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大牛”是怎样炼成的

2014-07-08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普林斯顿大学施一公大牛

◎ 赵 彬



学术“大牛”是怎样炼成的

◎赵 彬

施一公教授在主持学术活动。

有这样一位学者,他既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科学院双院外籍院士,又是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更是一位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国者。在母校河南省实验中学的学弟学妹们眼里,他是学生真正该追的“星”;在清华学子心目中,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术“大牛”。他就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亲给他取名“一公”,是希望他“一心为公”。自幼聪颖过人的他,凭借刻苦努力,综合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84年,作为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学生,施一公参加全国高中数学和物理竞赛,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并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但他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生物系。

尽管对生命科学并不了解,也不确信自己今后会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但施一公凭着“人活一口气”的精神,抱着给家乡人争光的念头,始终保持刻苦学习的劲头。1989年,他以生物系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还以优良成绩修完数学系双学士学位所有课程。在清华期间,热爱体育锻炼的他,是清华大学田径队的主力队员,曾经创造了学校的万米竞走纪录。

1990年初,施一公获得全额奖学金,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留学第一年,科研方向的不确定让他无心做研究,而是花大量时间在中餐馆打工、选修计算机课程。第二年,他开始适应科研工作的“枯燥”,并逐渐树立起了自信心。这期间,他每周五天、每天从上午9点做实验到晚上7、8点,周末也要各工作半天。到了第三年,找到“入门”感觉的他晚上常常工作到11点多。

研究生阶段后期,他的刻苦达到了“疯狂”境地:每天晚上做实验到半夜3点左右,回到住处躺下睡觉时常常已是4点以后;但每天早晨9点左右他又回到实验室开始新的一天。这样的生活节奏持续11天,从周一到第二个星期的周五,周末两天每天睡近10个小时,弥补过去11天严重缺失的睡眠。周一早晨再开始下一个11天的奋斗。虽然身体很累,但他内心很满足、很骄傲。1995年,施一公获博士学位,导师公开宣称“施一公是我最出色的学生”。

在攻读博士后期间,施一公确定了“癌症发生和细胞 亡”这个研究方向。2003年,由于在此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他获得全球生物学界享有盛名的“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并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4年后,他又被授予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的教授职位——终身讲席教授。为了留住他,普林斯顿大学提供了优厚条件:实验室面积是该校分子生物学系40多位正教授中最大的,科研基金也是最高的。在普林斯顿大学,施一公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10多年前出国时做的求学梦,已经变成现实。这时的施一公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为自己的祖国做点事情。2008年,施一公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选择“千人计划”通道,全职回国到母校清华大学工作。这是他人生的第二次创业,从买仪器设备,到招聘研究人员,一切从头再来。清华大学也想方设法给他“开绿灯”,帮着一块使劲儿。

施一公下决心要做出最先进的技术,把国家在相关方面的科技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他和时间赛跑,每天在实验室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一天只睡4个小时。努力换来了回报,短短5年多时间,施一公先后把70多名世界范围的优秀人才引回清华大学全职工作,他本人又在《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12篇论文。高水平成果产出的频率,比他在国外时还要高。2010年,一支由世界一流学者组成的国际评估组来到清华做评估,评估的结果是:清华大学生命学科发展态势很好,其中结构生物学学科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施一公自豪地宣称:“几年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的研究水平已经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可以和世界知名高校掰一掰手腕。”

回顾在清华大学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施一公由衷地说:“中国正处在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科学家理应去私心、敢担当、有作为,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他还寄语莘莘学子:“大学生要有所担当,要肩负起振兴民族的使命,为中国的未来而奋斗。”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干部)

猜你喜欢

普林斯顿大学施一公大牛
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
科学为梦,一心为公
大牛地气田产气剖面特征的认识及思考
《普林斯顿大学藏西夏文<法华经>》读后
大牛
新编神话戏曲 白狐与大牛
基于油气藏认识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普林斯顿大学治理的四维框架:架构、制度、运行与沟通
试探普林斯顿大学之办学特色
施一公:父亲的教诲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