦乡人,傩法师,1948年生,用坪九龙山村蔡家人,小学文化。访谈时间:2008年12月7日。访谈地点:蔡超旺宅。

从2位傩法师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用坪傩法师及其傩班由城市回归乡村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无法维持生活;二是自认为还愿是正道事,不愿意从事看相算命。从第一个方面看,生存的需要仍是第一需要,当傩法师连起码的生存都无法维持时,必然会为求生而做出选择——回归乡下。那么,他们为什么会生活不下去?这里面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用坪民间还傩愿自有其内在的传承机制与规律。在传统社会,用坪傩法师都是兼职的,而非专职,必须从事其他生产活动,这样才能维持生存和养家糊口,而官方的行为造成了他们职业类型的改变,从兼职转到专职。这种违背傩文化传承机制和规律的做法造成了用坪傩班在城里的生存困境。为逃出此种困境,他们只有放弃当代职业傩法师的安排,去做传统的兼职傩法师。在乡下,他们一边耕种土地或从事其他职业,一边从事傩事活动。他们也乐得其所,因为这才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这才适应民间还傩愿传承的内在规律。同样,从第二个方面来看,官方的做法违背了用坪民间还傩愿的核心要义:驱邪逐疫、求吉纳福,也损害了傩法师在用坪本地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和正面形象。在用坪,傩法师是将自己置于正统地位,认为是专门做善事的,而将看相算命者视作一般巫师的行为,他们之间是存在着差序的。因此,官方的建议必然会遭到执着于民间传统还傩愿的傩法师的抵制。这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与传统文化观念之间的冲突。同时,这还为当代民间傩文化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启示,那就是要尊重其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

在采访中,蔡法师还告诉笔者一个耐人深思的小故事,其内容是:2004年11月22日,在中华盘古庙会祭典上,为了吸引在场外国人注意力,在表演还傩愿节目时,他从内衣口袋中拿出了一本破旧发黄沾满鸡血的打猎用的手抄本,唱颂里面的盘古咒。外国学者看到这种手抄本,都想拿去拍摄。他不但不给,而且很神秘的马上放进衣服最里层,说“这个书不能给你们看,这绝对不能采访。”究其原因,这一是要保密资料,二是不愿露底。因为,盘古咒是在狩猎期间使用,与还傩愿表演无关。后来县里领导还赞扬他这种做法。③ ③笔者根据用坪傩法师蔡超旺口述情况整理。访谈时间,2008年8月17日。访谈地点:蔡超旺宅。

在此,蔡法师的灵活表演,可以看作一种民间传承人对创新的尝试,对适应现代舞台表演的努力。据蔡法师说,虽然盘古咒与还傩愿表演无关,但这次是由沅陵中华盘古学会主办的中华盘古庙会,所以,他认为只要涉及盘古,都可以拿来表演,何况,当时没有人在意其中的关系,不像在农户家里,要按正规的去做。这告诉我们,传统的发明不仅表现在文化精英身上,也表现在普通民俗文化传承人身上,他们常常为适应“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舞台表演而进行着创造和发明[4]。同时,还可以看到,在民间还傩愿重建与传承中,传承人起着特殊的作用。

三、当代民间还傩愿存活与传承“土壤” ① ①文中的土壤主要指的是还傩愿存活与传承的文化空间。的思考

透过用坪老裟及其傩班拓展还傩愿生存空间的探寻之旅,可以获得诸多认知和启示,以下仅就民间还傩愿存活与传承的土壤予以探讨。

通过对湘西用坪还傩愿重建之路的考察,笔者发现,民间还傩愿自有其特定生存空间和传承规律。城市旅游主导下的还傩愿展演,与乡土民间的传统还傩愿表演不能相提并论,不同的土壤常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规则,出现不同的发展路径。而且,城市旅游主导下的舞台表演中的世俗性、观赏性、娱乐性已经逐步弱化甚至取代传统还傩愿的神圣性。老裟回归乡土,显示出民间土壤对于保护和传承民间还傩愿的优越性,告诉我们民间还傩愿有其自身内在规律和传承机制。

