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写作 一个用言语构筑的童年梦想

2014-08-04吴勇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童话写作

吴勇

【摘要】 整本书写作,是宽泛意义上的儿童写作指向,是一个完整习作主题统领下的文本言语汇集。它的形式可以是一组故事叙述为载体的连环图画,可以是一篇篇内容相关或情节连贯的叙述、说明、描写性文字,可以是一组意义完整的、图文交替的小说、童话体文本。它不一味追求文学取向,不一味关注文学少年的培养,而是旨在给每一个儿童一个明晰的写作目标,希冀达成一个明确的写作成果,使其真正体验到写作所带来的成就感;旨在让每一个儿童心怀伟大的写作梦想,孕育一颗饱满的“文心”,用心灵和言语搭建一个理想的童年生活世界。文本即对“整本书写作”的实施意义、实施前提与实践操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整本书写作;童话;儿童言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19-0007-05

整本书写作,是宽泛意义上的儿童写作指向,是一个完整习作主题统领下的文本言语汇集。它的形式可以是一组故事叙述为载体的连环图画,可以是一篇篇内容相关或情节连贯的叙述、说明、描写性文字,可以是一组意义完整的、图文交替的小说、童话体文本。它不一味追求文学取向,不一味关注文学少年的培养,而是旨在给每一个儿童一个明晰的写作目标,希冀达成一个明确的写作成果,使其真正体验到写作所带来的成就感;旨在让每一个儿童心怀伟大的写作梦想,孕育一颗饱满的“文心”,用心灵和言语搭建一个理想的童年生活世界。

一、整本书写作的实施意义

作为习作训练的整本书写作,是为了追寻一种更有意义、更有趣味、更合乎童性的儿童写作指导方式。它可以让儿童在言语表达中体验到:写作就是一个美丽的童年梦想,写作就是一份独特的童年创造,写作就是一种有趣的童年生活。作为整本书的写作,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单篇习作指导,它赋予写作更加深刻的童年意味,它引领儿童走向更丰富、更开阔的言语和精神世界。

1. 给儿童一个梦想。在小学高年级进行整本书写作教学,就是让每个儿童怀揣着写作者的自豪感,用文字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童年历程。在此之前,每个儿童都读过无数本整本的书,对书的内容和话语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书在他们心中,一直是一个高山仰止的潜在梦想,让他们从单纯的读书走向富有挑战的写书,不仅是一种言语的表达训练,更是一种梦想达成的行动,还是一次充满奇幻的游戏历程。

2. 给儿童一种角色。儿童写单篇的习作和写整本书最根本的区别不在于文字的多与寡,而在于一种特殊角色——“作者”的赋予。写单篇习作,对儿童而言,这是完成一项教师要求的写作任务,所受到的限制很多,写什么,怎么写,都有诸多的要求。而写整本书,儿童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利:首先是选材权,每个儿童必须从自身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其次是自构权,故事怎么发展,人物之间关系如何理顺,细节怎样去设计,都需要儿童独自面对,自由处理。这时的儿童置身于写作中,是一个真正的作者,他们肩负着对一部作品负责的态度,这种明确感、担当感是前所未有的。

3. 给儿童一种思维。言语是思维的工具,更是思维的直观呈现。在整本书写作中,需要一种写书的思维。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孩子,随着认知的提升,梦想之花越发绚丽,可是一旦涉及到言语,梦想的翅膀常常在此折翼。因此,在整本书写作过程中,需要一种“冷思维”——勾画与众不同的故事地图;需要一种“长思维”——细细谋划,从长计议,不拘一篇一得,要使故事情节前后贯通,要将上下人物关系铺垫清楚;需要一种“慢思维”——拉长写作周期,将整本书写作的历程搁置于一个学期的时间段里,边写边想,边写边评,边写边改,不断调整和完善故事的流向,不断引领儿童将始发的写作冲动转化为过程中安静的写作享受。

