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4-08-09许珊珊

吉林中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脓血溃疡性结肠炎

黎 军,许珊珊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南京 21002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1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特征[1]。我科自2012年3月—2013年9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外敷治疗及护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3月—2013年9月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9~65岁,发病年限(0.1~14)年;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0~62岁,发病年限(0.1~26)年。2组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UC临床诊断标准[2],临床类型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临床严重程度为轻度、中度;病情分期为活动期;年龄18~65岁;知情同意,志愿受试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病变类型为急性暴发型、重度的患者;有严重并发症如肠梗阻、肠穿孔、中毒性结肠扩张、结肠癌的患者;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肝、肺、肾、血液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西药治疗、中药口服加中药保留灌肠。西药治疗以丙氨酰谷氨酰胺静滴、美沙拉秦缓释剂口服为主,配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调节肠道菌群。灌肠方药选黄柏30 g,地榆20 g,苦参10 g,石菖蒲20 g,三七粉3 g,白及粉9 g,诃子肉10 g加锡类散1.5 g灌肠,每晚睡前1次,14 d为1疗程,针对保留时间小于4 h患者,依据病情加用利多卡因注射液0.1 g灌肠。

1.4.2 观察组 用西药治疗、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加中药外敷。对照组用西药治疗、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脓血便者取黄连3 g,吴茱萸1.5 g,木香3 g分别研末,伴有腹痛者取五倍子3 g,黄柏5 g,吴茱萸1.5 g分别研末,混合均匀,取适量温水调后制成饼状置于穴位贴上,外敷神阙穴。1次/d,每次外敷4 h,14 d为1疗程。

1.5 疗效标准 症状指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临床控制:症状消失。显效:症状分级减少2级。有效:症状分级减少1级。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者。症状消失为痊愈,症状改善百分率≥80%为显效,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为进步,症状改善百分率<50%为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时为恶化[2]。

2 结果

1周后主要症状单项记录与评价见表1,2周或出院时(住院时间<14 d者)主要症状总体疗效见表2。

表1 1周后主要症状单项记录与评价(n=40)

注:治疗1周后腹痛、脓血便缓解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周或出院时(住院时间<14 d者)主要症状总体疗效

注:2组患者治疗2周后主要症状均有改善,总体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1)指导患者注意腹部保暖,保证充足的睡眠,泄泻次数过多者注意肛周皮肤的保护。2)观察腹泻、脓血便发作的诱因,大便次数、色、质、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与排便的关系;有无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纳呆等伴随症状。3)心理护理 耐心地向患者讲解UC的发病原因及常见诱因,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解除其思想顾虑,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协助其采取听音乐、看报、读书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修身养性。4)健康指导 指导其做健胃益脾的保健操,按压中脘、通理三焦、点按足三里及上巨虚、按揉血海等方法[3]。还可配合手部穴位按摩以止泻。

3.2 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 灌肠前嘱患者先行排便,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者取左侧卧位,病变在横结肠、升结肠者取右侧卧位。灌肠液加温至40~42 ℃,选择密闭式输液皮条前端接质地柔软的一次性吸痰管,患者用小枕抬高臀部10 cm,插管动作轻柔,插入肛门内20~25 cm,滴速60~80滴/min,灌肠后压迫肛门括约肌3~5 min,嘱患者交替变换不同卧位,如俯卧位臀部抬高、左侧卧位、右侧卧位。

3.3 中药外敷的护理 温水清洁脐周皮肤后患者取平卧位,过敏体质者在脐周涂介质麻油一层,将制作好的药饼置于穴位贴中央,外敷神阙穴,胶布加固。1次/d,每次4 h。外敷用药过程中,尤其是初次用药时经常询问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瘙痒、灼热等现象,敷贴揭除后观察脐部有无发红、水泡等。

3.4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烹调时多采用蒸、煮、炖等方法,避免食用辣椒、白薯、芹菜、韭菜等刺激性或粗纤维的食物以及牛奶、豆浆、花生等不耐受食物。大肠湿热证食用荸荠粉、藕粉、五汁饮、马齿苋粥等;脾虚湿蕴证多食补脾除湿的食物,如莲子、山药、扁豆、红枣、党参、薏苡仁、冬瓜等;肝郁脾虚证可适量进食金橘饼、陈皮等以疏肝理气;脾肾阳虚证可食补中益气,温补肾阳之品,如炖猪肾、糯米粥、山药、狗肉、羊肉等;阴血亏虚证可食滋阴润肠之枸杞子、百合、银耳羹等。

4 讨论

4.1 中药外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的效果分析 在本研究中,表1显示治疗1周后腹痛、脓血便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腹痛、腹泻、脓血便主症多数消失,各单项症状评价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表2的数据表明中药外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两周后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运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腹痛、脓血便症状的缓解。

4.2 中药外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的作用原理分析 在本研究中,中药保留灌肠方选用黄柏、苦参、石菖蒲清热解毒;三七活血化瘀;诃子、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地榆收敛止血,解毒敛疮,现代药理研究其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组织水肿,富含糅质,对黏膜表面可形成保护膜。直肠给药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药物的直接作用可以使肠道溃疡面得到保护,促进其修复,改善局部血运,同时又可避免胃酸对药效的影响。中药汤剂浓煎灌肠在临床上收到较好的疗效[4]。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中药外敷方黄连性味苦、寒,归心、胃、肝、大肠经;黄柏性味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木香性味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具有行气止痛、调中宣滞之功;五倍子性味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具有涩肠止泻,敛肺降火之功;吴茱萸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之功,用于调节胃肠道功能[5]。中医学认为神阙穴位于脐中,乃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是任脉中的一个重要穴位。素有神阙主百病之说。中药外敷后刺激局部皮肤,促使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脐部表皮角质层最薄,无脂肪组织,和筋膜、腹膜直接相连,渗透力强,药物在脐穿透后,直接扩散到静脉网或腹下静脉分支而入体循环吸收快[6]。此外,新的“脐疗形态学实质——经络筋膜说”认为脐组织结构以筋膜为主体,脐部可通过筋膜与全身神经、血管和腹腔内脏等密切相连。脐疗亦称绿色疗法,WHO推荐为第三代给药法[7]。

4.3 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外敷的进一步改进 我科已引进结肠透析灌肠仪,行中药保留灌肠前先清洁灌肠,可进一步促进药液的吸收。此外中药外敷既要使药效增强,达到发红、发泡的治疗效果,又不会导致皮肤破溃感染,并以更透气、方便、牢固的材质进行穴位贴敷。

5 小结

中医认为本病系湿热郁结于大肠,血络受伤,脾胃虚弱,肝气横逆所致,清热解毒为基本治疗原则[8]。通过本研究提示,中药外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可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总体疗效,且中药外敷有利于患者腹痛、脓血便症状的缓解,其操作简便,不增加患者痛苦。同时配合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既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推广了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1]冯桂芳,张晓燕,李娟.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复发诱因分析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51-52.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27-532.

[3]姚征.结肠炎按摩疗法[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1,8(1):60.

[4]王亮,张亚利,葛婷,等.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2,32(5):466-468.

[5]闻永,李俊,王悦涵.神阙穴敷贴对痔上黏膜环切术中牵拉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72-1274.

[6]叶循雯.中药外敷神阙穴防治化疗反应5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8):557-558.

[7]宫锦汝,庄礼兴,王笑丹.敷脐疗法的作用机理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1):85-86.

[8]吴颖.复方黄柏液结肠水疗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27-28.

猜你喜欢

脓血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炎症指标联合血栓弹力图在脓血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伤寒论》第306条探析
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严重脓血症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