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货币视角下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

2014-04-11邵锦萍周光友

金融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投机性电子货币准备金

邵锦萍, 周光友

(复旦大学 金融研究院,上海 200433)

一、引言

随着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以银行卡、网上支付等业务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并非货币形态的简单替代,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支付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国的经济结构(周光友,2006),[1]同时也对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产生了挑战,特别是对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作为经营对象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了明显的冲击。

长期以来,流动性管理就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商业银行往往根据不同的经营环境、经营目标及经营原则进行流动性管理。一般来说,在传统的流动性管理过程中,它们会采用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联合管理及表内表外统一管理等方式进行流动性管理,并尽可能实现管理成本的最小化。而流动性管理的成本取决于资金来源的低成本和便利性,如果商业银行在需要流动性时可以低成本低、便利快捷地获得资金来源,那么它的成本就是低的,同时也意味着商业银行可降低其超额准备金的持有水平,并将更多的流动性投资于盈利性高的资产。然而,在电子货币时代,电子货币的存在最大的特点就是交易的快捷方便及低成本,这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带来挑战,从而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从结构和数量上产生影响。但令人遗憾的是,电子货币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需要的影响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必然会影响到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性、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已有的研究也主要侧重于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货币流动性、货币供给等方面的研究(周光友,2007,2009,2010),[2-4]而很少关注电子货币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影响,事实上,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会不断深入。因此,商业银行应加以充分重视,在进行流动性管理时也应充分考虑电子货币的作用,并加以充分利用以提高流动性管理的水平。为此,本文以网络金融发展为背景,以电子货币为视角,尝试性地引入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分析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动机,以期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供有益的思路。

二、电子货币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的影响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流动性水平来实现其安全性或盈利性目标,从而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及盈利性的动态协调,这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之一。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既可通过负债管理、资产管理或二者结合得以实现,但如何快捷、低成本的实现是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其实也就是对货币的需求,并且通过对货币的需求来满足其不同层次的流动性需求,而各层次需求的动机也是不同的,有时用于满足日常交易需求(如应付客户的取现),有时用于满足预防需求(如在金融危机期间),有时也用于满足投机需求。从这些需求动机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无异于公众对货币的需求,因此,本文试图引入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进行分析。

(一)电子货币对商业银行交易性流动性需求的影响

凯恩斯货币需求的交易性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日常交易而产生的货币持有愿望,又可以分别从个人和企业角度将交易动机分为所得动机和业务性动机(胡庆康,2001)。[5]运用到商业银行中,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指商业银行为了满足日常交易正常进行所需的流动性。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需要保持一定的现金数量满足客户提现以及自身的营业开支。银行库存现金数量过多会导致银行的收益下降,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而库存现金数额过少会导致无法满足客户提现,从而使银行的信誉受损。在日常经营中持有合适的现金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值得追求的目标之一。在本文中,商业银行交易性流动性需求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客户取现需要以及为了满足往来银行清算服务所需准备的存放于同业的存款。下面将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商业银行用于满足往来银行清算服务所需的流动性变化。电子货币的出现会引起人们支付习惯的变化,人们通常会在小额零售支付中选择使用现金,然而在有电子终端设备(如大型超市银联POS机)或者网络支付账户情况下,通常倾向于使用电子方式进行支付(John Simon,Kylie Smith,2010),[6]特别是当人们在购物网站进行的网上购物时,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使用电子账户或者网银进行支付。大型超市发行的购物卡以及移动充值卡等电子卡的使用,使大量的现金流向供应商从而转化为供应商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这个过程如图4.1所示。电子货币因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且使用安全,在执行支付手段时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捷。电子货币以及电子转账清算、转账系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也对商业银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银行自身资源限制或者地域限制,购买其他银行服务,与其他银行建立代理关系是一种更节约成本的选择。在电子货币条件下,商业银行之间的往来清算业务大大加强。电子货币或电子支付方式对跨行转账服务的便捷进行产生要求,而商业银行为了留住客户资源,在节约成本的考量下,会增加对往来银行清算流动性的需求,即商业银行在电子货币条件下会有相对更多的存款放于同业,用于往来银行清算服务。同时,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银行转账以及清算服务时,会收取一定比率的手续费用,在电子货币使用规模逐渐扩大的情况下,这将成为商业银行收入的来源之一,而且在未来银行业务渠道逐渐同质化的趋势下,商业银行不断提高转账结算、清算服务等中间服务效率以及规模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的收入。如图2是我国银行卡跨行支付业务的情况。