4. 给儿童一种攀登。在小学阶段实施整本书写作,客观上讲是有较大难度的:一方面,是引领儿童构建一个宏大而华美的上位目标,而实现目标的阶梯并非拾级而上,循序渐进;另一方面,儿童完成整本书写作的能力并非已经拥有,而是需要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感悟、不断积淀、不断突破的磨砺过程。因此,在推行整本书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适时给孩子肩膀的力量,引领他们向着“青草更青处漫溯”,不断创造新的言语发展区。在教学中,没有统一的步调,因为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最大可能性,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出发原点,因此一个孩子的成功和另一个孩子的成功不能等量齐观。在教学中,没有优劣之说,因为这不是一种写作评比,而是一种教学实践,追求的是每一个儿童在自我言语和精神基础上的生长,这里没有整体意义上的最好,只有个体意义上的更好。

二、 整本书写作的实施前提

在小学高年级尝试整本书写作教学,除了有仰望星空的勇气,更要有脚踩大地的平实。因此,所有的教学谋划必先从儿童现有的写作认知水平出发,去预设可能抵达理想目标教学路径。在我班正式启动“儿童整本书”写作项目,无论是外在的硬件层面,还是内在软件层面,都具备这样的条件:

1. 丰富的儿童文学阅读储备。从2009年9月起,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已经开始大力度地推进儿童文学阅读。除了学校规定的阅读篇目外,通过“班级流动图书馆”的机制,让班级正常流通着40本左右的题材丰富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通过每月“阳光阅读少年”、“好书阅读排行榜”等方面的评比,营造了一个良性的阅读氛围。一年多的累积,班级孩子阅读的整本书每人达53.6本。基本上每一个孩子都具备了稳定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倾向。这对整本书写作的开展营造了一个文学场域,积淀了一个感性写作架构。

2. 常态的儿童博客写作平台。实施儿童博客写作,已经历时一年半,借助博客这个动感的写作平台,已经使大多儿童形成基本的写作意识、强烈的发表意识和评点意识。这为未来的整本书写作提供了一个开放而互动的言语平台:借助博客写作,可以及时地将每个孩子阶段性的写作成果接连不断地展现出来,既利于读者进行整体性阅读,产生阅读期待,可以让作者分享写作带来的快感,蓄积更强烈的写作欲望;通过博客评点,可以让作者们在相互的阅读中生成“元写作”意识——即对自身写作内容、写作策略、写作状态的反思,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从而获得符合自身言语形式的写作知识和技能,最终形成写作智慧;通过博客修改,让儿童自主调整不适当、不协调的内容波段,不断产生新的言语布局,迅速优化和完善已有的写作成果,这是传统的文本写作难以做到的。

3. 少年写作计划的成功开展。整本书写作教学不是从零起点,在上学期,班级已经有了一个少年写作计划——主要针对有文学潜力的少数孩子而采取的积极措施。“点”上的尝试,产生较好的效果,参与的孩子基本上都能写出有篇章、有故事情节、有文字篇幅、有封面设计的整本书,放在博客上,赢得了较高的点击率,引得其他孩子心向往之。今年寒假前夕,绝大部分孩子请求在寒假里“写书”,在没有任何指点的情况下,一本本具有“书”意识和功能的作品粉墨登场,题材丰富,故事奇幻,封面精美。不难看出,少年写作计划已经以点带面,在六(3)班形成了一个火热的写书潮。整本书写作全面推进已经恰逢其时,如果加之适当的教学引领,肯定会形成理想的效应。

三、整本书写作的实践操作

作为一种促进儿童言语和精神发展的教学,整本书写作有着应然的教学过程,这是保障教学成效的一个必要的把手。 该项目的实施,从课程层面上看,其运行路线主要有这样五步:

第一步:故事规划会

应当将“整本书”的写作权利完全交给儿童。给定充足的时间去酝酿写作的主题,并且预设故事的主要内容,规划每个章节的目录。写作主题,由作者自身确定,可以放之小组内充分进行交流、探讨,大家为整本书的故事走向出谋划策。在此基础上,和家长进行交流,及时地将更深入的写作思维、更成熟的写作经验、更丰富的故事情节、更开阔的写作场景融入到即将诞生的习作中,最后将完成的写作提纲向教师提交。这是陆嘉琦同学的《阴雨天》完整故事规划:

书名:《阴雨天》

故事梗概:在一个县城里,有一个孩子叫步普通。他五岁出了车祸,变成了一个哑巴。狠心的父母无法接受,将他抛弃在一座大山中。后来一个探险家路过这里,将他带来回去。小普通脾气暴躁,在学校总是用仇恨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同学,因为成绩差,回到家总是被养父母骂。考初中时,所有学科加起来,他只不过考了52分,他经不住打击,晕倒在地。医生说他变成了植物人,而且再也醒不过来了,就在许多人对他失去希望时,出现了转机……

