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新媒体的应用*

2014-08-15于晓军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民办校园文化育人

□ 于晓军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6)

在2014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已经占据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办学质量关系着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与否。但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多重硬件轻软件,重就业轻育人,重外在轻内涵。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空、散、杂的现象。

一 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1、误将就业文化当做校园文化。

民办高职院校建设始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到目前只有短短30 几年的历史。因其办学性质的民营特点,民办高职院校一直受困于资金、师资、校舍等问题。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缓慢。直到进入21世纪,民办高职院校开始重注内涵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却因历史积淀太少,而无从下手。在寻求历史无果的情况下,大部分民办高职院将校园文化建设立足于市场,逐步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校园文化。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民办高职校院的校园文化发展成为就业文化。大多数民办职业院校简单地将企业文化、专业文化、职场文化等当做校园文化来建设,形成内容单一、脱离育人根本的企业文化。就业氛围、就业单位质量成为衡量学校的育人水平的重要尺度,导致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畸形发展。

2、缺乏科学系统性的规划,校园文化较随意和零散。

为适应高职发展的大趋势,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招生和就业这两大块工作中。多年来,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注重能够看得到、摸的着的即显性硬件建设,大楼、大树、大校区层出不穷,而真正体现育人功能的大师、大文化并未得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虽然有些学校确定了长、中、短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但迫于招生、就业、师资等一系列即时性与关键性的显性问题,许多民办高校只得脱离自己的规划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临时应付,已经确立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也处于模糊不清或摇摆不定的状况。学生无法感受到学校育人的连续性与持续性,学校也无法坚持自己制定的育人规划,校园文化呈现一年强一年弱的随意和零散状态。

3、对学生的精神激励不足。

受人口出生规律的影响及市场经济的影响,高职生源不断下降。迫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不少民办高职院校降低入学门槛,一些学校甚至将最低投档线定为自己的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高考总分在200-400 分的学生成为民办高职院校的主体。这些考生在进入高职后一般存在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水平普遍偏低,文化素质和责任感不强,缺乏远大的理想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呈现出纪律懒散、渴望独立、对学校归属感弱、自卑敏感等心理严重、精神不足的状况。在面对这一现实情况下,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注重弘扬学校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以及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等内容的精神文化。

二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及思考

新媒体技术是新的传播手段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当代意义上的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微博、微信、虚拟社区、个人网络空间等。新媒体承载着新的文化传播方式,随着新媒体涌入高校校园,这种新的传播媒介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其具有成本低、传播迅速、可异地操作、形式新颖等特点,能够很好地解决民办高职院校资金困难、校园文化建设缓慢、人员不稳定等问题,为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主动参与性与互动性更强的特点,加快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新媒体为大众搭建了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新媒体出现以前,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众参与信息传播的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由于对信息的接收和发布变得非常的快捷方便,更多的人便选择参与其中进行交流互动,便形成了“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效应,大大缩短了信息反馈的时间,瞬间就可以传递到世界各地。新媒体的本身具有的传播速度性可以很好地适应民办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速度需要;可以将学校的主流文化进行迅速传播,发布文化互动消息,建立具有本校识别特征的文化氛围。

新媒体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即时在线交流的平台,使得信息的交互传播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一特征适应了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资金不足的问题,突破办公限制,无论是在外招生,还是在校学习都可以通过对平台的维护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信息传播终端的多样化,同学可以用手机、电脑等便携设备了解、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新媒体的传播格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信息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信息等新媒体。通过新媒体建设校园文化,同学可以真切地感受校园文化内容。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传播途径其都具有易存储、占用空间小的特点,有利于解决民办院校硬件的不足,使学校的文化发展有迹可寻,有史可踪。

新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分众性的显著特征,能通过用户数据库,分析受众接收信息的偏好,从受众中划分出小众,对受众进行多层次的分众处理,有针对性地呈现不同的内容,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相应地,新媒体的针对性更强,对受众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深入,媒体效应更为突出。这一特点有利于民办高职院校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如党员生活、先进优秀学生活动、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活动等,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连接作用,形成小团体带动大团体的效应。

新媒体具有更新快、时代性强的特点,微博、微信、空间互动等更成为同学日常生活的必要部分。新媒体的“新”能够很好吸引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参与,形成学生较易接受的育人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开贴”、开设学校公共帐号、开设个人空间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文字、语言的互动。将传统的“说教式”、“家长式”教育方式变为同学喜闻乐见的形式,形成具有民主性、参与性、隐蔽性的教育模式,能够很好保护学生隐私,在循循善诱和字里行间进行引导,使学生对学校的文化理念形成共识,达到文化管理的目的。

发挥新媒体的教学功能。民办高职院校因其招生压力,往往忽视学生质量,学生由于高中基础较差,并且没有形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在适应高职的大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理论接受困难的问题,但因民办高职院校资金有限在实践学习中无法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实训车间、实训基地等,又不可以到与专业相匹配的行业中真正实习。只能依靠顶岗实习,但每到这个环节,学生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利用新媒体的成像和仿真、模仿功能,模拟车间情景,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就业工作氛围,在校园中熟知工作流程,提升学生技能。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路径,但校园文化建设本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民办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对此,我们应全面认识到新媒体所带来的新契机、新手段、新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运用它;进一步优化校园信息传播格局,全力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品牌文化。通过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师生的凝聚力与使命感,不断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1]饶静安,李刚.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内涵及开发[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9).

[2]刘菁.浅谈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5).

[3]汪长礼,李奇亮.从人文精神与职业文化相结合的角度谈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9).

[4]舒本平.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J].才智.2011,(3).

[5]黄志良.基于价值、制度与技术视角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3,(25).

[6]李莹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变化规律[D].南京理工大学,2014.

[7]李璇.新媒体中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2013,(13).

[8]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9]孙文杰.论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构建[J].学习与实践.2013,(1).

[10]薛波.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人民论坛.2012,(26).

[11]王莲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12]刘德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1,(8).

[13]赵冬梅.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建构状态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猜你喜欢

民办校园文化育人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