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军突起的逐梦家

2014-08-15陈轶婷

青年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当代文学

【摘 要】打工文学由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兴起,是打工者们自己创作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包括一些文人作家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打工文学有其鲜明的时代性和特殊的社会性而在当下备受瞩目。通过对话打工文学者,了解打工者真实心理状态和精神诉求,倾听他们纯粹又笃定的文学梦。

【关键词】文学;当代;打工文学

文学的实践不仅在于阅读和传诵,更在于批评和反思。当代中国文学自九十年代起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之势,至今仍不能以一个典型的风格来概括近二十年来的文学特点;文学的创作主体也从精英群体转变为广大群众,创作题材也百花齐放。正因为文学局面如此开放,源于底层文学分支的“打工文学”在当下越来越受关注。中国现有几亿“农民工”,这些人的生活,不可能被我们的文学所忽略,这些人的情感诉求,不可能被我们的心灵所遗忘。打工文学由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兴起,是由工厂打工者自己创作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包括一些文人作家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

麦秸从小生长在陕西农村,家境贫寒但热爱文学,每当其他小朋友在田地河流间摸鱼戏水时,他总是痴迷地捧着小人书和四大名著;小学时期的作文被当堂范读更是坚定了他创作的信念。初中毕业后不得不放下书本只身闯荡北京,成为“农民工”中的一员;之后又辗转于深圳和广东一带,但唯一没有放弃的就是文学。麦秸说到深圳打工时的生活状态,眼睛眯成弯弯的笑意:“跟我同宿舍的民工每到晚上总会聚在一起打牌,而我窝在上铺编织我的文学梦,笔耕不辍地创作诗篇,同屋人都笑我是个怪人。”他丝毫不避讳他过去的职业和贫穷,如此坦荡淳朴地叙述他的经历和故事:“后来我在深圳打工,遇到了同样爱好文学创作的知音,通过他们的介绍结识了一些出版商。我的所有行李就是两大麻袋的创作,写在废弃纸板或是广告纸上。哝,这首《我与这座城市不辞而别》就是在火车上写的。”当谈及麦秸的成名作《一个没有地址的人》时,他的眼神闪烁感伤:“我的笔名就是我自身的写照:我就是陕西农田的一株麦秸,我生于农村,不会忘本。在绍兴当保安期间就是诗里写的润和小区,有天夜里我巡逻于小区的路灯下,忽然灵感乍现,回去马上下笔写下这首诗,没想到居然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从此进入了公众视野。直到去年我的诗集终于得以出版,我以后创作的诗《给我一个地址》命名,这也是我想替农民工朋友呐喊出的掷地有力的声音。”

“我清楚地认识到打工文学如果只是抒发民工阶级的心理精神那未免太过局限,未来我想挑战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希望从打工者的角度得到普遍大众的共鸣。”谈及打工文学的现状,麦秸老师如实说到。的确,打工文学由于阶级的特殊性而受限,许多人对此类文学的认识更多在于对创作主体的同情和认同;而创作主体的生活和作品主题的单一性也导致打工文学不会成为通俗读物和精英文学。虽然媒体越来越关注打工文学,但如同麦秸崇拜莫言一样,此类文学只能仰望主流文学的光芒。好在麦秸浑然不在意这些功名利禄的头衔:“热爱和坚持是我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只要我拿得动笔,我就会一直写下去。”

麦秸曾在散文中写到,“从《一个没有地址的人》到渴望《给我一个地址》,记录我所到过的每一座城市,记录我们这个庞大的群体,记录这些奔波的身影,记录我身后抛下的土地渐行渐远的村庄。我知道,自己还在路上,并永远行走在路上。”麦秸这本新诗集虽算不上厚重,但这些有生活真实感触和诗意的作品,为这个时代做一次诗的证言,为底层的劳动者做一次诗的呼唤。他的文字有种天然的细腻和朴实,诗歌在相当程度上展示了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状态。从麦秸身上可以看到这个时代的许多特征,对于来自乡村进入城市的务工者而言,这种实现精神诉求的机会,需要艰辛的拼搏和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诚然,打工文学的发展还有一定局限。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打工者创作的作品需要文化平台加以宣传;由于创作主体的特殊性,打工文学的质和量都会面临瓶颈,打工者需要有条件和精力接受更高等的文化熏陶;市场经济的今天,打工文学需要迎合大众读者的喜好才能赢得市场,才有继续生存繁荣的可能;打工文学的主题多停留于乡愁、漂泊,还未生发成熟到全人类普遍情感,作家们有着为这个群体树碑立传的文学雄心,但是他们的描写拘束于小我群体的颠沛流离,而无法超脱对时代与民族做史诗式的开掘。“相对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侨居北京的乡土文学作家,他们在城乡之间的失重感、断裂感与漂泊感更强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乡土文学、移民文学与都市文学的混合体;其突出的文学特征,是机器工业大背景下的群体流浪、疼痛与伤痕。”

但打工文学的潜力不容小觑,以麦秸为代表的新生代打工文学作家已经将眼光放得更远,将生活挖掘得更透,将文笔锤炼得更妙。他们持之以恒地创作着流淌在城市夜空中生生不息的文学之梦,他们试图用纸笔来证明群体的力量,异军突起的他们已经使文字填补上中国当代文学的空虚,从此,文学回归并扎根于现实生活。

你看,他们在跃跃欲试。你的文学梦,又在何方?

注释

麦秸,原名陈向炜,1978年生,陕西富平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打工诗歌》编委会成员。有诗作发表于《星星诗刊》、《诗歌月刊》、《浙江日报》、《打工文学》、《野草》、《侨报》(美国)等刊物,部分作品获全国、省、市各类征文奖,2009年因一首《我是一个没有地址的人》流传网络而被《绍兴晚报》、《陕西农村报》、《浙江日报》、《中国青年报》、《浙江之声》等媒体报道,2010年获绍兴市“首届十佳新绍兴人”荣誉称号。有诗集《给我一个地址》出版,并获第二届益民文学奖。

参考文献

[1] 麦秸.给我一个地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2] 吕绍刚.打工文学 寻梦城乡:来自深圳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07-05.

作者简介:陈轶婷(1992.12-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背后的当代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