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五种做法

2014-04-14蒋从容黄云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实效性提高德育工作

蒋从容+黄云

【关键词】德育工作 实效性 提高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04-03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的第三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强调,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一直以来,学校更多的是将德育当成一门课程来进行来传授,在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说教,忽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社会实践;过分注重共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践证明,这样的德育不符合小学生的品德养成规律,实效性差。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学校德育摆脱抽象、空洞的说教,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呢?在此,笔者谈谈个人的实践与感悟。

一、口号引领——紧跟形势扣主题,提出德育口号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的德育工作必然要体现师生们一定的价值追求,要具有特色,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因此,2013年我校紧跟形势,紧扣主题,向全校师生提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德育口号,并将口号具化,有计划地开展相关德育活动,倡导师生践行。学校德育口号的提出,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明确的理念指导,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发展。

二、搭建框架——结合形势,搭建学校德育体系

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是要教会学生自己选择正确的道德取向, 而这一问题实质就是要使学生具备应对复杂社会生活的道德鉴别、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这要求学校建立能够应对多方面讯息的、完整而严密的道德能力培养活动体系,要搭建一个符合校情的德育框架体系。我校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口号,注重整合,在分析、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德育工作热点,搭建了学校的德育框架,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学校德育建设特色体系:

第一,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制定了框架内容之一——“环保公民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将决定将来我国环境的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因此,我校倡导“低碳学习、低碳生活”,想方设法在学校中广泛开展环保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掌握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环保行动成为自觉行为。

第二,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制定了框架内容之二——“孝亲友爱教育”。针对目前我校多是独生子女的现状(很多学生只知被爱、不知爱人,不懂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孝亲友爱”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培养学生对家庭、对父母、对亲人、对他人的有热爱、有责任、愿奉献的良好情感。

第三,根据我校德育工作现状制定了框架内容之三——“公民道德教育”。一直以来,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开展得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上,校园里不文明现象屡屡出现:随地乱扔垃圾、课间在走廊上追逐打闹、在课桌椅上乱刻乱画……为此,我校将公民道德教育列为重点德育内容,让公民道德意识深入学生心中。

第四,根据德育工作热点制定了框架内容之四——“传承传统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因此,传承传统教育被纳入了我校德育框架体系。

这样搭建出来的德育框架体系,因为根植于学校德育实际,结合了社会发展形势和德育工作热点,给师生们明确了学校德育目标,展现了学校德育的美好愿景,具有针对性、导向性,能为学校德育活动引路导航。

三、活动主题化、系列化——重实效及长效

德育是一项培养人的工作,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教育的长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在搭建德育框架、确定德育主题的基础上,要实现德育目标,必须依据框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当前形势,设计各种主题活动并不断持续开展,以增强德育的实效及长效。而单一的主题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德育主题活动必须形成系列。

如我校的校门前各种摆卖小食品摊点很多,很多家长反映学生经常会买到“三无食品”。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无食品”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主题活动:

一是举办知识讲座,学校邀请专家到校举办有关“三无食品”的专题讲座,使同学们认识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三无食品”,知道了滥吃“三无食品”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二是围绕“关爱健康,关注生命”的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周的主讲内容是“拒绝三无产品,健康伴我成长”,主讲人为南宁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孙纯禾;第二周的主讲内容是“三无食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主讲人为我校教师陈娥英;第四周的主讲内容是“让我们远离地沟油”,主讲人为我校教师周莹;第六周的主讲内容是“都是零食惹的祸”,主讲人为我校教师冯超;第八周的主讲内容是“你会看食品标识图吗”,主讲人为我校教师张丹宁;第十一周的主讲内容是“‘火爆牛筋的自述”,主讲人为我校教师覃雪琴;第十四周的活动内容是“小品表演《卖烧烤》”,表演者为我校五(2)班学生;第十五周的主讲内容是“早餐营养好”,主讲人为我校副校长蓝岚。这些讲话或表演,分别从“三无食品”的原料来源、制作过程、具体危害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使学生对“三无产品”的危害的认识愈加深刻。

