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赢在有礼*

2014-08-15杨春燕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礼仪

□ 杨春燕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长沙 410116)

作为文章写作学专业的中文毕业生,来到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后,我接受了一个事实:没有大学语文等任何中文类课程可上,只好无奈地开设了一门选修课——《社交礼仪》。送走了一界文秘班的学生,其中有一个叫陈亚的男孩,毕业工作后偶然联系上,对我说,老师,感谢您的礼仪课,让我赢得了第一份理想的工作。原来,作为专科毕业生的他在与湘潭大学的一位女研究生竞争三一重工的一个职位时居然胜出。一方面当然得益于他的一贯优秀的表现,但求职面试环节中的一个小插曲,据说给他加分不少。当时的面试官,后来的同事对他说,当你把求职材料非常规范地双手递过来时,我们感觉你是一个很有修养、注重小节的人;你的言谈举止等很得体,显得彬彬有礼,今后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肯定处理得很好!在为自己学生高兴之余,我也很欣慰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徜徉于礼仪领域的得大于失的乐趣。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让我们在内强素质的同时,打开了一扇交际的大门。

得 体的着装能赢得良好的首因效应,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一个从事社会行为学研究的专家作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第一天,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地出现在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的一处人来人往的地铁通道口,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发现走近他、主动来跟他搭讪的,都是与他一样不修边幅的流浪汉等;第二天,人还是同样的人,可是他修葺一新,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地出现在昨天站过的地点,接下来的时间令人惊奇:所有走近他,向他问路或聊天的,都是与他形象接近的绅士与淑女!结论不言而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这个世界,人们凭什么走近你?就是凭你出现的形象来判断你,走近你的。作为成功人士,你的形象价值百万,因为形象背后是文化与实力的展现。作为普通的一员,没有名人的光环,你凭什么赢得他人的好感。初次见面的首因印象,是你走进社交大门的第一张名片。—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一个着装整洁、优美、得体的人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人欢迎。首因效应在人们的交往中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只要能准确地把握它,定能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礼仪是交往的艺术,沟通的技巧。何谓礼仪?礼者,礼貌、礼节,也即形诸于内心的敬人之心;仪者,仪表、仪式,也即发诸于外在的具体表现。一个人要将自己内心对别人的尊重通过恰当的可以感知的形式表露出来,这样才能为对方所接收。得体的着装无疑可以使自己迅速融入环境,得到他人的认可。得体的着装不仅包括衣着打扮,还包括配饰,如领带、眼镜、戒指等。一条鲜艳的领带,可以让你在庆典的场合显得喜庆、精神;但在庄严肃穆的场合,任何鲜艳的搭配可能让你格格不入。可见,颜色可以成为你最好的朋友,也可以成为你最凶恶的敌人。如果在正式场合,你不遵循“三色原则”,把自己打扮得过于炫丽,像一只花蝴蝶,令人眼花缭乱,谈何稳重?如果你所佩戴的首饰琳琅满目,且形状硕大,这将使你显得像棵圣诞树,不说大煞风景,也实在有点像暴发户。天热的时候佩戴铂金、珍珠等冷色系列的首饰,可以让人触及一丝清凉;天冷了佩戴黄金、琥珀等暖色系列的配饰,可以让人目睹一抹温暖。按时令、场合来着装,显出你的良好的品味。按个性特点与你所要达到的目的、效果来着装,则可彰显你的智慧。有一次,在某市国税局科级干部的面试考场上,当一个个面试考生都千篇一律地以制式服装的形象登场,以致考官们不得不产生一些审美疲劳后,期间有一位女考生以一身淡雅得体的裙装另类登场,令人眼前一亮,立即营造出一种脱颖而出、不同凡响的气场。所以,着装的包装效应非常明显。我们不追求着装上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我们只要整洁、美观与得体。你想使自己显得稳重吗?上浅下深的服装可以帮你如愿;你想使自己不老气横秋,显得精神?上深下浅的服装使你轻盈潇洒,充满活力。可见,一个人的着装就如同一张无需多言的名片,静静地、默默地为你打开一扇又一扇交际的大门。凭借得体的着装,你已经闪亮登场,无声地赢得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你能走多远呢?

得 体的称呼能迅速拉近彼此之间情感的距离,是人际交往的助推剂

曾经有一位老师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以正能量来打动人,感染人,很成功。这一次,他有点困惑。因为他即将面对的是这样特殊的一群:高墙内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人。如何称呼这群特殊的沟通对象?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声“年轻的朋友们”,肯定能赢得好感,但显得没有原则性,因为你无法将高墙内的这群与社会上遵纪守法的那群界分开来。那用“各位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人”,名副其实的界定背后,是冷漠与拒人千里之外的生硬。煞费苦心琢磨之后,据说这位老师当时使用的是这样的称呼:“各位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们”,既有原则,又有人情。一声“朋友”,最终没有抛弃与歧视,让人感动,效果可想而知。人与人、心与心的沟通就从一声得体的称呼开始了。

