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一公:父亲的教诲是我前进的动力

2016-01-15晓然

现代家长 2016年1期
关键词:施一公姐弟乡亲们

晓然

施一公,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因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被评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回国后,他曾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现为清华大学副校长。他坦言,在他的成长经历中,父亲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人,不仅给了他一个美妙的童年,还言传身教培养了他乐于助人的品格……

逆境中苦中作乐,

父亲给了他一个美妙的童年

施一公196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在姊妹4人中排行老小。施一公的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是北京矿业学院的高才生。施一公出生时,父母都在河南省电力工业局工作。当时正值“文革”风潮正猛的时候,施一公快3岁时,因受“走资派”爷爷的牵连,跟随父母下放到驻马店地区汝南县老君庙公社闫寨大队小郭庄生活。

施一公记得,当时母亲带着他和二姐坐火车,大姐和哥哥跟着父亲坐着一辆搬家的大卡车,一家人兵分两路到小郭庄会合。到达小郭庄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父亲和前来帮忙的村民把他们的行李及生活用品搬到了一个空牛棚里。一进牛棚,浓重的牛粪味扑面而来,施一公姐弟直喊臭。施一公的大姐和二姐皱着眉头不愿进去,还是母亲把她们劝进了屋。从省城宽敞明亮带暖气的房子,迁到乡下四面透风寒气袭人的牛棚,这种落差让几个孩子很不适应。时过境迁,施一公能想象出父母当时的心情,然而,他在父亲脸上却看不出多少失意的表情,父亲脸上更多的是面对逆境时的淡然和平静。

为了减轻牛棚里刺鼻的气味,第二天,父亲便带着施一公姐弟铲土、挑水、和泥,把牛棚四壁用泥巴糊严实,牛粪味儿被遮下去了些。后来,为了让家人住得更舒适一些,父亲带着施一公姐弟弄来高粱秆、石灰、黄胶泥,把牛棚装修一新,还隔出了好几个房间,并幽默地说:“咱们家在乡下也能住套房了!”

来到乡下时,施一公的父亲已经做好了在当地生活一辈子的打算。因此,他没有怨天尤人,痛恨命运不济,而是积极地融入当地的环境。许多个冬天的早上,施一公因天冷不愿从被窝里爬出来,而父亲早已背着小背篓,拿把小铲子,到村外的路上拾粪。拾粪回来,父亲常常会把手搓热,然后笑呵呵地把施一公从被窝里拽出来,给他边讲故事边穿衣服。

刚到乡下时,乡亲们都以为施一公的父母是城里来的知识分子,受不了苦,没想到施一公的父亲不仅很快熟练掌握了各种农活技能,还学会了撑船捕鱼。父亲捕鱼时喜欢带着孩子,让孩子们跟着他一起体验捕鱼的快乐。施一公最喜欢看父亲站在船头,先是把身子压低,然后舒展身姿,把一张大网抡圆了撒到水里。过一会儿,父亲拽渔网时,总会逗他们姐弟几个,让他们猜能网住几条鱼。渔网拉上来时,看着网中活蹦乱跳的鱼,施一公姐弟兴奋得大嚷大叫。

乡下的日子给了施一公一个美妙的童年。夏天,父亲带着施一公姐弟去粘知了,打柳条编筐;秋天,父亲带着他们在田野里抓蚂蚱,然后给他们烤蚂蚱吃;冬天,父亲带他们到河里捕鱼。施一公的父亲温文尔雅,很少动感情。但有一年除夕,父亲烹制了一桌丰盛的佳肴,小饮几杯后,动情地对着4个儿女说:“从省城到乡下,你们跟着爸妈吃了不少苦。无论日子多苦,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快乐的,爸爸谢谢你们的陪伴!”说着说着,父亲的眼睛湿润了……