图2 支付体系银行卡跨行支付

其次,商业银行交易流动性需求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满足客户取现需求。随着商业银行转账、清算系统技术的不断提升,商业银行转账、清算服务的效率不断提高,电子货币的流通对银行清算结转服务要求不断得到满足。居民对现金的需求会逐渐减少(如图3所示),电子货币对流通中现金的替代作用逐渐放大。

图3 我国历年M1以及M0/M1趋势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现金在M1中的比例是呈明显下降趋势的。可见,在电子货币条件下,客户的现金需求会减少,且目前我国并未对电子货币实施存款准备金要求,居民使用的电子货币进行消费的结果是最终会使企业和商家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多,从而商业银行有更多的存款来源以用于放贷或者投资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电子货币条件下,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提现的交易性需求减少,用于放贷或投资的存款增多。这个过程可作以下简要描述(表1):

表1 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变化示意图

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分为三个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备付金以及一般准备金。而商业银行交易性流动性需求主要是指备付金这项。本文中将商业银行备付金定义为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部分与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之和。这一部分是商业银行中最具流动性特征的资产,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第一线准备。假如商业银行吸收了100元的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20%,则商业银行必须向央行缴纳2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自己留用的10元成为备付金,剩余的70元成为一般准备金,存放于央行。假如消费者取现2元,则现金漏损为2元,备付金或一般准备金减少2元。商业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可来源于一般准备金和备付金。简易过程上表所示。可见,在电子货币条件下,居民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最终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内的存款总额是不变的,但存款结构更加稳定,从而商业银行备付金的需求减少,获得更多的存款用于放贷或投资,增加资产盈利性。

从上述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在电子货币条件下,由于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保留较少的备付金用于日常交易,另一方面获得了来自于企业或商家较大额的稳定(较个人活期存款)存款。在目前电子货币不需缴纳存款准备金的条件下,商业银行满足客户取现的交易性流动性需求减少,可用于投资或放贷的盈利性存款增加。此外,在电子货币条件下,由于居民使用电子货币或电子支付频率和规模的增大,商业银行为维持较好的客户资源,在保证银行充足的流动性前提下,必须提高转账、结算等清算服务效率。同时,商业银行在提供电子转账、结算服务时会按照交易额度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这不仅给商业银行带来了盈利,而且这些利润来源又弥补了商业银行一部分交易性流动性需求。因此,在电子货币条件下,一方面商业银行用于满足客户取现需求的备付金减少,另一方面存放同业的资金需求增多,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对商业银行交易流动性需求产生影响,至于哪一种结果效用更强,还需结合实证进一步分析才能得出较可靠的结论。同时,应该看到商业银行备付金的大小与利率以及商业银行拆借成本也是息息相关的。当利率较高时,持有备付金的机会成本增大,而拆借成本上升时,商业银行倾向于持有更多备付金。最后,交易流动性需求的大小与各个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或者吸收存款规模也是相关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越多,基于日常提现的交易性需求就越大。

(二)电子货币对商业银行预防性流动性需求的影响

凯恩斯关于“流动性偏好”理论的预防性动机是指微观主体为了应急情况支付而持有货币的愿望,也称谨慎动机。对于个人来讲,应急目的可以是患病、失业等事先未预料到的货币需求。然而在本文中,笔者分析商业银行预防性动机时主要是指央行为了预防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极端事件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对吸收的存款所提取的法定准备金项和针对所放贷款提取的贷款准备金项,而前者是主要方面,后者更多的体现的是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原则的考虑而提取的。

