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副班长递进

2013-11-11袁二护

关键词:副班长新课改

袁二护

[摘要]副班长递进的实质是班务管理的一种组织上的调整。它的关键环节是班长提名副班长而不是由班主任任命产生。副班长递进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以班长为核心的班委会的战斗力,有利于良好和谐、民主、统一、生动班风的形成,使班主任从繁琐的班务中摆脱出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班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但实行副班长递进并不是说班主任撒手不管,它是班级管理主导的真正体现。它要求班主任必须对班务管理不断进行总结,并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

[关键词]班务管理 副班长 递进 新课改

班长在基础教育的班主任班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格的班长对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增强班级凝聚力、有效整合不同力量、减轻班主任班级管理压力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有人称其为“第二班主任”。班长的产生有许多办法,也都有其优点和不足。由于基础教育阶段班干部的特殊性即几乎无物质性刺激而纯粹是精神性满足,特别是班长工作的复杂性,经常会导致出现班长或者不热心或者由于工作压力而产生辞职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经常困扰班主任。那么如何化解班务管理中的这种矛盾实现班务管理的正常化?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本人总结出了一种方法能够有效化解这种矛盾,命名为副班长递进法。

所谓副班长递进,即当出现正班长缺位时由副班长顺位递进成为正班长履行班长职能从而产生班长实现班务运转正常化。班长由副班长顺位递进产生是其典型特点之一。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随着班长的产生,副班长由班长提名产生,即副班长不是由班主任指定或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甚至于整个班委会都由班长提名。

副班长递进法有以下几环结构成:第一步,班主任通过一定方法(民主和指定任命等)确定班长,这是所有班长产生的共同方法,不管哪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第二步,班长提名确定副班长并构建以班长为中心的班委会;第三步,若班长辞职,由副班长递进升任正班长而不是由班主任重新任命或由学生选举产生班长;第四步,新班长提名副班长并由班主任确认宣布构建以新班长为核心的班委会;以后不断循环。有经验的班主任在班务管理的开始往往能及时发现并确认合格的班长,即使在班长工作的开始阶段有些班长并不能完全胜任班长工作如若班主任能够予以正确的引导则班委会一般都能够正常开展工作。但在实际的班务管理中这种情况并不是班务管理的常态。班务管理的常态是由于学生的复杂性和学校工作的多样性使得许多班长随着工作的不断扩展,与同学之间矛盾的不断深入如果不能很好解决,使得有些班长对班务工作产生畏难情绪甚或产生抵触而提出辞职。班长辞职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由于班长辞职而引起的对班长职务的普遍抵触而导致整个班级管理陷于瘫痪,使得班主任陷于繁琐的班务管理中。避免这种情况就成为所有班主任最为头疼的问题。化解这一矛盾有许多方法。其中一个就是在刚开始班长产生的时候即由班长提名自己信任的一名学生作为自己的助手。对班主任来说,这位学生也就是未来的储备的新班长。从而为下一步班务冲突的解决做好了准备。这是副班长递进制的核心环节。所以,副班长递进的四个环节的第二个环节是与其他班干部产生的最大区别。

理论依据 第一,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主要由教师设计和决定。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主导是对主体的主导,主体是主导下的主体。这两者具有内在的联系,互相促进。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是充分发挥,就越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越是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应该建立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之上。副班长递进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统一。它既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基础之上,也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主体作用的发挥,不是说可以脱离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前提之下的在主体作用。副班长递进充分体现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二,民主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民主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托克维尔指出:“民主化是一种世界潮流和趋势……在今天同样也不可抗拒。”1(托克维尔,1988)“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五四精神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成长起来的新社会主体学生一种内在的、强烈的需求——民主。副班长递进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学生自己来管而不是由班主任代替学生来管,所以在班务管理中极大地体现了民主的特点和要求。

第三,中学生的角色特点,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加强对学生的民主实践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也成为现代班级管理的内在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使得当代的中国人内在的有着一种需求---民主。随着身体和心理、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民主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而班务管理以学生为主体正是这种需求的体现。通过实践,理论的民主与现实的民主的差异更加清晰,民主的真正价值得以真实体现。民主认识、情感、意志、实践水平得以提高。所以,在学生中展开具有实效性的民主实践既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

第四,心理学依据:人的需求变化规律在班务管理中既有一般的表现,也有特殊的表现。精神需求在中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需求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更高层次的需求被激发了出来。尽管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但有所担当以及被认同是当代学生的一个重要需求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班长辞职是多原因的,不会是一元的。不排除有的学生对于担任学生干部的消极态度,但在物质需求满足之后,更高精神需求相应产生,被承认、证明自己就是一种需要。这是任何人成长过程中共同的内在的要求,中学生也是这样。当然,精神需求具有特殊性,但在同一个集体中,也具有极大地共同性,尽管这种共同性或强或弱、或多或少。多少、强弱都是辩证统一关系,可以相互转化,关键在于班主任的引导,在于班主任能不能将这种内在的需求激发出来,并予以恰当引导。

另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说明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

