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思考

2014-07-18卢柳萍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高职院校

【摘 要】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阐述增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总体要求,并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课程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184-02

自从1998年教育部通过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后,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化教育”。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1年高校毕业生只有115万,到2013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699万,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虽然高职院校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然而高职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差、学历层次较低但操作技能较强的特点,使他们在就业求职中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高职生的就业不但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高职生就业工作的成效,因此,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增强其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不强的原因

(一)受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够严谨规范

就业指导课程在高职院校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般情况下,日常的教学活动都是由学校的教务部门统一管理,但很多高职院校却把就业指导课程划给学工或就业部门管理,这些部门不是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在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活动的开展、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均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把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课时任务的分配和授课时间的安排随意性大;有些高职院校将就业指导课程列为选修课,或以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训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来代替;有些高职院校则实行大班教学,通常是几个专业,一两百个学生合班上课;大多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只针对毕业生,没有对高职三年进行全程性的指导,并且普遍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形式单一。

(二)教材少,内容单一且缺乏实用性

目前各高职院校所使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材,普遍存在知识滞后、内容陈旧、偏重理论、信息量小、形式死板等问题,没有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融入教材中,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不强,弱化了教学效果,没有真正发挥就业指导课程应有的对就业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师资配备不足,教师专业能力不强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党总支书记、学生专干、学生辅导员,或者学生管理口的行政人员担任就业指导课教师,有些是社科部思政课的教师兼就业指导课教师,甚至有时是安排一些课时量不满的教师临时授课,基本没有聘请校外具有专门技能或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来给学生上课。校内的很多教师因自身就业实践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缺乏行业企业工作或挂职的经历,专业能力不强,上课基本上是单纯地讲授理论,教学手段单一,无法结合当前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学生就业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增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总体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作为高职院校,应认真贯彻文件精神,以就业指导课程为载体,加强对高职生职业能力储备、职业发展以及成功就业进行指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指导性、参与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增强其实效性,应认真落实以下“两个结合”。

(一)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就业指导课程最根本的特点是针对性和实践性,解决高职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给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必须做到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和就业相关概念、就业及劳动用工政策法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状况等相关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训练活动,提高学生求职就业的技巧和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

就业指导课的总体目标,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去实现:一是态度层面,使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培养积极的职业态度、就业观念和责任意识;二是理论知识层面,使学生了解职业的有关概念、求职就业、劳动用工等有关知识;三是技能层面,除不同专业的学生具备不同的专业技能以及初步创业能力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自我推销技能等。阶段目标是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特点或不同阶段出现的具体问题,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主要从认知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了解政策、掌握技巧等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坚持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才能使阶段目标有效实现并服务于总体目标。

三、增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

(一)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管理中

为使就业指导课程得到科学的管理,各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教研室,负责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计划、实施、管理和考核评价等,配备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制订与其他课程同步的教学计划,开展正常的教研活动。

(二)根据实际需求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

注重分不同阶段设置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不仅仅是针对毕业前的大三阶段,而应贯穿于高职三年。

就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认知、职业素养、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就业政策、求职面试技巧、劳动维权等。在第一学期刚入校阶段,应开设专业认知、职业素养、学业规划等内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定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从一开始就确立努力方向;到大二专业学习阶段,应开设就业规划、就业技能、创业教育等课程,使学生为顺利就业储备能力、增加硬件,了解创业所需条件与要求,为将来自主创业做好准备;到大三求职就业阶段,应开设求职技巧、模拟招聘、就业法规、劳动维权、心理辅导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掌握求职面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方法与途径,顺利实现就业。

(三)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建设

课程内容以教材为载体,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支撑整个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教材不仅要重视其内容的理论性,更要重视其在就业指导中的实际作用。针对高职教学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材中增加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成功经验介绍,以及实习协议、劳动合同范本等内容,增强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质量的优劣与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应注重对就业指导课教师的聘任、培养和使用,不断壮大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应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配备就业指导课教师,力争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师生比不低于 1:500 的要求。除聘任校内的教师外,还应聘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业务骨干、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法律界人士等担任兼职教师,这样既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又可以解决学校师资不足、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为加强师资的培养,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创业培训师资班(SYB)、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考证等;积极选派教师到企业人事部门挂职,参与企业的人事招聘、录用、劳动合同签订、劳动用工待遇确定等全过程,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授课教师的职业化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五)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针对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可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典型案例的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或企业人员到校做专题报告,分享就业、创业经验,增强学生对就业、创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开展情景模拟训练,由任课教师提供素材、情景,学生扮演应聘者、考官、人事部主管等不同角色,为学生提供一个训练求职技巧的平台;通过举办模拟招聘会,增强对就业、创业相关规则及流程的认识,训练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另外,还可发挥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指导功能,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社团,如大学生就业服务协会、大学生创业协会等,通过各种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活动形式,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

(六)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就业指导课程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构建的同时,应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测和调控。通过现场听课、学生座谈、问卷调查、市场调研等形式,考察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形式,考察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效果,分析存在的不足,并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徐兵,孔洁.高职就业指导课模块式课程体系创新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2]杨春平,宋跃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王甫忠.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

【作者简介】卢柳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副处长,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就业指导。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高职院校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