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临床分析

2014-04-14王桃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3期
关键词:临床症状

王桃雁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中医医院,云南 曲靖 655600)

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临床分析

王桃雁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中医医院,云南曲靖655600)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症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3例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女性患者前胸后背及四肢均出现红色斑丘疹,后来面颊长圆锥形小丘疹并发展成环形褐斑,家中外婆有银屑病;2例男性患者头皮出现鳞屑红斑症状,面部以及臀部形成褐色环形斑块,经检查3例患者均属于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结论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与家族遗传、个人身体机能等有关,但该病致命基因仍在研究阶段,采取传统的中医治疗能有效的控制该病,同时要注意个人生活方式,预防患上该病。

【关键词】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症状

寻常性银屑病(即寻常型牛皮癣)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刚开始症状为红色丘疹,随后慢慢扩大形成清晰可见的斑片,皮肤表面为银白色鳞屑,轻刮后出现薄膜(光滑),接着刮就会出现很多微小出血点。它主要特征为鳞屑、薄膜以及出血点三种,伴有枯燥瘙痒、伤神失眠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作为汗孔角化病的一种常见形式,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与家族遗传密切相关[1]。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比较少见,本文就此回顾性分析3例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1:女性,40岁。于20年前四肢开始出现鳞屑性红斑,14年前面部出现皮疹,在2009年来我院就诊。20年前该患者前胸后背等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随后逐渐扩大形成环形褐色斑块。曾今在当地诊所进行治疗,但仍不见好转,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该患者家中外婆患有银屑病,她的妹妹也有类似她这样的症状,子女还没有发现此种病症。

患者2:男性,54岁。于5年前头部、下肢等部位出现鳞屑性红斑,3年前出现环形斑块,在2010年到我院就诊。5年前该患者头部、小腿等部位出现鳞屑红斑,并伴有瘙痒等症状,被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通过外敷哈希奈德等药物让皮损症状慢慢消退,但经过一段时期后又复发,并反复无常。3年前患者面部开始分散出现褐色斑块(诱因不明),随后慢慢扩大形成褐色环形斑块,并有一些鳞屑,没有其他不适症状,让其使用扎罗汀等后皮肤损伤有所好转,但反复无常,呈现增长趋势。家族没有遗传史。

患者3:男性,40岁。6年前全身出现鳞屑红斑现象,3年前呈现环形斑块特点,在2010年来我院就诊。6年前该患者头部、小腿伸侧出现白色鳞屑红斑,并伴有瘙痒症状,在很多家医院就诊过,但都认为是寻常性银屑病,该病患很长时间内间断外敷曲安奈德等药物,且在外敷一段时间后皮损逐渐消退,但之后又出现皮损,反复无常,并逐渐扩大。3年前四肢、背部等部位分散出现红色丘疹,皮损慢慢扩大并形成褐色环形斑块,经相关药物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家族中没有该病史。

1.2诊断方法

3例患者均进行了体格检查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对该3例患者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体格检查情况分析

2.1.1患者1体格检查情况该患者身体检查无异常,一切良好。皮肤科检查结果如下:患者两边的面颊以及四肢伸展部位均分散出现5至10毫米之间的褐色斑,且主要分布在面部。皮肤损伤程度为中央轻度损伤,边上突出的角化损害比较严重,颜色、大小不一,有明显的边界,边上皮损颜色明显比其他部位要深,为黑线圈状。前胸后背和四肢伸展处有红色斑丘疹,与绿豆大小差不多,且有明确的边界,表层有白色鳞屑,轻轻刮鳞屑能看见薄膜,再刮就会出现细微点状出血。

2.1.2患者2体格检查情况体检情况良好。皮肤科检查结果如下:头皮有很多银白色鳞屑,差不多蔓延到整个头皮,轻刮鳞屑出现一层薄膜,再刮就会有细微点状出血现象。面部与臀部散布有褐色环形斑块,大小在绿豆至黄豆之间,边缘略微凸起,中央轻度萎缩,表层有一些鳞屑。

