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传承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

2014-07-18何惠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高职院校

何惠

【摘 要】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传承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提出高职院校应通过加深认识、发挥自身优势、健全机制、营造氛围等措施进一步发挥自身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民族传统文化 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44-02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学院艺术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主要载体,立足区位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上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

一、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传承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广西柳州市是多民族聚居区,有壮、汉、苗、瑶、侗、仡佬等民族在此繁衍生息,民族风情浓郁,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为高职院校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上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

(一)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内化为人的观念或技能才能保持生机活力并世代传承下去,而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首要职能,因此,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一是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在童装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图腾文化、民俗风情、神话传说等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的设计创意注入新的灵感激发点。“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对学生来说既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强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童装设计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也凭借鲜明的民族特色被确定为广西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二是将民族传统技艺融入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如学院将“2010中国柳州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苗族服饰展演晚会作为学生了解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项目,参加展演的模特是专业老师从艺术设计系和经济管理系等挑选出来的。学生通过参与苗族服装的制作和整理工作,对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学到了苗族群众的人物化妆技艺。三是将民族传统技艺融入技能竞赛。学院艺术设计系组织学生参加了2012柳州市妇女手工制作产品擂台赛暨少数民族手工技能才艺展示活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服装设计作品《童苗耍趣》和《苗风》将苗族文化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有机融合,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彰显出现代时尚感,前者荣获“最受市民喜爱奖”、“最受商家喜爱奖”,后者荣获“最受媒体喜爱奖”,成为高职院校传承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

(二)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一是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理论研究与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民族传统文化要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保护和弘扬,需要理论上的指导,学院在艺术类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鼓励教师将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二是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艺的传承创新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内容,学院以此作为艺术类教师提升专业实践技能的实践载体,既促进了传统技艺的传承创新,又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在2012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上,由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团队设计制作的民族刺绣工艺手袋,通过借鉴侗族服饰的刺绣图案元素,运用现代刺绣工艺,结合现代工艺生产的麻、绒材料,与传统牡丹花图案等组合设计制作,表现了丰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及鲜明的民族风格,获得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赞誉。

(三)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有益补充,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是高职院校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形成本校特色的有效途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一是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如在学校的文艺演出活动中鼓励学生吸收民族文化元素进行舞蹈、曲艺的创作和表演,使学生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二是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建设相结合。学院在部分建筑物的设计和装修中借鉴了民族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在学院对外交流所用的礼品的设计中也是充分吸收了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如目前学院所用的外事礼品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蜡染卷轴,扩大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也较好地展现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文化特质。

二、高职院校传承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思考

(一)深刻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意义。首先,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舆论氛围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可促进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的建设。大学之“大”在于其“兼容并包”,各种文化观念在此汇集,相互交锋,彼此借鉴,最终熔炼成新的文化形态。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化基因,是推进大学文化发展的珍贵养分。高职院校应该主动投身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工作,为自身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涵。

(二)找准并发挥自身优势。高职院校基本以应用型高校为主,主要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其办学定位和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民间”的共性。因此高职院校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上具有得天独厚之优势,应该充分加以利用。一是发挥与地方联系紧密的优势,为本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决策咨询等服务。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与地方政府、民间文化团体或协会等基本上都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或者沟通渠道,应该利用自身人才优势针对本地区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决策咨询、规划制订等服务;二是发挥自身应用型办学定位的优势,为本地区民族传统艺术、技艺的传承创新培养人才,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研究型大学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工作中有其理论研究的优势,相比之下高职院校可在以下两点发挥作用:一是培养或培训本地区民族传统艺术创作和表演、民族手工艺生产所需的专门人才;二是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利用现代艺术的理念和表现形式开发民族特色文化产品,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三)健全助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机制。一是健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可通过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等专项工作,争取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投入专项经费加强非物质文化保护、文化产业开发等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和科研课题的研究。二是健全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或民间机构的合作机制,可以合作共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中心、民间艺术或工艺大师工作室等形式开展合作,整合高校和地方两种资源,优势互补。来自民间的民族手工艺人可担任高校的兼职教师或特聘专家,开展学生实训指导和专题讲座等;高校的教师可作为艺术顾问为民族传统艺术或工艺品的创作提供艺术指导,提升其艺术品位。三是健全高职院校联合文化企业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长效合作机制。高职院校可独立建立或与文化企业合作建立企业经营实体,将学校开发设计的民族文化产品推向市场,既可以将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能够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府应对此类企业给予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

(四)营造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良好氛围。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形式来使教师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现代价值,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氛围。一是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活动的师生参与全员化。高职院校可举办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摄影、征文、社会调查等活动,发动广大师生解决参与,在活动中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二是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讲座、选修课的长效化。高职院校应在教学计划中划出一定的课时,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或选修课,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其综合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又可以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三是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社团活动的专门化。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建立旨在宣传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专业社团,通过民族工艺品展示、民族风情徒步游等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注入学生心田。

【参考文献】

[1]宁彤.大学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当代境遇、原则与可行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3(1)

[2]屈川.高职院校传承创新地方革命传统文化探讨——以宜宾学院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

[3]王炳林 方建.大学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原则与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12(5)

[4]李云海.高职高专院校文化传承创新与实践[J].理论观察,2013(1)

【基金项目】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第六批(2013年)院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3-A012)

【作者简介】何 惠(1980- ),女,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讲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高职院校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