待人宽厚、助人为乐,

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受用终身

在施一公的心里,父亲几乎无所不能。从出生到上大学前,他从未去过理发店,包括哥哥姐姐甚至妈妈的头发,都是父亲打理。父亲通过自学,掌握了理发的手艺。此外,父亲还是个出色的裁缝,施一公从出生到小学毕业几乎没买过衣服,穿的多是哥哥姐姐穿不了的衣服。哥哥姐姐的旧衣服,经过父亲的裁剪后,款式新颖美观,让村里的小伙伴艳羡不已。除了理发和裁剪,施一公的父亲还做得一手好木工,他们家的床、柜子、桌子、椅子大都是父亲亲手制作的,有的家具几十年后依然在用。

施一公的父亲古道热肠,对孩子做人方面他没有过多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对别人要宽厚,从帮助他人中得到快乐。对待乡亲们的求助,施一公的父亲从未拒绝过。到小郭庄不久,施一公的父亲就成了全村人的义务理发师,一年四季经常有老乡上门请他理发,他来者不拒,一时抽不开身,他也会和乡亲们约个时间,让他们按约定时间来家里理发。

每年的春节前后,对于乡亲们来说,是一年中最难得的轻松日子。而对于施一公的父亲来说,却格外忙。那时,乡亲们不但会排队来他家里理发,还会到镇上扯几尺布,回来请他帮忙裁剪做衣服。施一公的父亲来者不拒,而且还会尽心尽力地去做。家里那台缝纫机是他从郑州带过来的,在小郭庄派上了大用场。春节前整整一个月,施一公几乎每天都是在父亲踩踏缝纫机的节奏声中入睡的。

春节前,施一公的父亲要做近百件衣裤,施一公最喜欢做的就是帮父亲把做好的衣服分发给它的主人。因为父亲的热心,施一公和姐姐哥哥去送衣服时,乡亲们都会让他们带回一些红薯干、豌豆角之类的特产,以表示对他父亲的谢意。父亲接受乡亲们送的东西后,就会让施一公姐弟回赠些白面细粮之类的东西。父亲用这种方法,让施一公姐弟懂得了礼尚往来的道理。

施一公父亲的古道热肠与乐善好施,使得他不仅在村里,而且在大队和公社也小有名气。大家遇到困难时,都愿意找他讨主意。有了矛盾,大家也会找他来调解。无论多复杂的事情,经他一分析,都让人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很多时候,他给人调解时,都会领着施一公前往。看到父亲这么受人尊敬,施一公颇为自豪。邻村的乡亲们结婚,都会以请到施一公的父亲为荣,这也证明了他在乡亲们心中的分量。

施一公的父亲还给小郭庄村干了件足以记入村史的大事。当年,施一公一家刚到小郭庄时,村里还没有通电,电线杆也只架到光明公社和闫寨的大队部。村民们大都很贫困,晚上连蜡烛和煤油灯都舍不得点,天一黑几乎都上床睡觉了。晚上,整个村子漆黑一片,只有看家的狗时而叫上几声,整个村子安静得让人头皮发麻。

后来,施一公的父亲征得村干部的同意,带着施一公的大姐和几个乡亲,买来电线、瓷瓶,竖起一个个用树干削制而成的电线杆,把电线从大队部一直架到小郭庄,小郭庄成了远近十多个村庄中第一个通电的,这在当时是件了不起的大事。通电那天,村里的百姓争相邀请施一公的父亲到家里吃饭,感谢他为大家办了件好事儿。

施一公5岁那年,父亲调到驻马店地区工业局工作。搬家那天,全村的人都来送行,乡亲们拉着施一公父亲的手难舍难分。2009年秋天,施一公陪母亲和姐姐回到小郭庄,上了年纪的村民都出来了,拉着施一公一家问长问短,向施一公的母亲表达感激思念之情,乡亲们的深情厚谊让施一公感动不已。他知道,父亲的善行让乡亲们感念于心。耳濡目染,施一公也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品行,无论上学还是工作,他都是出了名的热心人。

永不服输,不断进取,

父亲的教诲是他前行的动力

让施一公真正受用的还是父亲对他学业上的影响。当时,公社唯一的高中缺少数学和物理老师,得知施一公的父亲是名牌大学的高才生,校长求贤若渴,亲自上门请他出山。施一公的父亲欣然应允。

