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启示

2014-06-26何艳

关键词:十八大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何艳

摘 要: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显著,经验丰富,在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外部环境等方面不断健全完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分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从中得出启示,从而更好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十八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246-02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显著,经验丰富,在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外部环境等方面不断健全完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分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从中得出启示,从而更好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进步。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改革。中央政治局常委于2005年1月开会专门讨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宣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出台了“05方案”,提出了课程设置。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指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及其教材不断改革、创新、完善。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如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些课程显著地体现了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全面育人的观点,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新改革和新建设。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加强。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要求各高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创新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国情、民情的教育和学习,使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起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开展深刻教育的作用。中宣部、教育部等多部委合作,提出志愿服务是学雷锋活动的良好载体,要求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坚持每年都组织大中专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许多高校建设大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了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三)大学文化建设富有特色。新时期,高校都普遍重视大学文化建设,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视为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文化课堂”,努力营造“政治方向正确、学术氛围浓厚、文化品味高尚、道德风尚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校园真正成为学术繁荣、事业兴旺、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环境优美的和谐校园,真正做到“以文化人”效果,并总结和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正越来越深地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发展空间。中央16号文件对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作出了规定。根据这一规定,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地去研究网络、熟悉网络,掌握网络技术,迎接和应对网络带来的挑战,开辟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以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效益大大增强,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普遍认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在有些高校还没有得到真正贯彻。很多高校出现只有党委团委、学工部门以及二级学院党团组织都比较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学校的其他职能部门、其他教职工群体都存在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相当部分教师、行政和后勤工作人员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党委书记、共青团干部、辅导员、“两课”教师的任务。有些学校善于打造轰轰烈烈的阵势,无意追求实实在在的效果,讲教书,忽略了育人;讲授业,忽略了传道,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很模糊。

(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抵消作用越来越大。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处于改革开放后最好的时期,大多数学生爱党爱国、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热情是不容置疑的。但目前随着国际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我国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导致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这些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增加。如目前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想信念意识比较淡薄,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看得较重。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学生能在第一时间获知社会负面新闻、具有消极影响的社会言论等,因而对教师正面引导的可信性表现出选择的态度。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是非常明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目前虽然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是明确的。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精英教育”已经转向了“大众教育”,即使不考虑环境影响,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种“软性任务”,目标不是非常明晰。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必修课程,高校学生尤其是理工医艺等院校学生对此印象十分不好,以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认识降低,到课率也不高,据《21世纪人才报》最新数据显示普通高校一年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常或偶尔旷课的学生有五分之一,二年级有四分之一。

(四)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近年来,不少高校在办学理念上重视办学规模、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学位点数量、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名师队伍、就业情况等因素,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数量相对不足,达不到师生1:350—400的比例,更缺少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因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他们既在从事一种职业,也是在践行自己的信仰和追求。endprint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启示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两课”在教学内容上要大量引入人文知识;在教学手段上,大力推广电化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座谈式、辩论式,专题报告、专题调查等多种形式。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系统地讲授“两课”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专职教师。尤其要做到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至达到“敬而受教”的境地。“两课”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他们还要放下架子,做到先当学生,陪着他们一起成长,同时要密切关注时政,联系现实,从社会寻找鲜活的‘资料库。

(二)加强高校社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以共同的爱好、特长或共同的专业为前提,自发组织开展活动的大学生群众性组织。无论从其规模、发展速度、涉猎范围、活动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来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时期,要进一步规范高校社团组织建设,笔者认为首先要完善社团制度建设,做好高校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配工作,加强培养学生社团骨干力量。其次要加大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投入,为学生社团科学发展提供必要的财物保障,全面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再次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党组织和团组织建设工作,引导社团走向社会,实现社团发展空间扩大化。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高校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一是加强劳动教育,主要通过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来进行的,还包括义务劳动、实习劳动、家务劳动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二是丰富社会服务活动,近年来,很多大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体力为社会、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要逐渐增多丰富大学生社会服务活动,如广泛开展的学习雷锋的活动、志愿者活动,还有以社团活动、红五月活动等等。三是广泛运用社会考察,社会考察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方式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受教育者深入社会实际,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地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可以更广泛地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由学校组织集体进行,也可以是个人联系单位,自己进行,还可以是分小组进行等。

(四)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主动权。新时期,高校如何借鉴和吸收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抢占网络思想阵地;如何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以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笔者认为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关注网络,弘扬东方文化,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自律教育。高校要对网络保持高度的关注,做到了解、知情、监控,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二是建立专门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教育,高校要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即要有红色网站,又能体现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三是要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高校网络管理,决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融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这就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沈壮海,佘双好.学校德育问题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3〕王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十八大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发展探讨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