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房县方言中的“子”尾词

2014-08-15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房县娃子裙子

鲁 杰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子”尾词是现代汉语中极其常见的一种构词现象,本来源于古汉语中“子”字的虚化。王力先生主张,早在上古时代,“子”字便已出现词尾化的迹象,他认为:“特别是像《礼记·檀弓下》‘使吴二婢子夹我’(疏:‘婢子,妾也’),只有把‘子’字认为词尾,才容易讲得通。《释名·释形体》‘瞳子,子,小称也’,小称就是它的词尾化的基础。魏晋以后,到了中古时代,词尾‘子’字逐渐应用起来了。例如:‘谷上有石子,紫色。’(晋葛洪《神仙传·介象》)‘在马坊教诸奴子书。’(北齐魏收《魏书·石季龙载记上》)‘崔行功与敬播相逐,播带榈木霸刀子。’(隋侯白《启颜录》)‘快牛为犊子时,多能破车。’(房玄龄《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好道秦郎供帖子,尽驱春色入毫端’(苏轼诗)”[1]9-14。

从王力先生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子”尾词在上古开始萌芽,到了中古已经非常发达,有了很强的构词功能。然而,发展到现代,“子”尾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构词能力,只是在不同的方言地区,“子”尾的数量、构词能力和语法功能不尽相同。隶属于中原官话鄂北片区[2]539-540的房县方言,存在着相当丰富的“子”尾词,为此本文对湖北房县方言中的“子”尾词进行了探究。

一、房县方言中“子”尾词的义类分布

湖北房县方言中的“子”尾词使用范围很广,可用于表示:

天文:罩子(雾)①括号里的内容,为对括号前相关词词义的注释,如“雾”,是对“罩子”的注释。、垮别子(山洪暴发);

地理:园子、堰塘埂子(河中拦水的建筑物)、漏子(雨水);

农业:麦穗子、谷壳子、车拐子(磨把);

植物:藕苞子(莲子)、辣子(辣椒)、笋子、竹子、桃子、柿子、橘子、柑子、橙子、栗子、菌子(蘑菇);

动物:犍子、水羊子(母羊)、狗子、蚯蚓子;

房舍:楼梯子、屋子、柱子;

器具:碗柜子、椅靠子、椅垫子、被里子、单子、盘子、勺子、筷子、杯子、盘子、坛子、罐子、瓶子、斧子、尺子、锤子、镊子、绳子、推子(理发用)、箅子(比梳子齿细密);

称谓:小娃子(10岁以前的小孩)、单身汉子、贼娃子(贼);

亲属称谓:小叔子、瓢把子(背后称大伯);

疾病、医疗:药单子、药面子、火疖子、疮痂子、晕子(傻瓜);

服饰:袄子、外褂子、袖子、裙子、手镯子、围腰子(围裙)、片子(尿布);

饮食:面条子、面叶子、油果子(油条)、馅子(饺子芯)、千张皮子(千张);

红白大事:方子(棺材)、木杠子(抬丧的大木杠)、喝喜糟子(生小孩后请客的宴席)。

二、与普通话“子”尾词的使用范围相比较

将湖北房县方言中的“子”尾词的分布与普通话相比较,发现,二者既有重叠部分,也有相异部分:

(一)与普通话相同的子尾词

普通话中的“子”尾词,在房县的方言中基本上依然是“子”尾词。如:

房子、椅子、园子、柱子、肚子、竹子、桃子、柿子、橘子、柑子、橙子、栗子、扇子、棍子、袄子、领子、袖子、裙子、裤子、扣子、靴子、袜子、帽子、谷子等。

就其内部语言系统而言,这些“子”尾词的词根具有相同的语义和语法功能。如“柱”、“橘”、“橙”、“栗”等,皆为不成词语素,只有与“子”结合,才能成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房县方言与普通话有相同的“子”尾形式和使用范围。

