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2014-08-15◆李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青少年宫行为习惯习惯

◆李 辉

(烟台市青少年宫)

一、从细节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现实生活中,许多大事都因小事而起。一个随意扔掉的烟头可能会引发一起火灾,一个小小的不良行为可能酿成大祸。同样,良好行为习惯,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小事,却受世人称赞。教学中,学生不争抢座位,讲究卫生,不乱写乱画,节约用水,教师不能当作是小事,应当给予表扬、鼓励。反之,如果我们对于这些小事置之不理,对不好的行为不予批评指正,长此以往学生的不良行为就会逐渐形成。所以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习惯是一点一滴培养的,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定型性的行为。首先,在校外教育中安全教育至关重要,为保障正常的教学活动秩序,确保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保障其人身安全,学期前我们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纪律学习,并通过宫内组织的防震、防火安全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和自我防护意识。在演练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遇慌不乱、有秩有序、自救得当、互相帮助的良好行为习惯。其次,我们从集体利益出发,注重培养学生文明用语、爱护公物、互敬互爱、讲究卫生、诚信守时方面的好习惯,为营造融洽、快乐的学习、活动氛围,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今年我部组织了三次烟台景区系列写生采风活动,活动中学生们训练有素、文明守时、团队意识强,展现了良好的素质风貌。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最主要目的不在于接受事实,而是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就美术学科来讲,传统的美术教学大多注重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作为教师要具备先进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辨别、动手参与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青少年宫是青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宫肩负着发展实践课堂、开启创意梦想、深化素质教育的重任。校外教育的一大功能就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青少年的各方面素质。实践证明,在校外教育开展的各种活动中,青少年的智力层次、道德水平及人际交流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更好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这些活动可以概括为兴趣小组活动和公益性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两个主要部分。这些活动的开展注重青少年的群体性、参与性、实践性、体验性,在培养青少年儿童各方面素质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关爱他人、互相协作、关注环保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例如,我们美术部今年组织的“我为妈妈裁新衣”——“母亲节”亲子人模创意制作活动,22位小画家用他们的双手,在妈妈的关爱和帮助下为妈妈设计出了亮丽的“人模”靓装,他们用双手创意彩绘出心中的母亲,活动不仅使孩子与家长体验到了创意制作的乐趣,更使孩子们在亲子互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母爱与亲情;还有我部今年举办的“清凉一夏”折扇书写拍卖捐助活动,200多位爱心人士、家长和学生参与了此次拍卖。拍卖所得义款已通过“流动少年宫暨心愿直通车”少年儿童关爱行动——走进栖霞活动,有效的用于为栖霞亭口小学购置电子琴、图书、学习用品等。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使参与拍卖的小书法家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体验和锻炼,还使他们从小就在充满爱的社会氛围中健康成长。不仅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展示、互帮互助的平台,而且培养了他们参与实践体验、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

四、家宫联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1.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教育形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家庭成员之间是一种情感交流,其对子女习惯养成、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父母,既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学习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应在言谈、行为、思想、爱好等方面提供优良的示范。父母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以身作则,才能使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青少年宫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青少年宫的一名教师,应该为人师表,与学生及家长真诚沟通,转变教学观念,致力研究教学创新方式方法,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好习惯的养成努力探索。在与家长沟通方面,我们美术部开展了教学汇报月活动,活动期间“童话世界”2012美术、书法教学汇报展与家长公开课活动同时进行,我部55个班级面向家长全部开放,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观摩听课。公开课活动中,各班教师以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积极的展示教学风采,学生们主动参与,积极发言,精彩温馨的课堂气氛,使家长们感到满意。在家长意见信息反馈中,家长对青少年宫各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部门工作及教师教学改进、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家长公开课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家长与课堂的距离,让家长们更加真实、细腻地感受到了美术、书法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效果,既了解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方法,又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及课堂表现。通过这种形式的相互交流,有助于老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好的习惯中健康成长。

3.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学校,我们还应关注对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要训练学生不依赖他人,自已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当今的家庭绝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很多家长出于疼爱,不愿让孩子受苦,穿衣戴帽、收拾书包等孩子能处理的事全由家长包揽,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家长有较强的依赖心理,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去做,就会形成一种惰性。在我们美术部的各教室经常会捡到学生落下的衣服、手套、帽子、水杯、书和学习用品等,这一部分学生就是因为缺乏自理能力,对家长依懒性强,而形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这些学生可能会想:“我不做,爸妈也会帮我做”。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都要加强对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意识,纠正学生的依赖性习惯。孩子的自理能力与责任心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自理能力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孩子就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对此,我们青少年宫也组织了一些活动,来促进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心的养成。例如,群文部开展的“我与小树共成长”少年志愿者植树活动,通过体验亲子植树过程及后期的认领养护,增强了小志愿者们的动手自理能力和环保责任意识。

总之,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团结互助、遵守公德、自信自理和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习惯,并使他们在参与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

猜你喜欢

青少年宫行为习惯习惯
本期话题 从“青少年宫”到“少先队员宫”谱写新时代青少年宫少先队工作新篇章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成都市青少年宫作品
青少年宫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