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法律规定与法律实践之间关系的思考

2014-08-15宋姗姗

青年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法律监督守法

【摘 要】关于法律规定与法律实践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明确法律实践包括哪几方面。法律实践主要是指守法,执法,司法以及法律监督,广义上还可包括立法活动和法律教育、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法律规定属认识范畴,法律实践属实践范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基础、发展动力以及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由此可知,法律规定源于法律实践,在法律实践中不断发展,为法律实践所检验,同时又是法律实践的依据并为其提供保障。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由法律规定与守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各方面的关系来体现。

【关键词】法律规定;法律实践;守法;法律监督

美国著名社会学法学家庞德曾说:“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行。”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我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法治国家。“法治”顾名思义就是依据法律规定治理国家。关键在于把法律从文本上的规定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实践。否则,“法治”只能成为“法制”。因此,必须明确法律规定与法律实践之间的关系。本文重点从法律规定与守法,执法,司法,及法律监督之间的关系来谈,并对法律规定与立法,法律教育及研究的关系作简要说明。

一、法律规定和法律实践的概念

(一)法律规定的概念

从广义上看,法律规定即指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英美法系国家法院的判例和司法解释等。

(二)法律实践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实践”的含义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推而广之,法律实践即人运用法律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从狭义上即指法律的实施,主要包括守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广义上还可包括立法活动以及法律教育和研究。

二、法律规定与法律实践之间的关系

(一)法律规定与守法的关系

1. 法律规定是守法的内容。守法,又称法的遵守,是指法律制定出来以后,受到社会主体的尊重与认同,各社会主体均以法律作为行为准则,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来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或职责的状态。因此,不难理解,法律规定中的权利,义务,职责就是应该遵守的内容。如果没有法律规定,守法无从谈起。

2. 法律规定是守法的保障。法律得到遵守应该有三大条件:主观上,社会主体的法律观念;客观上,良好法律的存在;有一定的途径使法律规定被社会主体知晓。(1)法律规定能加强人们的法律观念。“在任何一个社会,法律本身都力促对其自身神圣性的信念。它以各种方式要求人们的服从,不但诉诸他们物质的客观的有限的和理性的利益,而且求诸他们对超越社会功利的真理正义的信仰。”法律通过发挥其教育、指引、评价等功能,让人们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而加强他们的法律观念,进而使社会主体自觉遵守法律。(2)良好法律的存在保障了社会主体对法律的信仰。伯尔曼在其《法律与宗教》中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而法律要被信仰就要求它被社会主体自觉认可,只有在实体和形式上都良好的法律才可能为社会主体接受。我们可以看一下《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一部既不合情又不合法的法律规定。收容遣送制度建立的最初、核心目的应该是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援助,并且应该是在自愿的基础之上。而该办法运用种种暴力、强制手段对待被收容者,还不断扩大收容对象的范围,显然是不合情的。而且根据《立法法》规定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和处罚只能制定法律,《办法》作为行政法规无权对此做出规定,此为不合法。由此可见,《办法》不是一部良法。事实也证明,在学者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该办法被废止。(3)法律规定为公民获知法律提供一定渠道。法律规定公民有知情权,并为公民获知法律提供制度性保障。比如某些法律中明确规定必须以某种形式(比如:公告等)公布该法,使其为大众所知。又如1976年美国国会制定了《阳光下的政府法》,规定政府部分会议公开使民众了解政策与法律。

3.守法保证法律规定的落实。唯有社会主体遵守法律,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职责才能得到落实,文本上抽象的法律关系才可能转化成现实中具体的法律关系,法律的目的和精神才可能实现。

(二)法律规定与执法的关系

1. 法律规定是执法的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关键是“依法行政”。执法是将法律适用于社会现实的活动,其前提是有“法”的存在。政府的行政执法权是由法律授予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据法定程序行使。文革时期法制受严重破坏,那时的行政活动不能称之为“执法”因为那时的行政活动所依据的不是“法”,而是政策和领导人的意志。

2. 法律规定是执法的保障。(1)法律规定为执法提供权力保障。根据“职权法定原则”,执法者的一切权力均来自法律的授权。法律规定可以对执法权力做限缩或扩张性规定。缺乏必要权力保障是很多行政执法主体及工作人员采用违法手段执法的重要原因。如税务机关享有的调查企业和纳税人经济状况的权力很小,不能对工商企业的银行账目往来进行核对,虽然可以直接监督检查纳税人的经营账目和收入状况,但仅此很难查出纳税人故意隐匿的应税营业收入。(2)法律规定为执法提供组织保障。根据“组织法定原则”,执法组织的成立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通过法律规定加强对执法的组织保障是保证执法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有关地方政府组成以及政府其他人员任命的规定使政府内部组织清晰,分工明确。

3.执法利于树立法律规定的权威性。相对守法而言,执法是以国家强制力的形式保证法律规定的实施,尤其是当法律尊严面对挑战时,执法能有力地发挥法律的威慑和强制作用,从而在全社会树立起法律规定的权威性。

(三)法律规定与司法的关系

1. 法律规定是司法的依据。司法又称“法律适用”,指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审理和裁判案件的活动。没有法律规定,司法就失去了判断是非的标准。endprint

2.法律规定为司法独立提供保障。司法独立主要包括法院独立和法官独立。如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有些国家则以法律规定法官终身制和法官高薪制以确保法官的独立性。

3.司法能改进或创制法律规定。在英美法系国家,法院的判例可作为判决的依据,是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如所谓的“判例法”。法律规定的科学性以及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在司法中得以检验,现有法律规定的不足在司法中暴露。大陆法系国家,以我国为例,最高人民法院有司法解释权,可以通过解释使法律规定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法律规定与法律监督的关系

1.法律规定是法律监督的依据。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各种法制活动进行监督和监察。没有法律规定,法律监督无所依附。

2.法律规定为法律监督提供保障。法律通过规定社会主体的监督权以及监督途径等,切实保障各社会主体进行法律监督的权利。如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3.法律监督有利于法律规定的贯彻。各社会团体通过法律监督,保证立法、司法、行政机关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有利于法律规定的贯彻和法律精神的实现。

(五)法律规定与立法、法律教育研究的关系

1.法律规定了立法权的归属以及立法的程序;为立法活动提供权力保障;立法活动是法律规定的来源,立法活动的结果是产生新的法律规定。如我国宪法规定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

2.法律规定是法律教育的依据和内容,是法律研究的对象,为法律教育研究提供保障(如:学术自由);而法律教育研究又进一步促进法律规定的进步和完善。

三、结语

通过上述对法律规定与守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以及立法、法律教育研究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法律规定是法律实践的内容,依据和保障,而法律实践是法律规定来源、基础(尤其体现在立法、司法)和发展动力,有利于法律规定的贯彻落实和不断改进,树立和维护法律规定的权威性。法律规定作为一种认识,它的科学性在法律实践中受到检验,并在法律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清伟.法理学导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马怀德主编.法律的实施与保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宋姗姗(1993-),女,浙江金华人,上海财经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律监督守法
强化刑事审理期限检察监督的若干思考
浅议术前协议公证
从浙江张氏叔侄错案看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对错案的防范
检察业务管理的域外考察与实证研究
浙江环保: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 保持“高压”促守法
文明守法路畅通——做自觉守法的“领头羊”
敬畏与谦卑是守法之本
维护法治权威需要全民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