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教学品质的思考和探寻

2014-04-17黄本荣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猎户兔子队伍

●黄本荣

随着20 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应运而生。 “有效教学”在我国轰轰烈烈的热闹了多年,其效果如何值得深思。

一、从一个教育隐喻看“有效教学”的尴尬

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 猎户甲和猎户乙分别带着几个徒弟雪天里在后山追兔子。 其结果有N 种可能:

第一种情况:晚上回村,猎户甲的队伍带回了3只兔子, 猎户乙的队伍只带回了2 只兔子——于是我们说,猎户甲的工作是有效的。这时我们关注的是结果。

第二种情况: 猎户甲的队伍带着3 只兔子中午就回了村,猎户乙的队伍也是带回了3 只兔子,但傍晚才回村,——于是我们说, 猎户甲的工作是有效的。 这时我们关注的是效率。

第三种情况:晚上回村,猎户甲和猎户乙的队伍都带回了3 只兔子,但猎户甲的队伍疲惫不堪,而猎户乙的队伍精神如初——现在我们如何评判?

第四种情况:晚上回村,猎户甲和猎户乙的队伍都带回了3 只兔子,其实白天,我们的记者跟随两支队伍做了现场拍摄,发现猎户甲总是亲自上阵,找寻并围追堵截兔子, 总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追到更多的兔子;而猎户乙只是旁观,只是与徒弟们讨论何处可能藏有兔子, 告诉他们不要同时追两只兔子……总希望徒弟们能学会追兔子——现在我们该如何评判?

第五种情况:晚上回村,猎户甲的队伍带回了3只兔子,猎户乙的队伍只带回了2 只兔子,但猎户甲的队伍疲惫不堪, 而猎户乙的队伍精神如初——现在我们又该如何评判?

第六种情况……

回头冷静检视, 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只要关注过程,不可评判的各种可能似乎无法穷尽。除非我们自欺欺人地只关注效率,或者只关注眼前的结果。

教学远比追兔子复杂得多。 以此来比照我们热闹了多年的“有效教学”,除非你也自欺欺人,否则总会发现我们思维和行动的偏颇。

二、“有品质教学”是“有效教学”的自然生长

“品质”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作了如下解释: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物品的质量。假设我们简单地将“教学品质”等同于“教学质量”,那是对令人敬畏的教育事业的不敬。 搜搜百科对“品质”一词作了这样的解释:品质(Quality),可指是定型的科学技术内在信息状态、品性、本质,也可指商品或服务的水平。将“教学品质”视为“教学水平”,虽关注了教学的复杂性,但也只是差强人意。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ISO9000 质量体系中对“品质”作了如下定义:品质是一组固有特性 (在产品或服务中本身具有的特性)符合需求的程度。这一定义,大大丰富了“教学品质”的内涵。我们由此可以推论,“有品质教学”和“有效教学”二者之间有着众多明显的区别:二者虽然都关注结果(所谓高质量),但“有效教学”更多关注的是眼前可量化的结果 (所以总有人提出评价一节好课的办法就是当堂测试一下),而“有品质教学”更多关注的是长远结果(对其终身发展有用)。“有品质教学”除了关注结果外,它还关注过程,不仅追求结果的高质量,而且追求获得结果的过程也要高质量;它还关注“服务”对象,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让其个性得到发展。 而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效教学”追求效率,而“有品质教学”信奉“教育是农业”,讲究“水到渠成”。

“有效教学”虽然经不住价值拷问,但它的出现并不可笑,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或者可以这么说,“有品质的教学”是“有效教学”的自然生长。 饥饿的年代里,我们追求温饱,温饱的年代里我们追求健康。 经历过饥饿年代的我们当年大多有肥肉情结,那油汪汪的红烧肥肉才是我们最爱的美食。 这不是我们矫情,因为当时我们肚皮里最缺的就是油水。 教育的发展也一样,不要忘了我们举全国之力从事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伟大工作的时代,那样的时代我们没有资格去奢谈质量;当我们普及并实施了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后,教学自然而然成为了教育的中心工作, 质量自然而然成为了教育的永恒话题。对质量的迫切需求,让我们在追求质量的过程中矫枉过正、急功近利了一点,我们应该理解并包容。我们既不要刻意遮丑,也不要割断历史全盘否定。 就像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年我们提“又快又好”发展,因为我们当时经济落后,现在我们提“又好又快”发展,“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这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国民经济从“又快又好”走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现在提“有品质的教学”,不是以此来否定“有效教学”。我们同样追求质量和好的结果,但我们不仅关注眼前的结果, 我们还将考量这一结果是否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我们追求好的结果, 但这个“好”不是人人统一的教条标准;我们不仅追求好的结果,我们还将追求获得结果的过程有品位。