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从性别上可以是“先生”与“女士”;从结婚与否上可以是“小姐”与“太太”;从职业上可以是“老师”、“医生”与“警察”;从职务上可以是“主任”、“经理”与“局长”;从亲属方面可以是“阿姨”、“叔叔”与“兄长”等等。怎么来选择一个得体的称呼?一般来说,是就高不就低的,因为“礼出于俗”。例如,在礼仪课堂上,作为一个只有副教授职称的我,在礼节性地做完初次见面的简单介绍后,便让学员们来称呼我,无一例外他们都尊称我为“杨教授”。询问他们为什么不用当下的名副其实的称呼“杨副教授”,学员们说,拗口,不习惯,不够尊敬。没错,礼者,敬人也。从一个小小的称呼中,演绎了礼仪的精髓与灵魂。

称呼里面有学问。同样是亲属称谓,面对城市里面知性的一群,“大哥”、“大姐”让人受用,不然,你的那声“大娘”、“大爷”,则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在乡下,一句“大嫂”、“大婶”,绝对熨帖,但在校园,作为问路者的你,将一位中年女性也尊称为“大婶”,将遭人白眼:怎么这么不懂味,难道我看起来这么没品位,像农村妇女?不是我们人为地要来个城乡的差异与体力、脑力劳动者的界分,实在是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化习俗使然。

称呼必须入乡随俗,与时俱进。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涉外场合,你不能动则“同志”,谁与你志同道合?你也不能不加选择地问候:“这是你爱人……”“爱人”这一称呼在有些地方就等同于“地下情人”;对女性服务员,一声“小姐”,招呼来的也许不是热情的服务而是不满的白眼;面对同事,你可以直呼其名,但一声“李姐”、“张兄”,更显得彬彬有礼;面对需要招呼的陌生人,“先生”与“女士”是比较保守与安全的,而一声“美女”、“帅哥”,定让你的人气大增。

得 体的言谈举止能展现你的魅力,是人际交往的保鲜剂

你已经通过得体的称呼赢得了与交往对象的关键性的一步了,接下来你需要通过得体的言谈举止走得更远。

“你好,很高兴见到你”,在伸手的同时,简洁而热情的一声问候,传递出你的友好与风度。但不分对象,动则伸出你礼节性的右手去与人握手,那将很被动。因为按照国际礼仪规范,只能尊者优先伸手。但如果你固守这一规则,在你的办公室也等着来自远方的朋友主动伸手,则显得有些怠慢,因为主客见面,作为主人的你率先伸手才表示欢迎。送别的时候,你主动伸手:“再见,请慢走”,似乎有端茶送客、催促客人快走之嫌,因为宾主尽欢后,只能作为客人的你主动伸手答谢主人的热情款待,请主人留步。谁先伸手的顺序确定后,握手还有许多讲究。一般关系,一握即放,不能边握手边长篇大论;对异性,只能握到整个手掌的四分之三,也即食指)的根部,因为只抓一、两节指头,有点走过场,抓住了整个手掌,则有吃人家女士“豆腐”的嫌疑。握重了,受不了;握轻了,有点蜻蜓点水,敷衍了事的味道。两公斤左右的力度,是礼节性的尺度。

接下来开始坐下交谈了。交谈的时候你很有必要记住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见人短命,遇货添钱”。在与人交谈时这八字箴言道出了一个游戏规范:适度的恭维,能赢得对方的好感,能有助于交往的愉悦。在礼仪界,有这样的说法,宁可让人微笑地纠正你:对不起,我已经结婚了,不是小姐了。也不可让人愤怒地指正你:搞错了,我不是太太,我还没有结婚呢!所以,适度地将对方的年龄往年轻一点说,将对方的物品往贵一点靠,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是自信而有风度的表现。学会了欣赏,又能避免尴尬的、隐私性的话题,让你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欣赏着别人优点的同时,一定别忘了微笑。因为微笑,如同和煦的春风,可以为你吹散阴霾,传递友善。微笑着说,微笑着听,一方面显得亲善,一方面彰显你的魅力。“伸手不打笑脸人”,再大的分歧与不满,因为善意的微笑可能一笑了之。还有目光,不能闪避,也不能瞪视。看哪里,双眼、双眉与前额,这是最正式的小三角区域。看累了,或为尊者讳,要有所游移,你可以看发际、耳际,可以移动唇部、颈部,到一定得在胸部第一颗纽扣上打住,否则有点负面的不好的寓意。

严格要求自己,严以自律的同时,我们不能苛责别人。别人的不在意,甚至是失礼至极,我们也一笑了之。你送出去一声“对不起”,那是你的修养;别人也许回你一声“没关系”,也许没有任何“不客气”的表示,你真的无须在意。因为凭着你得体的着装形象,得体的言谈举止,你已赢得了好感,赢得了主动。

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本着敬人之心,一切以尊重为出发点,以礼待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首位,成大事者必须注重修身,修身不是小节,修身成就教养,教养注重细节,细节展现形象。你在尊重别人的同时,其实也在赢得别人同等的尊重。

“有礼走遍天下”,相信凭着礼仪这张名片,你能走的更远。

猜你喜欢

礼仪
礼仪
最实用的职场礼仪攻略
如何加强学生的礼仪文化教育
服子讲礼仪
生活小礼仪
金夏交聘礼仪考述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