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村官”绩效:定量评价与优化路径*

2014-06-21李炳龙苏益南朱永跃

江海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村官问卷变量

李炳龙 苏益南 朱永跃

引 言

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积极的政治反响。当前,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被纳入国家政权建设的范畴,成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和国家政权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事实证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体制机制、环境条件以及大学生“村官”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绩效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积极性的发挥、工作绩效的改善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探索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村官”绩效管理体系,已成为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大学生“村官”计划进行了积极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义、实施现状和对策等方面。①关于大学生“村官”的绩效问题,仅有少数学者进行了探讨。例如,刘西忠强调了大学生“村官”考评机制基层导向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基于农村导向考评机制的方法与途径。②王兆萍分析了大学生“村官”绩效管理的内涵及其在“村官”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制定了大学生“村官”绩效管理的实施步骤。③程亚平等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适应性与其绩效的关系以及成就动机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④总体而言,学界针对大学生“村官”绩效的研究还很不足,对绩效的内涵、评价和影响机制等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因此,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构建大学生“村官”绩效评价模型,剖析大学生“村官”绩效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大学生“村官”绩效的理论内涵

多年来,学界针对什么是绩效以及绩效的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讨论,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关于绩效的本质认识,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绩效是行为与结果的综合体,代表了与工作或组织目标相关的行为和结果的集合。而关于绩效的结构,Borman & Motowidlo借鉴组织公民行为等相关概念,构建了包括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二维结构模型,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⑤在此基础上,韩翼等通过实证研究将工作绩效分为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学习绩效和创新绩效四个部分,进一步拓展了工作绩效结构模型。⑥本文借鉴该四维绩效结构模型,并结合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其工作绩效进行分析。

1.任务绩效

所谓任务绩效,是指与工作产出直接相关的、能够直接对其工作结果进行评价的这部分绩效指标。它是一种结果绩效,体现了员工对组织的贡献,与员工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员工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熟练程度和工作知识等密切相关。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肩负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农民和发展农业等历史重任。因此,大学生“村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把党对农村和农民的关怀宣传到位,而且也要在富民强村、服务群众和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事业。

2.关系绩效

任务绩效是以组织目标为导向的,体现了组织目标的完成情况;而关系绩效则通过有效地消除任务绩效完成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摩擦,从而降低人际、团体和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交易成本,达到改善组织绩效的目的。Borman & Motowidlo认为,关系绩效包括帮助他人、与他人合作、遵守组织规章制度以及维护组织目标等。⑦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需要与上级党委政府、村干部和群众等联系,做好沟通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此外,大学生“村官”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还应积极帮助基层干部群众,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必要时需自愿地付出额外的努力。

3.学习绩效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组织面临着快速变化的外部竞争环境,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组织的学习有赖于员工的学习,员工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技术和市场信息等,能增强自身的岗位胜任力,进而提升组织的市场竞争力。大学生“村官”尽管在校期间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学科专业知识,但仍然不能满足基层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工作,大学生“村官”还应积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农业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创业知识等,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并将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应用到工作中,改善工作绩效。

4.创新绩效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不断加剧,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创新成为一个组织发展进步的灵魂。Katz指出,一个组织若是仅仅依赖于被规定的角色行为,它将会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社会系统。⑧因此,组织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来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员工作为组织创新的主体,具有积极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行为并达成良好的创新结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村官”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环境,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大胆地跳出原有的思维、知识和经验等的束缚,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增强对农村工作的适应性,提高工作绩效。

根据以上对大学生“村官”绩效的理论分析,并结合对部分党委组织部门负责人、农村基层干部以及大学生“村官”的深度访谈,初步设计了大学生“村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大学生“村官”的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学习绩效和创新绩效这四个维度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衡量了其履职情况,但彼此之间并不孤立,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四种绩效及其派生指标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为全面地反映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

表1 大学生“村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大学生“村官”绩效的定量评价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样本概况

基于表1的大学生“村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鉴韩翼等设计的雇员工作绩效量表⑨,初步编制了大学生“村官”绩效调查问卷。问卷共有23个题项,涵盖了大学生“村官”绩效的四个维度。对形成的初始问卷,首先进行了小样本预测试,然后吸收相关专家和学者的建议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正式调查问卷。问卷衡量采用Likert五级量表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进行评价,从5~1进行记分。