施一公的父亲讲课认真生动,深入浅出,深受学生喜爱。有时候,父亲会把施一公带到课堂上,让他坐在教室后排玩。施一公虽然年幼,但在课堂上却很安静,睁大双眼看着父亲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课下,同学们还把施一公的父亲围在中间,问他各种各样的问题,他有问必答,而且不假思索。那个时候,在施一公心里,父亲就是一尊神,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施一公的表姐表哥以及他的大姐决定报名参加高考。高考前的两个月里,施一公的家里成了课堂,父亲担任指导老师,给他们讲解方程式、热力学……施一公虽然一点儿也听不懂,但他对这些学科非常感兴趣,这种家庭环境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大。

上中学时,施一公一家回到了郑州,他的父亲到郑州工学院教学。施一公打心眼儿里为父亲感到高兴,他觉得父亲博学多才,可总是不得志,现在能到大学里教书也算是学以致用。在中学期间,施一公在学业乃至求学的态度上,受父亲的影响非常大。父亲对施一公很慈祥,但在学习上却要求极其严格。平时,父亲很少批评施一公,这也让施一公记住了父亲为数不多的几次批评。读初二时,有段时间施一公学习不是太专注,成绩有所下滑。父亲“敲打”他说:“最近你的学习成绩不太稳定,希望你找出原因,尽快把成绩提上来。”施一公对父亲的批评并没放在心上。

随后的一天晚上,施一公做完作业,本子没合就上床睡觉了。父亲回来后,看到施一公的作业本在桌子上摊着,于是就看了起来,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终于,父亲忍不住了,把施一公从被窝里拽出来,指着他的作业本训斥道:“你的作业字迹潦草,说明你内心浮躁,没把学习真正放在心上。有几道简单的题你做得错误百出,说明你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你必须改正这些不良习惯。现在你就把作业重写一遍,如果不合格,还要返工!”

父亲严肃的面孔让施一公有些发怵,他知道父亲是个认真的人,如果作业得不到他的认可,肯定还会受到批评。于是,施一公用冷水洗了把脸,立刻按父亲的要求重新写起了作业。

此后一连三周,父亲都要检查施一公的作业。有了父亲的监督,施一公的学习态度和坏习惯都有了很大改观,成绩也很快提了上来。中考时,施一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省实验中学。

施一公对父亲为数不多的表扬也记得很清楚。1984年,施一公获得全国高中生数学联赛一等奖、河南赛区第一名,亲朋好友纷纷向施一公的父母表示祝贺。施一公觉得自己为父母争得了荣誉,父亲肯定会表扬他一番。没想到,父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能拿第一名,说明你在数学方面有竞争力,你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戒骄戒躁。”尽管没有得到渴望中的表扬,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施一公仍然很高兴。

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父亲显得很高兴,亲自下厨给施一公做了一桌佳肴表示庆祝。当着全家人的面,父亲与施一公碰了杯,夸奖他说:“考入清华是你人生的新起点,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父亲与自己碰杯,让施一公很激动,因为父亲的这个小举动,不仅是对他的褒奖,也是把他视为成年人的标志。

父亲对施一公的要求不仅是学业优秀,还希望他有一种乐观的心态,能全面发展,保持永不服输的精神。高中期间,在父亲的鼓励下,施一公开始练习跑步,练过的项目从800米到1500米,再到3000米。进入清华大学后,由于长跑队只招收专业运动员,施一公便转练竞走,从5000米到1万米,他还在学校运动会上创下全校竞走项目的纪录。

让施一公悲痛的是,后来父亲在一场车祸中离世。父亲的离世给了施一公很大的打击,曾让他产生过很大的思想波动。后来,他渐渐想通了,鞭策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对得起父亲的在天之灵。如今,将近天命之年的施一公,不但在学术上取得卓越成就,也因为优秀的综合素质,成为清华大学的副校长。他知道,父亲在天上一定会为他感到自豪!

【编辑:刘波】

猜你喜欢

施一公姐弟乡亲们
《猎人海力布》五问
姐弟间的情仇
科学为梦,一心为公
姐弟之情
谁家的可可
“中国诺贝尔奖”得主施一公:背后有个贤内助
姐弟俩的日常
关注学科热点事件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理发
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