所以,副班长递进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实行副班长递进有着积极的意义。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和班务管理的主体。班务管理的主体回归学生,使学生成为主人和主体,从而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提高以班长为核心的班委会的战斗力,有利于良好和谐、民主、统一、生动班风的形成。班干部是否有战斗力是一个班级班风能否好转、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增强的重要因素。由于班长与副班长及其他班干部之间的产生与被产生关系,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共同的利益关系、责任关系、相互监督的关系。所以实行副班长递进有利于统一认识、情感、意志、行动,从而在根本上提高班集体的战斗力,良好班风形成,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增强。

3.使班主任从繁琐的班务中摆脱出来,真正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学生成为主人,日常生活、学习、卫生,学生之间的日常琐事都由相关学生予以管理,从而使得班主任能够从日常琐碎的班务中摆脱出来,将注意力转移到宏观事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及学生容易忽略的其他细节上来,最终实现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班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4.有利于班级的稳定。稳定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是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的重大保障。维持班级的基本稳定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是班主任的第一个职责。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良好的班风予以形成,以及班主任老师主导地位的加强,即使在班干部队伍出现不稳定,班长辞职,由于副班长予以顺位递进,潜在的冲突从根本上予以化解,实现了班级的稳定,在短期内回归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主题。

5.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八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明确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副班长递进是以学生为主体,班级事务学生管,班级问题学生解决,班级管理者由学生自己产生,不同观点、思想、力量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相互激荡、碰撞达成共识,凝聚成统一力量,而不是班主任自己将个人、集体的意见和建议强加给学生,从而避免了隔阂、增进了相互理解。

以小见大。班级是社会的单位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生活、学习的正常化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并稳定下来。而且这样形成的三观是在实践中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课堂教学即不是通过书本学习而形成,对其主体的影响更为深刻、更为持久。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跨入社会后对社会的影响是正常的,从而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可以想象,如果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的班主任都通过这种民主化、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进行有效管理,则在这种普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社会成员进入社会对我们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就是积极地推动而不是破坏,那么推而广之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必然是积极地推动作用。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副班长递进在有以上优点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缺点。缺点是这种方法的内在体现,其有某种危害性,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加以防范。但优点和缺点具有的统一性也说明二者是相互包含并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就要求实施者对于优点要关注,注意优点的范围、实施条件,防止发生消极转化。同时对于不足要正确认识,认识其存在的条件性,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积极地转化。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主本身的不足决定了完全由学生来进行管理的问题所在。民主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和反映,但“邪恶的民主”即民主应是用来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而不是利用民主来剥夺学生的权利。所以在实行副班长递进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苏格拉底悲剧的重演。

第二,中学阶段学生心理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局限说明了学生对民主的狂热性、盲目性。学生毕竟是学生,一定程度上还是孩子。认识水平和身体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即不成熟性要求在推行由学生进行班务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引导,将民主和集中有效结合起来,坚决杜绝并抵制狂热、盲目的民主。

第三,实行副班长递进制的实践和理论前提是班主任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和理论水平。因为作为一种新的班级管理和操作思路要求其实施者能够正确认识这种管理与传统方式的关系,正确认识这种方式的历史责任或社会期待的价值,而不是应试教育下那种只为分数而放弃新课标的育人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与以前不同的问题,要求管理者即班主任必须予以正确认识和处理,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回到以前的轨道上即教师称为主体。要求实施者要认识到民主管理不是加大而是减轻班主任的负担。在应试教育阶段对升学率也是有积极影响而非相反,关键就在于其管理者是否具有相应的实践和理论准备。

当然,这并不是说实行副班长递进制就必然意味着班干部递进经常化。经常化也必然意味着班务管理的问题所在。班务管理实行副班长递进制的目标是实现班务管理的正常化,理想的状态是班委会稳定下来,而非班委会经常化进行递进更替。经常递进更替的班委会不是一个稳定的组织,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更多的是内耗,不利于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成绩会下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会形成制约,会导致班务管理陷入混乱,从而偏离正常的基础教育目标。是对副班长递进制的一种误解。

实行副班长递进不是说班主任可以撒手不管。撒手不管或是一种理想状态,或是确实产生了一位能力、责任心、水平方方面面都全面发展的班级管理者,尽管如此,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和中心任务要求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想管的轻松、放心、理性就必须将整个班级置于班主任的掌控之中,从而使得学生的成长基本符合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学生身心成长的基本方向发展。而不是完全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就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领导干部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要做人民群众的学生,但切记领导干部决不能做群主的尾巴。完全放任自流,认为学生的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自行解决的观点不符合实际,把握学校制度和国家方针政策、维护学生正当的的权益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在这些方面班主任必须给学生把握方向、提供指导。

副班长递进是一种管理方法,不是班级管理唯一的方法。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学生的不同,管理的方法必然会有所差别。这种方法是时代的民主特征的体现和要求,是传统管理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抵制这种方法是错误的,但迷信是对这种方法的误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是永恒的真理和方法,副班长递进也是这样。

[参考文献]

[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曹冬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2]胡锦涛:十八大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陕西省 兴平西郊中学)

猜你喜欢

副班长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副班长受贿”,究竟是跟谁学的
小学副班长受贿病根在教育
我的竞选旅程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首发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