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异化与建议

2014-04-17陈立兵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艺术活动学校

●陈立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美育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空前重视,引起社会公众极大关注。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是美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异化倾向

(一)“专业化”倾向

艺术教育是一种普遍的、普及的、基本的艺术素养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受专业艺术院校的影响,忽视学生现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求全、求高,在开展艺术课外活动时, 一味将重点放在艺术技能的展示上, 变成纯粹的艺术技能训练的过程。 如美术活动“术”多“美”少,甚至有“术”无“美”。音乐活动重“音”轻“乐”,重“知识技能”轻“审美体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活动。这种以艺术技能为主的专业化艺术教育活动不符合中小学艺术教育“育人为本”的根本宗旨,也不符合“审美育人”的基本要求。

(二)“精英化”倾向

中小学艺术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当前一些学校的艺术活动只顾及到少数有特长的“精英”学生,有的学校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艺术“特长生”升学与比赛需要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既省钱省时省力,又能取得成绩。 如此“事半功倍”的举措,使广大中小学校趋之若鹜。

(三)“程式化”倾向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即艺术要与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又走在时代的前沿。 同理,艺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脱离时代。学校在设计艺术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尊重这一基本原则, 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生长实际,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和学生成长特点的变化,适时调整。 而现实中的情况是,大多数学校设计一个活动维持数年,完全“程式化”,很少改变,以至于完全脱离时代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致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大打折扣。

(四)“成年化”倾向

中小学艺术教育是面向未成年人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是独特而新奇的,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和家长是无法企及和掌控的。因此,学校在设计艺术活动时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校园。 现在的大多数学校在设计艺术活动时,往往忽略对学生需求的调查和了解,几个老师在办公室“拍脑袋”决定。如此开展的活动“成年化”特征明显,与学生生长需要脱节,不能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只能是学校老师和少数几个学生的自娱自乐罢了!

二、当前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异化成因分析

(一)认识不足,引导缺位

在“应试教育”还大行其道的中小学,属于“素质教育”特征之一的艺术教育难以取得根本性的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受“教育政绩观”的驱使,很容易选择性忽视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工具性、边缘性功能逾越了作为核心价值的美育功能,学校仅将艺术教育活动当作装点门面的形象工程;家长对艺术教育活动的参与热情随孩子年级的升高逐渐淡化,孩子的“素质”完全让位于“考分”等。 “功利性”的认识,必将导致“功利性”的实践,很多中小学校出现重视培养少数特长生而忽视全体学生、 重视艺术竞赛而忽视艺术体验、 重视技能表演而忽视人文素养、 重视成果展示而忽视过程准备的倾向就自然而然了。

(二)政策乏力,制度缺失

笔者通过北大法律信息网检索有关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有关的政策文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 是唯一一项与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直接相关的文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今年初刚颁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都有艺术教育活动的相关章节和内容。但是由于应试升学的强大“磁场”,以及与此相关的专项督导检查没有及时跟上, 很多地方和学校在文件执行中缺乏热情,常常避实就虚,实施效果差强人意。 很多中小学校举办艺术教育活动更多是一种临时性的举措, 普遍缺乏中长期的艺术教育活动规划,缺乏系统可行的制度设计。

(三)资源不足,配置失衡

艺术教育活动资源主要包括与人财物相关的活动经费、场地、器材、师资等。在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总量不足的现实情况下,位居学校“末节”的艺术教育活动的经费难以有效保障。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参差不齐,学生密度大的学校的场地、器材不堪重负,学生密度小的学校,场地器材长期闲置;少数农村学校还没有基本的艺术教育活动场地和器材。 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教师也是一个大问题, 艺术教育师资总量不足,且主要集中在城区和镇区,乡村学校严重缺乏专业的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教师。

(四)安全隐忧,进退失据

安全是悬在中小学校头上的一把剑, 举办大型艺术教育活动尤其让广大中小学校纠结。举办活动,潜在安全隐患让学校惴惴不安;不举办活动,学校教育又不完整留有遗憾。安全隐忧,让广大中小学校进退两难。很多学校因安全原因,对待艺术教育活动采取“非必须不办”,甚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这严重制约了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进一步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注重政策落实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指出:“学校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 明确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对于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对艺术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越来越重视, 都有重要而明确的规定。 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并引导家长要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重视艺术教育活动的育人价值,切实将政策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二)强化均衡,注重配套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 要将艺术教育活动纳入教育年度发展规划, 科学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项目, 避免给学生增加过重负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学校要把艺术教育活动列入教育教学的整体工作计划,明确每周固定的艺术活动时间,每年组织合唱节、美术展览、舞蹈比赛等形式多样综合性的艺术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设立艺术教育活动专项资金,为开展艺术活动提供物质条件保障,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艺术活动专用教室和场馆的建设, 不断改善艺术教育的条件。 尤其是需要制定向艺术教育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倾斜的政策, 强化艺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同时, 学校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当地的音乐厅、美术展览馆、文化馆等社会艺术教育资源。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增补艺术师资,严禁占用艺术教师编制;通过培训、进修等办法,提高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学校要积极聘请文化艺术节和民间艺人担任活动指导教师,帮助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高艺术教育的水平。

(三)规范创新,注重育人为本

中小学校在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时, 必须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正能量的同时,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校园生活,符合中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活动要从学生中来,走进学生中去。 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活动还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课内外、校内外、普及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以学校为基础,以班级为重点,因地制宜,多开展小型、分散的艺术活动,注重活动过程,力求实效。

(四)加强领导,注重过程监管

地方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 建立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注重舆论引导,营造开展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 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艺术教育活动专项督导检查, 在学校年度督导考核指标中单设艺术教育活动专项指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建立活动安全事故处理联动机制,成立安全事故处理第三方责任机构,有效缓解学校活动安全的后顾之忧, 激发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中小学校要注重活动过程监管,坚决反对中小学艺术活动 “庸俗化” 和一味追求排场、追求时尚的不良倾向。

猜你喜欢

艺术活动学校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纸的艺术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校推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