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伊德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2014-08-15李佳轩

青年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

【摘 要】心理学至于社会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阐述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概念及特点,并以精神分析理论作为依据分析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对临床心理学在社会工作的开展与进行上的作用做出分析,对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理论的融合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精神分析理论;心里动力学派;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临床心理学是直面心里或身心问题而被构建的一门学科,它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临床心理学有如下三点特性:第一,临床教育性。是说临床心理学不仅要身临十几场所面对面的针对当事人的问题给予帮助,还要采取严谨认真、辩证分析的临床思维态度,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达到改善心理问题的目的;第二,治疗操作性。临床心理学具有理论加实践的目标体系,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当处于一线位置,临床心理学作为一门操作性强的专业,在实践中发挥着确有实效的矫治作用;第三,公共服务性。临床心理学面对日常大量心理问题的处置,应是一种健康服务体系,担负着为防治心理问题提供建设性公共服务的重任。

通过以上对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定义及特性的比较,不难看出,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工作在工作原理及工作目标上有着大面积的重合。两者都是为了使个人更好的融入群体、融入社会,发挥其社会特性和社会功能。都能够做到对当下问题快速准确的诊断与治疗矫正,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及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工作内容上也多有重合,都是首先从案主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恰当准确的判断,再结合其系统的理论知识给予正确的矫正方法,付诸实践,真正的去影响和作用于案主,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社会工作导论的课堂上,老师要求我们寻找一个案例,然后用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去解决其问题。我曾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作为案例,并做出讨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于他人。

以人质为例,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第一,是要你切实感觉到你的生命受到威胁,让你感觉到,至于是不是要发生不一定。然后相信这个施暴的人随时会这么做,是毫不犹豫。第二,这个施暴的人一定会给你施以小恩小惠,最关键的条件。如在你各种绝望的情况下给你水喝。第三,除了他给所控制的信息和思想,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让你得到,完全隔离了。第四,让你感到无路可逃。有了这4个条件下,人们就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这个事件引起了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讨论。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体验。最终总结出一个说法:人是可以被驯养的。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者,我们所讨论的重点并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产生原因,而是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对被解救案主进行社会工作,使其解决心理问题,尽快融入社会,发挥其社会功能。

在分析中,我应用了社会工作理论中的“心理动力学派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心里动力学派是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可分为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人能体验到的部分;而无意识则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与本能有关的欲望部分。弗洛伊德还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我驱使,由超我所抑制的;而自我则是在寻求本我和超我过程中的平衡点。认知-行为理论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中存在一些有缺陷的认知,这些有缺陷的认知引导或控制着他们的行为,如果改变这些认知,不良行为也就随之改变。

临床心理学中,对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也做出了大篇幅的介绍,其人格结构理论中讲到人格分成三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心理能量的源泉,处于无意识状态,包括各种本能欲望。自我,是意识状态下的自己,具有认知周围现实世界的意识。超我,是道德和良心的我,是幼儿期从父母、学校、社会教育中获得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具有自我控制与道德监察的作用。自我,担负着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协调机能,使二者保持平衡。一旦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超过自我的调节能力,或者自我调节机能低下或不完善,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不适应,甚至导致神经症。

临床心理学中也对认知理论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其与社会工作中的认知-行为理论有诸多相同点。由此可见,临床心理学的应用与社会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临床心理学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大量并且丰富的理论支持与诊断方法,并在许多案例上有着十分基础的指导意义。社会工作则是将临床心理学应用到了更广泛的领域,使其更为简单易行。心理学为了让人类更了解自己,了解别人,理解别人,通过不断的心理调整让人生达到更好的生活境界。社会进步、生产发展以及文化的缔造,关键在于人本身,社会工作为人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帮助。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既可以直接服务于个人的成长发展,同时也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将其应用于社会工作中,使其作用范围更加广大,服务于更多地人人,使人不断的完善自我,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发挥其社会功能。

作者简介:李佳轩(1989- ),男,陕西咸阳人,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伦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
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探索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的模式探讨
应用心理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