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几个因素

2014-08-15杜晓东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素质教育交流

◆杜晓东

(滨州实验学校)

学生发展是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学生发展了,相应的国家能力得到必然的提高。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每个学校都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在我们中国很多家长都是似懂非懂,明白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了孩子更好的未来。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教育,让学生能更好地更充足地做好知识储备,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是,往往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曲解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使孩子从小就背负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需要自我个性的发展和延伸,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有很多因素决定着,引导好个性的正确发展,可以使孩子形成很好的生活习惯和创新思维的形成,这样才能使他们在社会当中处于良好的发展。

1.家庭因素。孩子从小的行为习惯和语言交流,往往是家长忽视的,在家中成员之间交流随意,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在孩子心中很容易沉淀成不好的影响,他甚至可以用你的行为方式来反击父母,同时孩子处于年幼阶段的自我学习状况,需要家长积极地引导,孩子的性格和脾气与父母是有很大关系的,家长一般能感受到这点,但是时不时地还是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作为孩子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家庭成员来说应该提高自我修养,积极引导孩子向正确方向前行,主动地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个性。

2.学校因素。学生在学校当中遇到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可能直接影响孩子个性发展,有的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可能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会知道如何积极有效地引导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是他们会懂的如何利用一系列方法或者方式来使学生的正确个性得到延伸和提高,不好的个性意识消失或者降低,使学生能自我认识到这种个性习惯的不好,会慢慢在他心目当中退化掉,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地交流、倾诉、倾听,理解和敬仰。当然,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接触,对于学生的个性也很重要,同学之间如何更好地与更多的人交流,如何更好地利用个性让大家信服,不能信服的个性习惯或者行为能否自我意识到,如何去合理地运用到同学之间的交流和相处,也是至关重要的。经常地更换班主任或者频繁地转学,更换同学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他会不自觉地学到其他身旁的人的一些个性和行为习惯,就像化学上的化学效应一样不经意间产生变化,自我意识不到。体育课上就可以通过多种体育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内在欲望和个性的凸现,好的个性及行为可以促进自我以及团队的发展,不好的个性习惯和行为可以在团体当中的影响下及时地改正或者消除削弱,从而为自我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社会因素。学生在社会上不得不接触一些事情,如何去处理,如何更好地用自我良好的行为和个性凸显的方式、方法来有效地处理好出现的事情,显得至关重要。现在的社会上很多的大企业和单位都在积极寻求有能力有本事的大学生,说到底就是看一看这个大学生他的行为习惯和个性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气质,是否能在学生身上寻求到新的思想和对他们产生吸引力,来为他们赚取最大的利益,这也就迫使我们的社会培养人才上更加注重这一方面。

4.地区因素。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不同,同一个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对孩子的成长培养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方式,人文环境不同,社会经济不同,风俗文化不同,等等,甚至一村一镇都不一样,这样混杂着多种方式的生活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在个性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地区化或者乡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入乡随俗”的现象。

5.个人因素。作为一个孩子或者一名学生,他的个性发展由自身思想意识的汲取和过滤是至关重要的,他想如何地处理一件事情,他怎样去认识这件事情,都关系到他的个性的发展,很多因素都是去修饰它,自身大脑意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除自身以外的其他因素来不断地影响他,引导他,激励他,让他慢慢地自我意识到这种行为的性质,这需要家长、教师、朋友来通过正确的教导、正确的行为、正确的习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教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影响他。

如果有十棵树,你任由他们自由地生长,有的可能长的笔直,有的可能长的弯曲,自然而生。如果我们来关注他们,调整他们,可能他们同样如此,但是我们可以让他们生长的更美观,更有价值,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去对待他们,适度、正确地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家长能够放开思想,着眼未来,关注孩子的一生幸福,正确地培养孩子,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个性发展,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素质教育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