写作提纲:

第一章:阴影

(1)普普通通(2)学校 (3)同学(4)孤独后的哭泣(5)陷入黑暗

第二章:上学校

(1)作业 (2)不良少年 (3)与众不同 (4)压力 (5)植物人

第三章:转机

(1)地狱归来 (2)真的疯了 (3)挽救你的心 (4)新的开始

第四章:未来

(1)我的家(2)真正的幸福

让每一个孩子将故事规划发在自己的博客上,晓之于众。一方面,每个人在关注自己故事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伙伴的写作动态,既可以接受大家的写作建议,也可以对他人的故事指点江山;另一方面让老师和伙伴对自己的即将诞生的故事形成阅读期待,还可以让大家及时监督自己的写作进程。

第二步:故事诊断会

整本书写作的起始阶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瓶颈。很多孩子还是站在篇的视角进行写作,一开头写得很窄,入得很深,几篇下来,故事便枯萎了;有的孩子过于追求奇幻,迫不及待地往自己不熟悉的生活世界里钻,结果由于生活阅历狭窄,一个宏大的开头却没有延续,草草收场。因此,在起草阶段,教师话题判断力非常重要,对于一些内容浅显、开掘面不大的话题,开始就要忍痛割爱,建议作者另起炉灶。当然还应当因人而异,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不同的言语驾驭力的孩子,要有与之相对应的引领方式。

第三步:故事点评会

整本书写作教学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就是要培养儿童的自我修正能力。笔者充分利用博客的交流与评点功能,给予每个孩子的写作以方向性的引导。故事欣赏是一种很好的引领手段,利用一些典型的优秀习作样本,启发大家打开思路,感悟写作智慧,提升言语表达能力。杨亦安的《幸福摩天轮》、朱加安的《稻田的守望者》、施姝彤的《热血江湖》、王晓蓉的《荼蘼》、陈小婷的《永远的“铁三角” 》等,有描写现实生活的故事,有展开丰富幻想的故事,有对自身自由渴望的故事,类型不同,却具有囊括班级所有的故事素材,极具引领价值。互动点评也是每个儿童的持之以恒的常态动作,可以要求每个孩子在写故事的同时,还要学会读同伴故事、评同伴故事,每周预留出专门的时间进行互动评点。将每一个同伴的博文当作一座“富矿”,汲取他人的长处,振奋自己的心智,发现他人的不足,观照自己的问题。实践中,笔者发现“班级博客群”就是一所极好的写作自我修炼的学校,每一个孩子在阅读和评点同伴的“书” 中,都能潜移默化地获得丰富的写作技能,以反哺和回馈自己的写作实践。

第四步:故事研讨会

每一个孩子的书在写作过程中,笔者都要求召开多次故事研讨会。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全家读者参与,献计献策;可以邀请家长、同校的语文教师以及班级所有的孩子参加。召开研讨会要选准时机:一是作者遭遇写作危机,难以为继时,组织大家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二是一本书大功告成,正待收官时,带领大家分享写作成果,感受精彩章节,提出完善措施。譬如某学生在写作《神秘小屋》时,就在家庭饭桌上举行了一次研讨活动:

写着写着,我发现故事中好像缺少点什么?到底是什么呢?对了,故事太直了,没有波折。吴老师曾经告诫我们:“文似看山不喜平!”对一篇小说来说,如果没有惊险曲折的故事,似乎还不能称之为小说。再说,《神秘小屋》中“神秘”二字也没有充分展现出来。

