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化探讨

2014-08-01刘男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思政政治

刘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化探讨

刘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覆盖面广,对于完善学生的行为品德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正因为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才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保障了思政教育目标和功能的实现,对于基本的高校管理工作执行与开展也有着特殊的导向意义。缺乏管理的高校思政教育实施显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其实施效果也可想而知。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还是行为素质的指导都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管理理念;优化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立足于长效工作机制的建设与开展,将大学生群体的自律意识培养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措施有效结合,在指引学生行为结果归因的同时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实施效果的提升。无论是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目标探究,还是教育管理的模式探讨,都将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产生积极的补充与完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趋势的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模式逐渐向人性化的角度靠拢,柔性管理理念随之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当中,高校的柔性管理策略正发挥出日益显著的效果,这无疑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一次有效革新。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特征分析

当前教育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与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在高校管理领域的革新,是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完善。教育与管理的融合必将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施过程分析,其显著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跨时代特征的管理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关键在于完善学生的道德修养,规范学生的基本社会观念。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在思政教育管理的内容建设上也应当有所调整,体现出思政教育管理核心内容的同时也应有效融入时代发展的内涵,突出时代精神的发展主题。因此,切实可行的管理内容成为新时期发展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显著特征之一,同时也是高校德育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一种渗透过程。

2.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管理环境的复杂和多变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特征之一,对于学生个体的思政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导向意义。大学生群体处于急剧成长过程当中,这一全新的形势变化不仅源自社会环境中网络资源等诸多媒介的干扰,也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朝着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信息资源的扩大,管理环境的复杂,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可忽视的特征之一。

3.多元价值取向的管理对象。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意识在发展过程中明显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其整体价值取向日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这就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执行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更为复杂。此外,物质价值取向的渗透也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产生了偏差,精神教育的人文化追求显得尤为迫切。面对管理对象自身的众多特点,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势必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体现过程管理的有效性。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探讨

从高校角度来看,大学生绝非仅仅是单纯的被管理对象,他们也应当被看作是学校发展与改革的一部分,与教师群体有着同等的人权需求。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管理时,应切实符合大学生的基本心理发展需求,贴近大学生群体的实际生活,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学生品德发展的双重角度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优化路径可从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1.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应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内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将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根本发展要义。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不仅是对课程实施过程的优化,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协调和有序。从实践创新的角度出发,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应本着规划化的教育管理目标原则,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将全面发展人才的构建作为思政教育管理的实施核心。

2.从资源配置角度促进思政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教育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在资源消耗和效果提升之间寻求最为妥善的平衡点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明确各管理要素的基本职能之后,高校还应该对资源消耗情况进行及时记录,从科学管理的角度体现教育管理的基本效益原则。

3.体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对比性。妥善处理好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比与统一也是提升教育管理实施效果的关键路径。无论是现实管理目标的构建还是具体实践目标的构建,都应切实考虑到相关的要素对比,提升管理质量的同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这一新思路的实践过程不仅摒弃了以往教育管理的单一性,也使得教育管理的环境更加宽松。

4.发挥思政教育管理中实效规律的促进作用。无论是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客观执行规律还是教育管理的基本改革理念,都崇尚在实效指导下提升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尤其是当前信息时代的来临更加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手段,在合理化的政策指导与约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实效规律得到了有效体现,管理实践更加规范和有序。

5.从柔性管理角度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柔性管理理念侧重人的主体性发展特征,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指导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和谐有序的,在效果取得方面也极为显著。从单一的教育管理模式实施到人性化的教育管理革新再到如今的自我管理阶段,都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体现,这对高校管理领域的革新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高校各环节、各系统之间的互相协助和配合,高质量的教育管理工作环境下才能实现思政教育实施的有效性。纵观当前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施现状,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仍旧在管理实践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对适应当前社会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极为不利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制定应当从学生的切实发展需要出发,积极革新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建设更为有效的思政教育管理模式,切实体现思政教育管理的实践价值。当前教育形势发展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日渐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核心,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思政管理,体现教育管理的灵活性成为了今后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

[1]杨鑫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J].中国高教研究,2005,(03).

[2]李万银,陈清.试论管理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3]刘越.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与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7).

[4]高景龙,刘荣江.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01).

G641

A

1674-9324(2014)11-0015-02

刘男(1981-),女,山东省商河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