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数学“美”中乐学

2014-08-15周慧敏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钝角锐角算式

◆周慧敏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第一小学)

数学,美在哪里?有人说,数学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它的和谐与协调、整齐和匀称构成了它生动活泼的内容。有人说,数的美、式的美、对称的美都是数学美。我认为,除了直观、形象的美之外,更多存在的是数学内在的美。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挖掘,使学生在“美”中触其“情”,激其“趣”。

一、积极引导,创设乐学情感,揭示数学美

“乐学”“爱学”是学习的内动力,而学生往往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较低,感到枯燥乏味,甚至部分学生不愿学习数学,那正是由于我们没能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揭示数学美的缘故。数学也是一门优美的学科,它的每一个公式或每一个定理都有一个美好的历史故事,包含着一个数学家美好的传说。在课堂上我经常讲一些古代、现代的数学家的故事,如果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祖冲之发现圆周率,还有华罗庚、阿基米德等人的事迹,使学生知道数学家对人类的贡献,感知数学的奥秘无穷,感知数学的优美,感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

二、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感知、体会数学的本质美

我曾经给学生出过一道兴趣题:甲乙两人面对面坐着,两人中间放着一道算式,16+69+6□+□8+88+89,在两个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这两人看来的两个算式结果相等?做这道题之前,我要求学生在纸上分别写上1和8、6和9这两组数字,放在面对面坐着的两个人中间,然后由坐着的这两位同学分别回答看到的是几和几。学生通过实验发现:1和8是具有对称美的两个数,面对面坐着的两个人看到的仍是1和8。6和9却非常有趣,面对面坐着的两个人,一个看到的是6和9,而对方来看却是9和6。学生从欣赏这些数字与符号中领悟到它们的美,而且也找到了解题突破口,一人看来是16+69+61+98+88+89,对方看来是68+88+86+19+69+91,这两个算式结果相等,都是421。由数的美引出了式的美,这只有在数学中才能得到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又如,在教学第四册数学“锐角和钝角”,让学生自己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表现有角,用手去摸一摸角在哪里,初步感知角,进一步描画出角,让学生从生活找到角——感知角——抽象出几何角,学习角的特征,建立起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象。这就使孩子们在和谐、愉快、轻松的氛围,学到知识,学会知识。接着将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应用镶嵌于线条美观、简单清晰的人体简笔画中。“一人做动作,另一人画出角来表示这个动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创作了如下美妙的作品:(驾车)这是个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放飞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活动。这个活动,已超越了数学这个学科的范围,它将数学与绘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都在思考着如何用直角、钝角、锐角的图案来表现人的各种运动状态,使数学教学沉浸在一个散发着文化芳香的氛围之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美。

三、巧妙运用文学,体会数学的妙趣横生

现实的生活中存在数学,多姿多彩的文学中也蕴含数学。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教会学生认识1~10,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引入这样的一首小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在文学中,平淡无味的数数,也能营造出如此的意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文学的角度来巩固数学知识,我想这样的课一定妙趣横生。例如,通过寿联解读有趣的数学题。上联是“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多一度春秋”。要知道这幅对联中所贺老寿星有多少岁,可以用两道乘法混合计算题来解决。上联中的“花甲”是指六十岁,“花甲重开”就是两个六十岁,三七岁月是二十一岁,即60×2+3×7=141(岁);下联中的“古稀”是七十岁,“古稀双庆”就是两个七十岁,“一度春秋”就是一年,即70×2+1=141(岁)。

而大家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中也体现了数学知识。教学者让学生从成语中找出其表示的百分数,灵活地借用了文学知识。例如,十拿九稳表示百分之多少呢?“百里挑一”“百发百中”“大海捞针等成语呢”?对于从数学的角度研究成语,学生们都感到非常的新鲜有趣,一下子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不仅进一步了解了百分数,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成语的含义。学科交融,让知识融会贯通。最后,老师又用百分数送给学生一句名言:“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立足于教改探索,以美育为己任,充分利用教材、资料以及各种教学手段,并在平时教学中深入挖掘和提炼数学中美的因素,充分展示数学美,诱发学生审美情趣,不仅可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更加生动、愉快,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生动地发展。

[1]段小圆.放飞学生的想象翅膀 体会数学的妙趣所在[J].小学科学,2013,(4):55.

[2]张巧华.探索多元的数学文化[J].新课程学习,2011,(10):172.

[3]徐召会.论数学课堂的语言魅力[J].科学咨询,2013,(15):66.

[4]郑玉华.妙趣横生的数学课堂[J].学生之友,2012,(13):44.

[5]柴富贵.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2010,(10):27.

猜你喜欢

钝角锐角算式
好玩的锐角
怎么写算式
数学能力月月赛(6)
锐角寻亲记
好玩的算式谜
在“拼”中解决问题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一群人的狂欢
画角数角收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