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高职高专药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2014-07-18陈海燕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药学化学教学内容

陈海燕

【摘 要】药学专业课程中,药物化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综合性强,涉及药物种类、知识点繁多。对此,针对 “3+2”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应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3+2”高职高专 药物化学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56-03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两所中等职业学校、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合并组建的一所普通高等医药院校,现在校的学生中既有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也有中等职业层次的学生,为加强中、高职教育的相互沟通与衔接,适应教育多样化发展,也为了给中职学生继续教育提供便利条件,学院组建后新开设了“3+2”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该专业的学生前3年经在原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期满,成绩合格,择优转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后2年的高职高专学习。“3+2”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2”高职高专药学学生前三年在原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第一、第二年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三年进入各企业实习,均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入学时基础差异较大,学习时就读的专业较多,各专业的课程安排不一样,这种相对特殊的教育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基础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对后两年专业课的授课造成一定难度。对于专业基础课药物化学来说,出现的问题比较突出。

药学专业课程中,药物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应用性学科,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药学岗位资格考试、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其主要内容包括化学药物的结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药学专业知识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化学基础课与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应用学科之间的桥梁。该课程综合性强,涉及药物种类、知识点繁多,学生学习起来特别需要扎实的基础化学的知识作支撑,而“3+2”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化学基础本来就较差,虽然在中职阶段也学过基础化学,但过了几年大多数同学由于平时应用较少,遗忘较多。上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药物化学知识零散,内容枯燥,难学难记,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当然“3+2”高职高专药学学生也有他们的优势,这得益于中职学习中学校开展的订单办学、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加上学生都在各企业实习过一年,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待问题能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加以解释。

针对“3+2”高职高专药学学生的特点,如何做到在药物化学教学中避免“填鸭式”教学,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各学科互相渗透,加强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本文试以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培养为目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入手,对药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高职高专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使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服务于职业岗位需要、服务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做到课堂知识为实践服务,改革中先确定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特点,更符合临床实际,缩短课堂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一)加强知识衔接,在授课前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药物化学是基础化学理论在实践上的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物的结构、性质,在药物化学第一节绪论课后可专门对基础化学的基本内容进行复习巩固。这对于化学基础薄弱,遗忘内容较多的“3+2”班同学尤其重要。如对基础化学中的药物稳定性(重点在水解性、氧化还原性等)、药物酸碱性产生的基团及对其影响的外界因素等进行详细复习及讲解、归纳总结。药物化学的性质其实是药物结构中某些基团所体现的性质。如酚羟基、芳伯氨基、酯键、酰胺基、叔胺基等等,所以刚开始的复习巩固对后面药物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讲解帮助很大。

(二)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与各学科渗透。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应以“必需、够用”为度,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药物化学内容繁多,抽象性强,学生觉得知识过多,无法理解、记忆。授课中应根据“3+2”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对教材加以取舍,还应与时俱进,内容不局限于书本,合理补充一些学生易于接受、感兴趣的新知识。

在教学内容上,授课中减少一些学生难理解的药物化学合成、药物代谢、新药研究的途径等内容的讲授,而改为学生自学。课堂上重点教授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等。对较大的结构,难理解、记忆的结构,也改为自学内容。对于大类药物,教材上罗列了众多药物,也只介绍典型药物,理解了典型药物,其他相似结构的药物就留给同学们课后作为自习内容,这样,每章书的内容精简了,学生压力减小,觉得药物化学的学习也没有教材上列出的那么难,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了。其实舍弃的内容并不是不重要,而是学生掌握了典型药物,对于其他药物的理解自然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效果。

药物化学与其他学科,如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药事管理法规等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3+2”班学生大多在相关企业实习过,有实际的操作经验,授课中如注重各知识的纵横联系,适当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和其他学科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如讲授到盐酸普鲁卡因,从结构上知道具有酯键,易水解为对氨基苯甲酸,而对氨基苯甲酸是药典要求检查的特殊杂质,2005版药典中该杂质的检查方法运用的是薄层色谱法,而2010年药典的检查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这和以后学到的药物分析联系上,又关系到药典的更新,让学生知道,某一知识点的运用会随着管理的规范而发生改变,学生印象深刻。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改变以往的“填鸭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根据“3+2”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药物化学课程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讲授镇痛药吗啡,先讲解吗啡结构中的不稳定基团:酚羟基,确定酚羟基的性质:酸性和还原性,可与三氯化铁显色。再接下来的吗啡半合成衍生物可待因,就先让大家自学几分钟,启发学生自己去比较吗啡和可待因的结构,找出差异,根据差异,确定两者的鉴别方法:可待因无酚羟基,吗啡有酚羟基,可用三氯化铁显色来区别,显色的是吗啡,不显色的是可待因;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依据有无酚羟基确定两者的酸性强弱大小。学生在这种启发式教学中能根据两者结构上的差异,轻而易举找出其鉴别方法,更对两者的化学结构了解得比较充分。通过学习,学生感到掌握像吗啡这类复杂药物的性质也非难事,学习好药物化学的信心也提高了。

