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发挥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14-08-01李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培养

李静

摘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空前活跃,民族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决定着民族的兴衰与国家的存亡。而人作为第一资源,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高等学校应发挥自身智力资的优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思考和研究的战略性课题。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57-02

一、创新教育理念

不同层次的大学要培养不同层面的人才,但无论是通才还是精英人才,都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与基本素质。传统的知识的灌输、传授模式忽视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远远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因此,大学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创新作为大学的精神核心和价值追求,着力强化理论基础、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只有把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教育的优先位置,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探索未知、勇于创造的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大学应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开展创新教育和创新教学探索,才能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快地适应创新型社会的需求。

二、建设良好学风

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中小学教育是基础,大学教育是关键。大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抓好入校大学生的学风教育,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中学教育向以自主学习、探究为主的大学教育生活的转变。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特长,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最大可能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不要让课程占据学生太多的时间,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逐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自觉地开展自主创新活动。要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多鼓励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外向型的自主学习、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要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范围和力度,同时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的组织与研究能力。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扩大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视野。

三、教育逐步国际化

国际化战略是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其内涵就是建立融汇世界一流大学先进办学理念的现代大学制度,形成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体制与机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立足本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冲击。培养和造就创新型的人才就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具备国际交往的知识结构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1世纪大学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适应这种未来世界的公民,它本身既是民族的,又是面向世界的。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国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所说的一样,高校创新型人才要“进行开放式培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同国际科技界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积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培养的人才不仅能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且要具有在全球视野中进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国际环境和人才竞争的挑战。

四、深化教学改革

拓宽专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调整、改造、重组现有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认真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意识、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设计教学计划,改变长期以来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传授的做法,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要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制度。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特别要转变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五、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发挥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为了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高校应加快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通过实施全员岗位聘任制,转换用人机制,彻底打破“大锅饭”;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选择优秀的老教师有重点地进行带教;在教师岗位聘任和教师职务晋升中体现教育教学工作“质”的规范,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岗位培养,把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

六、注重实践能力

学校应引导、鼓励学生将目光投向社会,选取生产、生活中别人尚未解决或解决得不够完美的技术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知识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评价教学质量高低,不应只从考试成绩来判断,应该结合时代要求从全方位来考虑。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体制,实质上是让学生、教师闭门读书、教书,势必造成教材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师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等问题的产生。虽然各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层出不穷,但结合教学、科研工作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成果开发转化活动,在很多高校还没有形成。而当前“产学研”合作、大学科技园的“异军突起”,为高等学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是评价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前二者通过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可以逐渐得到锻炼提高,而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竞争能力,通过书本知识和实验活动很难得到锻炼。我们的时代不仅需要懂专业、懂技术的科技人才,更需要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有足够开拓精神、有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参加与公司、企业相关的研究开发及技术创新活动,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切实地了解“风险”、“协作精神”、“市场”、“行业背景”、“国家产业政策”等等概念的真实含义,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将来从事科技创新,从事经济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讲,在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开发实践中,教师通过解决当前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可以充分洞察学科前沿,强化自身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教师及时将自己的最新成果和获得的新知应用对学生的教学之中,提高教学质量,造就一代学术带头人。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也能锻炼出一支有市场头脑、精通行业背景、善于开拓创新的开发型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一大批这种人才的产生涌现,也必然能在校园中逐步带动和建立起与传统的封闭式的校园氛围不同的、充满竞争与活力的、与社会交流互动的开放的校园环境。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培养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