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一个角度也是教育

2014-04-17张晓华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副班长张老师小王

●张晓华

在一次班级选举中,一向担任班长的小王同学被小李同学取代了,做了一位分管班级卫生工作的副班长。 小王同学很不开心,觉得新班主任有点偏心。于是跑到以前的班主任张老师那儿“诉苦”。张老师只是告诉小王同学,班长、副班长都是为班级服务的,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小王是分管班级卫生的副班长,在班级常规评比中,卫生工作是最重要的一环,这说明新班主任对小王最信任了。 只有把这份工作做好,同学们才会佩服你。 而且,也说明新班主任对他是放心认可的。 谈话的最后, 张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有一天,你会明白,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你担任班长,还是副班长,而是要看你为别人做了些什么。

张老师避开正副班长这个职位,悄悄地换了一个更巧妙的角度, 让小王充分认识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这是帮小王打开心结的关键。 成长是一个缓缓渐进的过程。有时候,也许你讲的再怎么透彻,孩子还是一知半解,而有时候,你不讲,孩子也会明白。 这就是静待花开的道理。 班长、副班长都只是班级中的一个职位,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更不能说明什么,也许这需要时间让孩子慢慢懂得。张老师没有在这上面费口舌,换一个思路,从侧面引导学生进行再认识,转换角度,引导学生由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学生不再比较正副之间的不同,而是考虑如何更好地做好今天的岗位,不辜负老师与同学的信任,唤起学生的积极心态。时间会帮助孩子有一天理解老师今天的用心,这难道不正是教育慢的艺术吗?张老师谈话最后不经意地点拨,其实是有意识的渗透,如果老师能够把和学生的每一次交流都当作是对学生成长的一次有益启迪,也许有一天,学生在回望来时之路,他才会真正感受到老师温暖的话语所拥有的力量,才能理解老师的伟大。

换一个角度,也是教育。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有很多相似的情境。在面对学生的节外生枝,面对学生的现实难题时,我们能够换一个角度来进行处理,也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老师执教《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插曲:孙老师要求学生说一说读书感受,一位学生说:“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我们家这棵大树倒了,他们都不肯要我,我没有自己的位置了……有时,我想到了死。 ”此言一出,整个教室静极了。 而这时,老师应该怎么应对呢?这考验着老师的智慧。孙老师没有直接回答学生提到的父母离婚怎么办,而是讲起了一个故事:“孩子,我要讲一个珍珠蚌的故事。 在海边,有一些很不起眼的蚌,他们的体内钻进了泥沙,特别痛苦, 但他们用自己的宽容和毅力将这些泥沙一层层地包裹,一直把他们变成璀璨的珍珠。 孩子,我还要对你说,你现在的心灵可能受到了伤害,其实,现在的不幸或许也正是你人生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在学生沉浸于老师的故事之中有所感触时, 孙老师接着讲到:“你是无辜的!你是坦诚的!你是坚强的!老师和同学都会关心你,班级就是你的家,学校就是你的家,朋友就是你的家。从中,你会体悟很多,你会学会珍惜自己,珍惜生活!”可以说,孙老师这番应答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没有与学生空谈道理,也没有和学生共同沉浸于痛苦之中,而是以一个故事来给学生以启发,让学生能够从中有一些触动,这就足够了。 要知道,会有那么一天,孩子对于他成长的道路有属于自己的思考和领悟, 而这绝不是现在就可以明白的,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放一放,等一等呢?

有时候,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换一种策略来应对。 不要担心这是对孩子的漠然,要知道,有了季节的更替,有了阳光、雨露、养分和辛勤的蜂蝶,有哪一朵花不能按时开放呢? 只不过,也许会晚几天,或许早几天。 我们要做的,只需多一点点耐心,多一点点时间。 而孩子,不正是与花朵一样吗?

猜你喜欢

副班长张老师小王
减肥
张老师喝茶
麻辣烫
我的竞选旅程
借钱
我当上了副班长
“副班长”上汽加入新能源“补习班”阵营
论副班长递进
快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