三、提升教学品质的基本路径探寻

(一)有品质的教学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说到“品质”一词,让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物品的可靠性稳定性。“有品质的教学”最显性的特征,应该就是其结果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要想结果能经受住时间考验,一是教学的内容应该精选,要突出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所谓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就是指那些适用范围广, 自我生长和迁移能力强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深究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譬如,初中语文学科,其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如何界定? 现在教学的内容是为未来生存做准备了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围绕某一中心事件,相关网页有几十个,如何快速浏览,对网页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并迅速整理出一篇介绍事件全貌的千字文,这应该是未来生活必备的能力,也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的核心能力,但这又是现行教材和考试中所没有的。我们老师有没有这个眼界和胆识先行一步,在教学中突出这种核心能力。 二是教学的形式应该突出学生主动建构。 学校学习的意义不完全是获得知识和技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可能远比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重要。 一旦学生拥有了这些兴趣、习惯、方法,其教学结果必然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甚至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如何让学生拥有这些兴趣、习惯、方法? 传统的灌输和告知肯定是不行的,教师必须要有“过程与方法”的意识,给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二)有品质的教学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过程

有品质的教学不仅要结果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且还要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有意义的, 非要让人生的某一段为另一段做准备,这是残忍的。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提到:“我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 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没有博大情怀的教育工作者很难体会出这句话的分量,所以“生时何须久睡,死后自会长眠”这样的大标语会堂而皇之地挂在高三教室。 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 且不说这种“人上人”的价值观的荒谬,也不去追究吃苦以后是否一定有“人上人”的回报,就是这种为了结果而不顾过程的思维逻辑,也应该值得批判。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 假设说科学发展到不需进厨房只要吃药片就能维持生命,那绝不是科学让生活更美好。因为我们不仅需要营养,我们还需要享受美食;我们不仅需要获得好的结果,我们还需要享受获得结果的过程。要能将学习的过程回归为满足好奇心的享受过程,让学生从心底离不开学校, 背着书包上学的路上总是充满着向往和快乐,那才是“有品质的教学”。

(三)有品质的教学能够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有品质的教学应该是与脑的发育过程, 脑的结构和功能高度匹配的教学。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育脑”,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大部分要求都要落到“脑育”上。人脑的认知过程有其特定的规律,我们的教育是否符合这样的规律; 人脑不同功能区的发育有其先后的顺序, 我们的教育是否符合这样的顺序;人脑的功能特点因人而异,我们的教育能否尊重和顺应这种差异。 这里至少应该有三个层面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探寻:一是什么时候学什么。我们的教育也习惯于好大喜功, 不让幼儿园的孩子看云玩沙,却热衷于教幼儿园的孩子识字算数。中小学教育也是一样,我们总认为学的越早越好,高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只是21 世纪最成功的商业忽悠),大兴超前教育,岂不知不知不觉中已折断了孩子未来腾飞的翅膀。 二是什么时候学多少。怀特海说:“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才是教育。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真应该好好品味这句名言。就我本人而言,从小就接受了一种教育:人只到临死,大脑机能的使用率还不得百分之十几。 后来我才知道,这只是一种励志教育,否则就不会有那些精神分裂症患者。我们憎恨“教学不足”,总认为多多益善,追求“应该有的一个不少”,对教学缺失零宽容;我们喜欢“教学过度”,对“不该有的一个不多”宽容大度,只要是在做加法,我们总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总想把孩子的小脑袋里杂乱无章地塞满,也不怕他有“死机”的可能。三是我们还可以怎样学。总抱怨孩子沉溺于电脑游戏, 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研究这是为什么。在我看来,电脑游戏起码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吸引着孩子:1.愿景的描画,目标的描述,会让每个游戏者知道去哪儿;2.目标明确,过程却充满着神秘色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关”会遇到什么样的敌人,也永远不知道孰胜孰败。 3.游戏者自己参与,有切身的角色体验,而不是旁观或听说。 4.具有严格的程序,从简单到复杂,环环相扣。 5.游戏的过程会及时反馈,公正评价。 6.允许游戏者不断尝试,不一棍子打死。7.游戏者可以自主选择难度、玩法。8.重视反思,一般都建有论坛,让游戏者交流心得。 毋庸赘述,对照我们的教学,我们真应该思考教学应该做怎样的改进,想一想除了“头悬梁、锥刺股”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怎样学。

(四)有品质的教学能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品质的教学应该是学生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有品质的教学是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我们“有教无类”,不可能根据自己的好恶选择学生,所以我们必须因材施教。教育的本质也决定了要对教育中“活生生具体这一个”的尊重与成全,“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真谛在于努力让每一个孩子获得适合的教育。 但很多事情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慢慢偏离初衷,譬如穿鞋,我们为什么要穿鞋?什么样的鞋子才是最好的鞋子?这似乎是傻瓜都能回答的问题,但是,现在你去看看大商场里鞋架上那些光怪陆离的女鞋, 就会发现我们在穿鞋上已经偏离了初衷。 希腊神话中也有类似的小故事:一位名叫普洛克路斯忒斯的人终日守在路边,强迫每个过路人都要躺在一张特制的床上去, 凡身体超过床长的部分,均要被锯掉,而不及者则要硬拉扯成与床一样的长度。想一想,现在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 要知道, 再茁壮的灌木也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再伟岸的大树也不可能开出鲜艳的花朵。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那就偏离了教育的本质追求。

孩子不是教育的产品, 所以教育不能机械地追求效率,“有品质的教学” 是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和成长的教学,是“有效教学”的自然生长,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追求。

猜你喜欢

猎户兔子队伍
两个猎户
劣势中暗藏机遇
兔子
舍不得就得不到
舍不得就得不到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可爱的兔子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