到底从哪里改起呢?我苦思冥想,有时在饭桌上也忍不住念叨出书中人物的名字。细心的爸爸看出了端倪,立即和我交流。我将自己的烦恼全盘托出,一直耐心当读者的爸爸再也沉不住气了,他似乎早有预料,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自己的想法:“你不是写到威顿·奥古病危吗?我们可以接着写——威顿后来去世了,家里发生了一场财产争夺战,这样,情节不就跌宕起伏了?”我一听,拍案叫绝:“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我连忙冲到电脑前准备修改,脑中却冒出了一个问题:“爸爸,如果按照您的思路写,海·文森这个人物不就引不出来了吗?当初我好不容易才把海·文森推到读者面前的,现在总不能晾在一旁不管了吧?”妈妈在一旁忍不住了:“也是,海·文森在小说中也算是配角里面算重要的了,我们可以在威顿·奥古病危的时候,写海·文森来照顾他,这样不就顺理成章了?”对呀!爸妈的一唱一和,让我的小说“柳暗花明又一村”。

每一次研讨会的召开,都立足一本“书”, 做到真诚、恰如其分地肯定;又要围绕具体问题,中肯而有针对性地建议。研讨的氛围尽量郑重其事,参与的对象力求群策群力,已达到丰厚这本“书”、完善这本“书”、启发同类“书”的研讨效果。

第五步:故事推介会

在一本书写作、研讨、修改之后,笔者要求作者要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可以用电脑制作,也可以手工绘制;将整个文本打印后,邀请家长或校长、老师以及亲人、甚至是忠实阅读这书的伙伴为之写序言,并且编制目录;接着装订成册,自己动手或者家长参与,还可以邀请有美术特长的同学绘制插图。一切准备就绪,在班级举行“故事推介会”。让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推介自己的“书”:

陈小婷(自我推荐):善良聪慧的韩颖彤、大大咧咧的穆悦霄、新生关慧儿,成了“铁三角”。友情就像一个五味瓶,充满着酸甜苦辣。这三个“死党”的经历也正好验证了这句话。她们三个人不管何时,总是在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不管有什么困难都一起去面对。就算相互之间偶尔会有一些小小的矛盾,这也丝毫不会破坏到她们之间珍贵的友谊。尽管三个人可能会分开,可她们坚固的友情是不变的,就像她们共同踩下的一个个脚印,都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葛禾敏(母亲俞晓莉推荐):当女儿的小说《森灵》全部读完时,脑中里忽然出现了一片森林。父亲、母亲,不就是那广阔无边的森林么?他们默默地给万物和生灵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带来了春天的鸟语花香、夏天的无限凉爽、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皑皑白雪。他们,付出了自己,延续了生命,耕耘了一生,收获了希望。他们所希望得到的回报,也许只是儿女的一句话: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即使还没有说出口,但也只要永远深藏在心底,这样就足够了。《森灵》,也许不是一本思想深刻、语言精辟的著作,但一定是一次亲情的交融。

陈凯婷(网友刘飞推荐):《异能行者》书稿发来了,105页,55000余字。我不禁奇怪,问她是什么时候写的。她答,这学期。一个六年级的孩子,功课很重,却仍然做了这样的一项大工程,不禁有些叹服。假定分类的话,这应该是一部科幻小说吧:对讲机、GPS、预知力、吸血鬼、白色鲜花、心灵感应、秘密基地、神秘组织……主人公泽怡雪在现实和幻想空间穿梭跳跃,用自己的智慧和执着,保卫了身边的人。二十多年来,我曾经数次想写一部小说或者开始写小说,最后都夭折了,而这个12岁的孩子却做到了!

丁雨晨(同学杨亦安推荐):我不敢说,小丁的《六三班明星录》写得精彩;但是我可以说,他写得很认真,写得很真诚。每一个人在他的笔下,都是活的;每一个故事在他的文字里,都是非常耐看的、风趣幽默的。因为,小丁记录的是我们的回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歌。六月,我们即将告别那漫长的,六年时光,步入令人充满遐想的初中。在这美丽的初夏时节,让我们逆光奔跑,追随阳光的脚印,对着太阳宣誓:“不管身在何时,身在何地,我们,六(3)班,永远永远,都是一个大家庭,永远永远,都不会分开!”

每一本书中,都闪动着一个鲜活的脸庞,每一本书中都跳动着一个真挚火热的灵魂。整本书写作实践中,教师并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步调,因为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最大可能性,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出发原点,因此他们的故事是不能放在一个言语天平上相提并论的,他们的成长是不能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等量齐观的。让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故事梦想都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狗尾巴花也好,玫瑰花也罢,都应该各美其美,因为只有百花齐放,才会有习作教学的春意盎然。

猜你喜欢

童话写作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梦里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