(二)与普通话不同的子尾词

普通话中有些不是“子”尾词,在房县方言中要加“子”尾使用。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词根相同,普通话不加“子”尾而房县方言要加“子”尾,如:雪——雪子、馅——馅子、面条——面条子、面叶——面叶子、楼梯——楼梯子、手镯——手镯子等。

在这一类例子中,普通话里的“雪”、“馅”、“面条”、“面叶”、“楼梯”、“手镯”等本身就是一个词,可以单独使用。而在房县方言中,这些成分却是语素,不能单独成词,必须加上“子”,构成子尾词,才可以单独使用。

2.词根不同,普通话不加“子”尾而房县方言要加“子”尾,如:霜——罩子、冰雹——冷子、垃圾——渣子、蘑菇——菌子、雨水——漏子等。

这类例子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涉及到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语言表达习惯等地域独特性问题。如房县方言中,不说“霜”,而言“罩子”,这跟当地的气候有关。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自古境内山川、湖泊众多,绵延千里尽是一派雨雾缭绕气象,柳永“暮霭沉沉楚天阔”描写的便是荆楚大地的这种霜雾景象,当地人用“罩子”来代指霜雾,是很形象的表达。

当然,从构词的角度来说,有些“子”尾词去掉“子”尾,依然是词,如“罩”、“冷”、“漏”,不过这些词加不加“子”尾意义有很大不同(详见后述)。而有些则是因为去掉“子”尾是语素,不能单独使用,如“渣”。

三、房县方言中“子”尾词的构成和语法作用

(一)房县方言中的“子”尾词的构成

房县方言中“子”尾词,一般由名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等加“子”尾构成。

1.“子”尾附着在名词性成分之后,构成名词。如:栗子、片子(尿布)、骆子(骆驼)、雪子、馅子(饺子芯)、糟子(发面的东西)、笋子、竹子、桃子、柿子、橘子、柑子、橙子、瓜子、菌子(蘑菇)、袄子、领子、袖子、裙子、裤子、扣子、靴子、袜子、帽子、谷子、楼梯子(楼梯)、蚯蚓子、老鼠子、老头子、疮痂子、门栓子、车拐子(磨把)。

2.“子”尾附着在形容词性成分之后,构成名词,如:冷子(雹子)、辣子(辣椒)、聋子、傻子、晕子(傻瓜)、呆子、方子(棺材)。

3.“子”尾附着在动词性成分之后,构成名词,如:漏子(雨水)、剪子、骗子、豁子(豁唇子、破嘴唇)、瞎子、梳子。

(二)房县方言中的“子”尾词的语法作用

1.成词作用

A语素+子——词

裙——裙子——长裙子、短裙子;

娃——娃子——猪娃子、狗娃子、贼娃子(贼);

竹——竹子——水竹子、荆竹子;

鸭——鸭子——公鸭子、母鸭子;

袜——袜子——棉袜子、线袜子、丝袜子;

椅——椅子——竹椅子、木椅子、大椅子、小椅子;

谷——谷子——早谷子、晚谷子。

在A类例子中,像“裙”、“娃”、“竹”、“鸭”、“袜”、“椅”、“谷”等语言单位,在房县方言中是语素,不能单独使用,加上“子”以后,构成了词,可以独立使用。而且它们与“子”结合得很紧密,在加上一些修饰成分后,“子”字不能轻易舍去。如“裙子”加上“长”、“短”等修饰语,成为“长裙子”、“短裙子”等固定搭配词语,“子”尾依然存在,不可以去掉。“娃子”加上“猪”、“狗”、“贼”之后,成为“猪娃子”、“狗娃子”、“贼娃子(贼)”,而不能说“猪娃”、“狗娃”、“贼娃(贼)”。“竹子”加上“水”、“荆”之后,成为“水竹子”、“荆竹子”,而不能说“水竹”、“荆竹”。房县方言中的“鸭子”、“袜子”、“椅子”、“谷子”加上修饰成分后同样“子”尾不能去掉,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在房县方言中像“裙”、“娃”、“竹”、“鸭”、“袜”、“椅”、“谷”等语言单位是语素。