问卷发放对象主要为江苏苏北部分地区(宿迁、淮安、盐城等地)的大学生“村官”,共发放问卷350份,实际回收321份,其中有效问卷306份,有效样本回收率为87.4%。调查对象中,男性占81.4%,女性占18.6%;年龄为22~25岁的占72.9%,其余占27.1%;户籍来源地为农村的占78.8%,其余占21.2%。此次调查的样本分布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主要是通过相关系数来衡量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在因子分析之前进行相关性分析,是为了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密切,只有变量间具有高相关性,才能提取共同因子。本文利用SPSS18.0软件对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学习绩效和创新绩效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分析结果显示,在99%的置信水平下,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学习绩效和创新绩效这四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显著的。

3.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属于结构方程模型(SEM)中的一种测量模型,主要用于检验因子模型是否与数据相吻合、各因子(潜变量)之间以及潜变量和各测量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LISREL8.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大学生“村官”绩效四个维度下的各参数估计值。从估计结果来看,外生潜变量与内生潜变量的标准化载荷值分布于0.78~0.85之间,内生潜变量与显变量的标准化因素载荷值分布于0.65~0.94之间,都未大于临界值0.95。此外,根据表2可知,GFI、CFI、NFI、IFI等拟合参数值均大于0.9,调整拟合度指数AGFI接近于0.9,且χ2/df的值小于上限参考值5,RMSEA的值低于0.1。从整体来看,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可以应用于大学生“村官”绩效的实际评价。

表2 大学生“村官”绩效各维度验证模型的拟合参数

4.大学生“村官”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为了分析变量相对于因子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综合评价,需要先计算因子得分。因子得分系数矩阵通过回归法得到,基于该矩阵和变量观测值来计算因子得分,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F1=-0.032X1-0.061X2-0.099X3+…-0.091X22-0.042X23

F2=0.219X1+0.259X2+0.322X3+…-0.010X22-0.075X23

F3=-0.106X1-0.025X2-0.063X3+…-0.064X22+0.100X23

F4=0.036X1-0.064X2-0.047X3+…+0.307X22+0.360X23

其中,F1表示关系绩效(GP),F2表示任务绩效(TP),F3表示学习绩效(SP),F4表示创新绩效(IP),X1,X2,…,X23表示变量观测值。将四个主因子的得分进行加权综合,权重为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四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的比值,得到综合模型:

F=0.203×F1+0.185×F2+0.161×F3+0.159×F4

5.大学生“村官”绩效的实证分析

把每个评价指标的得分(即各评价指标在306份问卷中得分的均值)代入因子得分计算公式,计算出各个因子的得分。将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对每个因子进行加权,然后加总得到综合得分。经过计算,得到每个指标和因子的得分以及总得分(见表3和表4)。

表3 评价指标的得分

表4 因子得分及总得分

由表4可知,样本地区的大学生“村官”绩效在整体上处于“一般”水平。在其四个维度中,任务绩效和学习绩效水平排在前两位,这一方面是因为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是当前绩效考核实践最为关注的,也与学界关于绩效的任务和结果导向认识相一致;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在新的工作环境中,需要通过学习掌握必要的工作知识、技能和经验,从而更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创新性地完成工作任务,改善工作绩效。

大学生“村官”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1.主要影响因素

多年来,学界关于绩效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员工绩效,认为员工绩效受到个体、工作、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借鉴相关研究结论,并结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特点,本文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行为是其个体与组织、环境等变量交互作用的过程,其工作绩效也要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

(1)个体特征。大学生“村官”作为工作主体,其个体特征无疑对工作绩效具有较大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敬业精神。很多研究已经证实,敬业度对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敬业度高的大学生“村官”会对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克服工作难题,容易取得高绩效。二是专业知识。农村工作具有特殊性,大学生“村官”负有巩固基层组织、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具备农业、经济、法律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会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三是工作能力。农村工作不能“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要求大学生“村官”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发展经济和调解纠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四是环境适应性。对很多大学生“村官”而言,基层工作较为陌生、艰苦,与理想之间存有较大差距。要想顺利开展工作,就必须尽快适应当地的语言、气候、风俗习惯以及工作和生活环境。

(2)经济与政策环境。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当地经济条件和政策环境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且在不同区域呈现较大的差异。大学生“村官”要想带领广大群众创业致富,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而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二是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构成情况及发展重点,对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发挥具有一定影响。如果大学生“村官”的个体特征能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实现较好的匹配,则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三是政策环境。首先,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职责和权力等需要明确的政策界定,以保障其日常工作的开展。其次,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活动和其他经济发展举措需要政府财政资金以及信贷、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再次,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也需要系统的政策设计,并将其与工作绩效挂钩,以激励他们踏实工作、干事创业。