一般认为,民间民俗文化要以民间为主导或立足民间予以传承与保护,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要分析一下其背后的要义,为什么要立足民间?许多人认为民间有其适于生存的条件,可是反过来思考一下,当民间民俗文化所需要的条件一旦在城里也具备的情况下,那么城里能否生存?生存状态如何呢?显然,只要重要构件具备,城市也是可以存活的。然而,有人认为在民间发展,其原生性会多一些,此话不假。外在因素浸透少,自然可以保留一些所谓原生性,可是不能忽视民间也可以创造发明,并非一切立足民间的文化就是原生性的文化,这还关系到何谓“传统”的命题。传统是一个过去的时间概念,传统还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时代发展,今天的当下文化会变成明天的传统文化。因此,无所谓绝对的传统。民间文化也在民间不断适应新的语境。所以民间土壤问题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修辞,最根本的应该要看适应其生存和发展的构件要素是否具备。对还傩愿这种传统民俗而言,其生存,一离不开时间;二离不开空间;三离不开民俗主体。这是一个整体性要求,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其生存条件的破坏。如果城市也能够提供这些要件,那么还傩愿就有可能在城市传承。另外,还应注意民俗文化生存土壤的内在含义,它既有精神层面的含义,又有物质层面的含义。而作为满足精神需求的民俗文化还需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只有物质条件满足了,才能很好传承信仰民俗活动。而用坪傩班在城市里收入不够支出,物质基础薄弱,难以承载传承的重任,物质条件的不足,就导致生存条件的破坏,所以,傩班只好重返乡土。在乡下,民间还傩愿找到了适应生存的土壤,因为民间还傩愿本身并非一种盈利性仪式活动,而是一种为民众排忧解难的宗教仪式。在用坪,傩法师并非专职,而是兼职,平日与普通人无异,这样宽松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适合于还傩愿的保护与传承。

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城市民俗主体与乡下民俗主体的差异。由于城市人口的流动性比乡村要大,所以城市民俗主体没有乡下民俗主体那种坚实而稳定的信仰基础,多为以娱乐和观赏为目的的民众。因此,在这种民俗主体基础上的还傩愿表演,即使能够进行也是短暂的,缺乏长久的生命力。与此相似的例子历史上也有,如“明初杂剧从平民化到贵族化的转变使得杂剧脱离了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民间土壤和草根气息,逐渐将北曲杂剧带入了一个死胡同,杂剧在明代的萎缩乃至最后消亡于此已经埋下了种子”[5]。虽然,还傩愿在乡下民间也未必会有永恒的生命力,但是相对于城市而言,乡下这块土壤有着它的特殊优势,尤其是民俗主体的优势和信仰基础的优势,可以承载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哪怕断裂,也容易在条件成熟时得以重建。所以,民间还傩愿传承和保护的真正土壤在乡下民间,傩法师由城市返回乡土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纯原生的文化只是一种理想,“不变的‘原生文化只能存在于想像之中”[6],变迁是永恒的法则。因此,笔者认为,一方面应重视民间土壤;另一方面,肯定选择和创新存在的客观事实。

参考文献:

[1] 刘兴禄.湘西“瓦乡人”及其研究现状考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7.

[2] 刘兴禄.湘西“瓦乡人”还傩愿的现代展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8-149.

[3] 肖军,刘纯意.沅陵中华盘古庙会祭典精彩纷呈[EB/OL].[2004-11-24].http://news.sina.com.cn/s/2004-11-24/08034329199s.shtml.

[4] E.霍布斯鲍姆(E.J.Hobsbawn),T.兰格(Terence Ranger).传统的发明[M].顾杭,庞冠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

[5] 肖瑞峰.中国文学简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33.

[6] 翁乃群.被“原生态”文化的人类学思考[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3):8.

[责任编辑:吴平]

猜你喜欢

重建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理念
髋臼部位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构建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二孩时代,人口生态重建的理性思考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用镜头“重建”徽州
澄海“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