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简单单教语文

2014-08-15汤汝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4期
关键词:文章内容石拱桥切入点

汤汝平

简简单单教语文

汤汝平

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其中的知识容量犹如一道道美味佳肴摆在学生面前,若想让学生把一篇文章学得面面俱到,往往会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豆的现象。所以,语文教学的智慧之一就在于要懂得文章内容的取与舍,巧妙选取打开教学局面的“切入点”,常常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半功倍效果。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来谈谈我对阅读教学成功打开教学切入点大门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在导入新课上巧妙设置切入点

在教学《春酒》这一课时,我从介绍作者入手导入新课的,在导入课件上,我特别把作者的经历标成红色,这样就突出了六个字:“浙江,台湾,美国”。一个生在浙江,游走台湾,落脚美国的人,提起家乡的春酒会是怎样的情感?又会从哪些方面触摸到这种情感的呢?直接就打开了作者琦君情感的大门。

二.打开切入点可以从文眼寻找

比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我就把题目中的“辩”字作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辩什么—辩的观点—辩的理由—人物在辩斗中的表现——辩带来的启示”,把教学内容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使教学过程显得明晰而又循序渐进。

三.打开切入点可以抓关键词句

比如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时,我以“狂”字为切入点带动全文,引导学生理解“狂”的具体表现:装束狂、气势狂、举止狂,在此基础上插入苏轼当时的个人经历,深入解读“狂”的实质。从而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把握作品主旨。

在教学《静默草原》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在第二段找到了短语“辽远与苍茫”,第八段找到了“看不到看不尽”,以这两个看似矛盾词组为抓手,撬动学生品味描写草原景物特点的语言过程,既精简了教学内容,又精巧了教学手段,达成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把作者的写作思路作为教学切入点

教学《明天不封阳台》这一课,我让学生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要不要封阳台,明天不封阳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寻读“封,是为了什么?不封是为了什么”?让学生以文本为依托,打开思维的大门,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感知文章内容。

五.以提炼中心内容为突破口,找准切入点

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时,设置了几个在图片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和句子的环节,要求学生补全“一个――样的中国石拱桥”这样一个短语,以就引领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文本,考察的是快速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这样一个切入设计引导学生很快就找出了五个对石拱桥的认识的思考,如历史悠久、造型优美、结构坚固等,老师就根据学生的理解回答,快速地整合出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另外我还在这一板块儿设置了提示语“可直接从文中找出词语句子”,也就是告诉学生你不用整合语言,这就让学生在阅读筛选信息的活动中化难为易了,所以说,想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很快地把握文本信息,老师对课堂环节的设计的巧妙是至关重要的。

六.以课后探究练习题为切入点,叩响学习文本之门

在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课时,我就抓住了文后探究练习题:“在正文前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作为教学切入点,简洁直接,有效指明学生思考学习的方向,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手执一篇美文,解读教材时,教者能深入解读文本,找准教学切入点,从“怎样简简单单教语文”、“怎样找准教学切入点”、“怎样上出语文味”这几个出发点思考教学设计,才会避免语文教学出现“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园”的尴尬局面,才能走出“泛语文”、“非语文”的困局,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低耗高效”的教学目的。

汤汝平,教师,现居河南汝南。

猜你喜欢

文章内容石拱桥切入点
江西“乱石拱桥”曾引全国效仿
Harry Potter
70 Days in a Lifeboat
THE THREE MOST INTELLIGENT MACHINES FOR YOUR HOME
读出民族自豪感来
家乡的石拱桥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石拱桥检测和有限元分析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