2.1.3患者3体格检查情况体检无异常。皮肤科检查结果如下:头皮分布有很多银白色鳞屑,四肢等部位分散有红色斑块,大小、形状如硬币,有明显的边界,轻刮鳞屑能看见薄膜,再刮会出现点状出血现象。肩部、背部等部位呈现褐色环形斑块及鳞屑性红斑混合分布特点,边缘部位略微凸起,中央轻度萎缩,表层有些鳞屑。

2.2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情况分析

2.2.1患者1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情况角化严重,在角蛋白较充分的凹窝处有一个角化不一样,该角化表皮角质呈现细胞排列不规则特点,且为褐色线圈状皮损,经综合诊断后定为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并发寻常性银屑病。如图1。

2.2.2患者2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情况角化过度,且角蛋白凹窝处角化不全,表皮突出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毛细血管蜿蜒扩大,且真皮浅层血管附近有部分炎性细胞侵润(主要是淋巴样细胞),这是鳞屑红斑皮损特点。环形皮损特点为表皮角化严重,且柱状角化不完全(下方颗粒层消失不见),但真皮没有明显改善。如图2。

2.2.3患者3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情况鳞屑红斑皮损主要表现在角化过度,真皮乳头毛细血管蜿蜒扩大,且真皮浅层血管附近有部分炎性细胞侵润(主要是淋巴样细胞)等几个方面。环形皮损主要表现在表皮角化过度、柱状角化缺失、真皮浅层血管附近有部分炎性细胞侵润等方面。如图3。

图1 

图2 

图3 

3 结论

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即既有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又有寻常性银屑病[2]。目前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与寻常性银屑病这两种病合并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关于该两种病合并研究比较少,主要有三种形式:①先出现寻常性银屑病,后出现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相关文献表明,历史上呈出现过在外敷糖皮质激素治疗寻常性银屑病过程中,逐渐出现汗孔角化病的新闻报道,也有在经过紫外线治疗银屑病后出现汗孔角化病的报道[3]。②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与寻常性银屑病同时出现。③先出现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后出现寻常性银屑病。此外,相关研究表明,汗孔角化病角蛋白(角化不全柱)、S-100钙结合蛋白等mRNA与银屑病一样呈现明显上调特点,且S-100蛋白、A8等相应改变与银屑病相似,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并与寻常银屑病在发病原理上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4]。

本文研究的3例患者均被确诊为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且都是先患有银屑病,后出现汗孔角化病。患者1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史,其外婆患有银屑病,于20年前患上银屑病,14年前面部出现皮疹,曾就诊过但反复无常,并逐渐扩大。患者2在5年前患有银屑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时不时的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3年前出现播散性浅表孔角化病,皮损主要集中在面部(该部位没有银屑病皮损情况,且没有外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患者3六年前有银屑病,也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3年前开始出现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皮损。因此有人怀疑长期间断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引发汗孔角化病。此外,有学者认为紫外线治疗、家族遗传史等会影响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率[5]。

由于银屑病具有周期性长、反复无常等特点,目前关于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致命基因还未有明确答案。而诱发银屑病的主要因素有个人精神问题、家族遗传、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等,因此要注意个人生活卫生习惯,避免病毒感染,同时要适时调节心理,缓解精神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从而保证内分泌功能正常,提高免疫功能。此外,谨慎使用西药,重点采取中医药浴治疗,根据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特点,加入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中药经由皮肤渗透到人的五脏六腑,具有经脉疏通、清热解毒、排毒退斑等功效,且无任何副作用[6]。通过上述方法能有效的控制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

参考文献

[1]张磊,李小静,孙建方.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08):505-507.

[2]钟连生,金鑫,权晟.皮肤三维CT在寻常性银屑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08):607-608.

[3]李惠芹.自拟方凉血消疕汤联合健康宣教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4]陈梅,王飞.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09):587-588.

[5]钱丽芬,柴燕杰,董天祥,等.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21例临床病理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2(03):125-126.

[6]易雪梅,丁杨峰,于宁,等.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04):239-241.

作者简介:王桃雁,1973年生,男,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皮肤性病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临床症状
试论犊牛腹泻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50例疗效观察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与护理
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急性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与诊治研究
试析犊牛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