三是通过板报、手抄报进行宣传。学校出版了“拒绝三无食品,健康伴我成长”宣传板报,各班开展以“关注健康,拒绝三无食品”为主题的手抄报制作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搜集资料、设计报纸,再次受到了教育。“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观念深深种在了孩子们的心田上。endprint

四是通过班会进行宣传。各班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有的班级以小品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三无食品”的危害;有的班级通过童谣创编教给大家抵御“三无食品”诱惑的绝招;有的班级开展“早餐营养好”主题班会,倡议养成个人饮食卫生的良好习惯,自觉抵制“三无食品”。

五是通过《致家长一封信》争取家长的支持,家校配合,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通过开展以上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关爱健康,关注生命”的氛围,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滥吃零食造成的不良后果,提高了拒绝“三无食品”的自觉性,让学生更珍爱生命,活动的实效性得到增强。

又如,学校基于德育框架体系中的“孝亲友爱教育”,开展了“感恩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分别为“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再到行为的实施,让学生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产生了感恩情结,学会了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德育活动的主题化、系列化,使活动开展更有整体感、递进感,提高了实效性。

四、活动“整合”——注重多重目标实现

学校德育工作涉及面广,繁杂而琐碎。以前,我校的德育活动大多是根据德育目标(思想品德课目标)开展,没有进行全局的考虑、统筹的安排,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为此,所实现的德育目标也较单一。目前,我校围绕学校自身的德育目标来设计德育活动,在一个活动中尽量有机地融合各目标,进一步整合学校德育资源。

如我校根据德育框架体系中的“环保公民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这两项内容,从2012年9月起一直在开展“我和小树小花共成长”种花种树系列活动。一年半的时间里,在学生日常护理花草的过程中,我们提倡学生拿淘米水、洗菜水等二次用水来淋花,让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在活动中,我们教学生爱护他人种的花草,融合了公民道德教育。学生在养花、护花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了许多种花、种树的知识,并开展了主题征文(观察日记)比赛、花卉知识比赛等。此外,我们要求学生定期淋花,告诉学生其实这就是在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我们还告诉学生:“今天你们辛苦种花,花开时节,全校的老师、同学都能赏花,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最好体现。”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校实现了多维德育目标:环保意识、遵守规则的理念渗透于活动中,融合了花卉知识的学习,同时关注学生恒心毅力的培养,而学校倡导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也随着活动深入人心。

五、自主参与——注重活动体验

大量的事实证明,能使学生获得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导引作用。因此,学校应组织有效的道德实践活动,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道德情境,引发学生对道德的切身体验。

如我校在“五一”节期间开展了“我当一天小大人”的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如下:

1.低年级学生:(1)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餐桌上没有一粒剩饭(菜)”。(2)学会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3)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4)以这次活动为内容,一年级学生画一幅画,二年级学生写一篇日记。

2.中年级学生:(1)学会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2)帮爸爸、妈妈做两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3)以这次活动为内容,写一篇体验作文。

3.高年级学生:(1)学会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2)“我和妈妈换一天岗”,做一天妈妈每天要做的家务活,体验劳动的甘苦。(3)以这次活动为内容,写一篇体验作文。

为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学生真真正正参与实践活动,我们还给每一个学生下发评价表。如低年级的评价表如下:

假期结束后,孩子们用日记和作文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受:“我学会洗碗了,爸爸、妈妈夸我又学到了一种本领。”“今天,我终于把妈妈每天做的家务做完了,累得腰酸背痛。妈妈真辛苦,我以后不能再让妈妈操心了。”……

这次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的甘苦,将“劳动最光荣”这个主题思想转化为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促使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德育工作的内涵深刻,涵盖深广,其途径多种多样,其方式丰富多彩,基层德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找到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

(责编 黎雪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效性提高德育工作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