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恰当的提问让你的课堂活起来

2014-08-30向恒菊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问法呆板鲁庄公

向恒菊

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提出的问题恰当巧妙,学生在课堂上反应就会比较活跃,教学任务的完成会比较顺利,如果问得太直接太呆板,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得到调动,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具体到现代文的教学设计,教师最费心的也是问题的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有效推进教学,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能力的形成呢?基于平常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三个途径可以实现巧妙的提问、精彩的a引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智慧,促进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变直问为曲问。直问是按常规思路发问,优点是问题明显,问题明确,缺点是形式呆板,缺少变化。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曲问则迂回曲折旁敲侧击,问在此意在彼,柳暗花明颇具情趣。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对课文进行朗读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的环节后,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对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班级先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问法,第一次我这样问:“你认为曹刿是个怎样的人?”问题提出后,同学们要么照课文内容回答,要么复述故事情节,然后用三言两语对曹刿这个人物做了评价。后来我改变了问法,进行了第二次设计。(1)找出课文中描写鲁庄公备战、战中、战后语言、行动的句子,体会鲁庄公是个怎样的人,课文的主要人物是曹刿,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写鲁庄公,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你喜欢曹刿这个人物吗,为什么?这个问法实质为了是让学生正确把握曹刿这个人物形象的,改变问法后换个角度提问题,学生讨论热烈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有的说鲁庄公是课文的主要人物,所以写得详细,有的说是为了对比,使曹刿这个人物形象丰满鲜活。

这时我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读书深入探讨。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认识到,写鲁庄公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目光短浅,是为了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有勇有谋,衬托出其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形象。对于下一环节正确认识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做好了铺垫。难点迎刃而解了。由此看来,变直问为曲问确实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突破文章的重难点的作用。

其次变顺问为逆问。顺问就是按顺序正面设问,而逆问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题,要求学生能利用相关相反的关系回答问题,在教学李白的《行路难》时,我曾问学生:“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运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就是将课下的注释读了一遍,对于这个问题漫不经心,习以为常。于是我便改问:“如果把‘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改为白话文,李白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姜太公一样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呢?大家觉得好不好?”有的回答说好,有的说不好,这样写想被皇帝赏识重用的心情太直接太明显了,有的说对皇帝有眼无珠埋没人才的抱怨一眼就能看出来,说不定会让皇帝发怒,招来杀身之祸。在不知不觉中,大家已经体会到了运用典故的含蓄美。这样问,打破了常见的提问方式,逆向发问,并把正反对比的材料提供给学生,扩大了信息的反差,有利于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再次变庄问为趣问。呆板的提问会窒息课堂气氛,如果变庄问为趣问,寓问于趣,那么课堂效果就会是另外一番境界,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对这句翻译时,我问桃源人带来妻子、邻人,怎么没有带孩子一起来呢?突然一个学生说:“带了,他不仅带了老婆还带了孩子。”他接着说妻子一词,古今词义是有差别的,古代的妻子是指妻子儿女,现代的妻子专指的妻子。我觉得这样的问法比呆板的问“妻子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翻译”,更有趣味!学生不但理解了古今有差异的字词,而且活跃了思维。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学情,追求个性和创新,换个角度提问题才能问法新颖,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师生交流,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湖北兴山县水月寺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问法呆板鲁庄公
东野稷驾马车
返璞归真 师法传统
鲁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
板龙很呆板吗
看似呆板的板龙
换一种问法
运动要细节 告别呆板味
从丰田“五问法”看供电企业安全管理
由数列想到语文的概括题
肉食者“非”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