(3)领导与群众的支持。大学生“村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上级的党委政府领导、村“两委”领导和基层群众等打交道,因而,得到他们的工作支持至关重要。一是上级领导的支持。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而有些难题是村级组织不愿意或无力协调解决的,这时就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顺利进行,树立个人威信。二是村“两委”领导的支持。大学生“村官”作为村“两委”的一员,要与其他领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动融入这个集体,争取得到他们的认同。同时,在工作中也要虚心向其他领导学习,多交流,获得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如果得不到其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就很难顺利开展、落到实处。三是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服务群众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要宗旨,只有树立群众观念、融入群众和真心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从而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取得好的成效。

2.影响因素关系模型的构建与拟合分析

(1)调查问卷的设计。基于大学生“村官”绩效影响因素,并结合对部分大学生“村官”和相关领导的访谈,初步编制了大学生“村官”绩效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共有15个题项,涵盖了大学生“村官”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让调查对象对各个因素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并采用Likert五级量表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进行评价,从5~1进行记分。在此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对问卷进行分析和评价,不断加以完善。最后,经专家审定,一致认为修改后的问卷清晰合理,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2)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与分析。本文运用LISREL8.70软件对大学生“村官”绩效的影响因素关系模型进行分析,以验证不同影响因素对大学生“村官”绩效的影响程度。在模型分析过程中,利用修正指数(MI)和t值的大小,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从常用拟合指数的计算结果(见表5)来看,χ2/df的值为3.56,小于上限参考值5;CFI、NFI和IFI等参数的值都大于0.9,GFI与AGFI的值也接近0.9;RMSEA的值是0.085,低于0.10这一上限参考值。所以,可以认为该模型具有有效性。

表5 影响因素关系模型的拟合参数

表6 影响因素关系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与t值

注:***、**、*分别代表变量系数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表示模型中变量关系不显著。

由表6可知,潜在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可测变量与潜在变量之间的因素负荷对应的t值绝大部分都大于1.98,达到拟合要求,说明各路径系数和因素负荷在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可以作为进一步分析的依据。

3.结果分析

从表6来看,个体特征、经济与政策环境以及领导与群众支持三个因素在总体上对大学生“村官”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具体如下:

(1)“个体特征”对大学生“村官”绩效的四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关系绩效、创新绩效、任务绩效、学习绩效。这反映出大学生“村官”如果能尽心尽责地投入工作,具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以及对基层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将会有力地促进其工作的开展和绩效的全面提升。

(2)“经济与政策环境”对大学生“村官”的任务绩效、学习绩效和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创新绩效、任务绩效、学习绩效,而对关系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大学生“村官”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相关政策作为一种宏观变量,主要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本身,而对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影响很小且较为间接。

(3)“领导与群众支持”对大学生“村官”绩效的四个维度的影响均显著,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任务绩效、学习绩效、关系绩效、创新绩效。由此可知,各级领导和基层群众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认可与支持非常重要,能为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绩效的取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政策建议

以上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讨了大学生“村官”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完善大学生“村官”绩效管理机制,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在大学生“村官”的绩效评价实践中,上级组织部门应会同村级领导研究制定一个完善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一项绩效指标拟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为指标评分提供依据;(2)实施360度绩效评价,将组织部门负责人、村“两委”领导、基层群众和大学生“村官”自身等作为绩效评价的主体,明确各主体在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3)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到大学生“村官”的奖惩、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中,切实发挥绩效评价的奖惩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在大学生“村官”的绩效优化方面,应做到以下三点:(1)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责任感,使他们掌握农村工作所需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农业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2)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3)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地位、职责与权力,让村“两委”领导和群众充分知晓,引导他们积极支持大学生“村官”工作,增强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

①陈忠:《大学生村官与中国政治生态:意义、问题与趋势——大学生村官的一种政治学分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王志刚、于永梅:《大学生村官的择业动机、满意度评价及长效发展机制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6期。

②刘西忠:《构建基于农村导向的大学生“村官”考评机制》,《未来与发展》2010年第8期。

③王兆萍:《大学生村官绩效管理实施研究》,《理论与改革》2011年第1期。

④程亚平、仇月娇:《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与工作绩效关系——成就动机的调节作用》,《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1期。

⑤⑦Borman W.C. & Motowidlo S.J., “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in to include element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 in Schmitt N. & Borman W.C.(Eds.),Personnelselectionin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93, pp.71~98.

⑥⑨韩翼、廖建桥、龙立荣:《雇员工作绩效结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

⑧Katz D.,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BehavioralScience, 1964, 9 (3), pp.131~146.

猜你喜欢

村官问卷变量
唱村官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问卷网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问卷大调查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