(二)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勤于动脑的探讨精神,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互相取长补短,能养成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讨论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授课中教师可先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拟肾上腺素药麻黄碱”前,要求学生讨论:复方制剂中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药物购买中有什么规定?“3+2”班的同学很多在药店实习过,对这个问题当然不陌生,但讨论结果有差异:有说每次限购5个单位的,有说需要身份证购买的,也有的对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区别认识不清的。问题出来了,下课后让同学们回去继续讨论,下次课把讨论结果公布。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课后查阅了许多资料,在下一次课上分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结果:他们2011年在药店实习时购买含有伪麻黄碱的复方制剂如白加黑、康泰克等确实是限购,但在2012.9月后规定有变动,含有伪麻黄碱的复方制剂已经需要身份证才能购买了。伪麻黄碱是麻黄碱的旋光异构体,两者均是制造毒品冰毒的原料,所以要限制购买,尽量避免不法人员从这类感冒药中提取原料来制成冰毒。讨论的结果令人满意,帮助了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启动已学知识并得到贯通,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也和药事管理法规等相关课程联系起来。接着课堂上讲解麻黄碱作用、结构、光学异构体性质,以及麻黄碱以前的管理办法和现在管理办法差异性,学生能主动参与,主动听课,对讨论中已知和未知的结果都能认真听讲,一节课下来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

(三)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需要给出案例,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的教学法。案例教学的优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把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虚为实,使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如“亮菌甲素注射液”案例。2006年4月,广东部分患者使用了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后出现了肾功能衰竭的症状,先后共出现13人死亡,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经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验查明,该批号药品含有害物质二甘醇,原因是该药厂原辅料采购、质量检验工序管理不善,以二甘醇冒充丙二醇作为辅料使用。通过此案例,提出问题:(1)亮菌甲素注射液为什么会导致病人肾功能衰竭?(2)丙二醇在亮菌甲素注射液中的作用什么?(3)丙二醇和二甘醇的结构?(4)此事件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定义为假药?劣药?

此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学、讨论,学生除对药物的作用有所了解外,还对常见试剂的结构、外观性状、药剂中辅料作用,药事管理条例等知识点印象深刻,更明白了药物质量第一的重要性。还为以后学习药物分析提出如何检验药物真伪的问题。

(四)多媒体教学。由于药物结构的复杂性,授课中仅用传统板书教学,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药物化学结构的微观世界,将复杂的立体结构做成形象直观的图片和动画,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的教学课件借助多种资源,可以有效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授课中虽然发现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普遍反映较好,但很多学生在多媒体中看到复杂结构时,还是觉得不好理解,记忆难度大。对此,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参与软件中结构的描画,让他们在课件中画出一个个在他们眼里很复杂的药物结构。刚开始他们觉得步骤复杂,但一旦画出一个稍微简单点的药物结构,往往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他们自己画结构,比让他们在课件中看结构效果强多了,他们对结构的记忆也就加深了。

在药物化学的授课中,也不能全依靠多媒体教学,要实现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记忆教学法。记忆大量的药物的化学结构一直是大部分学生的弱点,而药物的作用靶位、作用机理等学生也易混淆,记不清,为此,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加强高学生对化学结构式、作用靶位等的记忆。

1.联想记忆法。将结构与通用名联系,通过对通用名的记忆来抓住药物的主要结构。如对乙酰氨基酚:酚-酚羟基,对-酚羟基对位,乙酰氨基-酚羟基对位连乙酰氨基。

2.对比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可用来区分同一结构类型中的各种药物。先要记住此类药物的结构通式,再对比记忆官能团的不同。如磺胺类药物基本结构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磺酰胺上取代基为嘧啶基,为磺胺嘧啶,取代基为甲基异噁唑基,则为磺胺甲噁唑。

3.前、后缀记忆法。化学药物大多从英文翻译过来,中文名称中有不少前缀和后缀,有相同前缀、后缀的药物大多作用靶位相同,作用机理相似。如英文名有—tidine,这是中文名后缀为xxx替丁的药物,作用靶位均为组胺H2受体,作用机制为组胺H2受体抑制剂,可抑制胃酸的分泌,用于抗溃疡,通过归纳总结,可以找出很多类似的药物,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针对“3+2”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而开展的理论课教学改革,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教学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继续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实用型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卫. 基于“职业面向”改革高职药物化学理论教学[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吴梅青.高职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17)

[3]鲁争.药物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6(9)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药学化学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奇妙的化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