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推动“大数据”下的高校治理

2014-07-18杨杨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与学事务大数据

杨杨

今年1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教育治理”的理念,确定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治理”、“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关键词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目光,以“大数据”支撑为代表的高校现代化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大数据时代的意义,意味着在教育领域中,决策和管理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然而,目前我国众多高校的管理模式中信息化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尽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这些最宝贵的决策信息资源没有得到相应的整合和开发,更谈不上利用这些数据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事务进行预测和分析,找出其中规律,以促进高校事业实现更有效率的发展。对此,各高校应进一步调整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策略,推动“大数据”在高校治理中的应用。

首先,切实转变治理理念。高校要站在促进教学和管理水平本质上提高的高度,重新定位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将学校的发展规划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使信息化、大数据分析等观念深入教职员工心中,营造信息化与学校事务高度融合的氛围。高校应设立信息化主管部门,发挥自身高技能人才聚集地的优势,精选人才,配备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和数据研究人员。该部门应努力探索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全面事务的信息化流程,将数据建设和利用与具体的各项事务结合起来,形成高度互动的机制,促进数据的实时收集,为推动信息化服务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撑。

其次,服务教与学双方。教与学双方是教学改革的两个主体,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在目前大多是基于感性的分析层面,如教师自身的感受、学生对学习转变的自我认知等,但这些要素均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缺乏对现实情况的一个量化标准。高校可以建立一整套用于促进教与学的决策支持系统,其中包含可对教改效果进行数据评估的指标体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取得的结果进行数据量化处理,实现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的随时监测,真正将教学改革的实效反映出来,窥见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教师的下一步教改行为。

再次,服务教师的科研。在科研方面,目前高校教师大多是各自为政,条件好的则有团队的配合和支撑,而在学校层面,如科研部门,能提供的帮助局限在成果管理和项目申报方面,能提供学术指导的只是凤毛麟角。信息化的介入和大数据的分析能为教师的科研提供方向,如关于各学科的学术发展趋势预测、核心期刊文章研究领域的分布、学术研究方法的更新与替代等,均可以通过分析样本后形成数据分析报告,为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提供决策的依据。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要与信息化主管部门形成合力,组建一个专门服务教师科研的团队,在大数据分析的帮助下,促进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质和量上取得突破。

最后,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而校际、校企间的合作成为高校融入区域发展的有效平台。在这个进程中,产生了不少能够促进教学有效开展的优质资源,在数据调研的基础上,信息化的管理可以使更多有用的外部教学资源即时、大量地进入高校的教学过程,实现区域内各高校优秀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还可以提高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的辐射性,从而形成更有影响力的校园品牌。

总之,在“大数据”的支撑下,高校教育事业中的多种元素得以实现数字化呈现,数据得到实时流转、存储和整合,信息充分公开并用于各项事务的预测和决策,能够有效推进大学治理水平的提升,以达到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与学事务大数据
基于分布式事务的门架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河湖事务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SQLServer自治事务实现方案探析
移动实时环境下的数据一致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