B词+子——词

辣——辣子(辣椒);

骗——骗子;

梳——梳子;

漏——漏子(雨水);

剪——剪子。

B类例子中,像“辣”在房县方言中是形容词,指像姜、蒜、辣椒等具有的刺激性的味道,可以单独使用。“辣子”为名词,指辣椒。“辣”加了“子”之后,改变词性和意义构成新词。“骗”在房县方言中是动词,指用谎言等使人上当。“骗子”是名词,指骗取财物、名誉的人。“骗”加了“子”之后,词性和意义也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词。同样“梳”、“漏”、“剪”等,也是在加了“子”之后,产生新词。

C短语+子——词

围腰——围腰子(围裙);

背锅——背锅子 。

在C类例子中,“围腰”、“背锅”本身均是动宾短语,加上“子”以后,成为名词,分别指“围在身前做保护的衣服”和“驼背的人”。

2.改变词性

A形容词+子——名词

冷(形容词,温度低)——冷子(名词,雹子);

辣(形容词,姜、蒜、辣椒等所具有的刺激性的味道)——辣子(名词,辣椒);

聋(形容词,听不见声音)——聋子(名词,听不见声音的人);

傻(形容词,头脑糊涂,不明事理)——傻子(名词,不明事理的人);

晕(形容词,头脑发昏,周围的东西好像在旋转,要跌倒的感觉)——晕子(名词,傻瓜);

呆(形容词,头脑迟钝,不灵敏)——呆子(名词,不灵敏的人)。

“冷”、“辣”、“聋”、“傻”、“晕”、“呆”等这类词原本是形容词,加了“子”尾之后就变成为名词。

B动词+子——名词

漏(动词,从孔或缝中滴下、透过或掉出)——漏子(名词,雨水);

剪(动词,用剪刀等使东西断开)——剪子(名词,剪刀);

骗(动词,用谎言等使人上当)——骗子(名词,行骗的人);

豁(动词,裂开)——豁子(名词,豁唇子,破嘴唇的人);

梳(动词,梳理)——梳子(名词,整理头发的工具)。

“漏”、“剪”、“骗”、“豁”、“梳”等这类词原本是动词,加了“子”尾之后就变成为名词。

3.区别意义

像上面提到的例子像“冷”和“冷子”,“冷”表示温度低,而“冷子”表示的是雹子的意思。“冷”在加了“子”尾之后,不仅改变了词性,而且“冷”和“冷子”所承载意义也不相同。再如“漏”是指从孔或缝中滴下、透过或掉出,“漏子”指雨水,二者的意义也不相同。

4.区别同音现象

房县方言中,同音字有很多,例如像“邪”、“斜”、“穴”、“雪”等均为同音字,读音为[ɕye42],当人们在交流中想表达“雪花”这个意思时,如果仅发出[ɕye42]这个音很容易引起歧义,而加上“子”尾,构成“雪子”之后,就可以和其它“邪”、“斜”、“穴”等同音字相区别,

例如:[tɕy42]拘驹菊鞠局 橘——橘子;

[kuei213]桂贵魏 柜——柜子;

[k'u213]库酷 裤——裤子;

[faŋ42]防 房——房子;

[i34]瞖倚夷姨医衣依 椅——椅子。

因此“子”尾具有区别同音词(字)的作用。

房县方言中“子”尾词的使用范围很广,和普通话一样,具有成词、改变词性、区别意义以及区别同音词(字)等作用。同时,由于“子”尾词在不同方言中的发展进程和程度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构词能力和语法功能的差异。

[1]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湖北省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房县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房县娃子裙子
一百条裙子(四)
官娃子
Eddie the Eagle
千变万化的裙子
裙子
夏天,我有花裙子就够了
“一带一路”书香万里行走进房县
“一带一路”书香万里行走进房县
山里来了学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