央行规定商业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使银行有足够的资金以应付存款人的提款需求,避免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而产生清偿危机。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出于预防动机所需的流动性相比交易性流动性需求来说,其实际运用的可能性较小,不是日常经营过程中都要用到这部分流动性,通常只有在极端事件出现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但必须保持足够的法定准备金数额。在商业银行的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存款的变化以及汇兑收支等业务的可预见性不是很强,商业银行在每日经营终了时,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可能会出现短期头寸不足或者盈余情况。而为了满足准备金的要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短期的资金头寸调整,出现资金头寸盈余方(拆出方)向出现资金短缺方(拆入)借入资金以弥补由于日常运营出现的头寸不足情况。商业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是以商业银行吸收的总存款规模和结构决定的,所以这一预防性流动性需求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规模是紧密联系的。此外,商业银行还要求对所放贷款提取一定比例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在我国,按照人民银行在2002年4月份发布的关于政策性银行、国有商行、股份制商行等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要求,各银行应根据《指引》要求及时提取各类贷款损失准备。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专项和特种准备。其中,专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还要参考《贷款分类指导》进行五类贷款的合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贷款损失准备进行合理的计提。对贷款提取损失准备金这一要求体现了商业银行经营过程的审慎原则,这一预防措施的实施一方面不仅为商业银行应对风险事件起到了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公众信心,吸收更多的存款或稳定性更高的存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商业银行预防性长期流动性需求的一种。

首先,在分析商业银行交易性流动性需求时,已经说明了随着居民使用电子货币的频率和规模的扩大,这部分电子货币流向企业或商家,而企业和商家最终会将这部分资金存放于银行账户,只留取少部分进行资金周转融通。这样,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稳定的“电子存款”,而我国对电子货币尚未明确要求实行存款准备金要求,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出于预防动机所需的存款准备金额相对减少。而且,在电子货币条件下,金融市场融通资金的效率大大提高,融资成本相对减少,使得商业银行即使出现短期资金不足也能迅速从市场上融到资金,最终会使得商业银行出于预防动机所需的流动性减少。其次,电子货币的出现首先使得流通领域的现金漏损降低,随着人们支付习惯的改变,商业银行会逐渐获得相比传统支付习惯下更多、更稳定的商业存款进行放贷或者进行其他投资活动。对于商业银行对贷款提取的一般贷款损失准备以及针对不同贷款分类提取的专项贷款准备这一预防性流动性需求来说,如果商业银行根据经济情况的判断,选择将更多的存款用于放贷,则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需求增大;而若商业银行选择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其他投资,如买入交易性进入资产、衍生金融资产或者股权投资等活动时,针对预防性动机所需的流动性需求会减少。

(三)电子货币对商业银行投机性流动性需求的影响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第三个动机为“投机动机”。凯恩斯假设人们以货币和有价证券的形式持有财富,而投机性动机来自于人们对未来利息的不确定性或者避免市场波动造成资产损失而对财富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的需要。当利率很高时,人们预期利率肯定会下降,为了避免利率下降造成的存款价值损失而减少货币、增加有价证券的持有,即投机性货币需求下降。当利率按预期情况下将时,还可以获得由于有价证券价格上升带来的资本所得。反之,当市场利率很低时,人们预期市场利率会上升,为了避免利率上升带来的有价证券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人们会增加货币的持有,而减少有价证券的持有,即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可以看出,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投机性动机与市场利率是紧密相关的,且二者呈负向相关关系。而将这一有关投机性货币需求引入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中进行分析,则是指商业银行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市场存贷款利差之间的反向关系。

商业银行投机性流动性需求是指商业银行在将资产进行放贷过程中,基于资产收益性与库存现金等流动性需求之间的反向关系。假设商业银行的“财富”有现金和放贷两种形式持有,即此时可以将商业银行对现金或者超额准备金的需求看作是投机性流动性需求,而把贷款以及其他投资看作是商业银行财富的另外一种持有方式。当存贷款利差较大时,商业银行为了追求资产盈利目的,会减少现金和超额准备的持有,而增加贷款和其他投资的数量,以达到“财富”的增值目的避免损失。而当存贷款利差减小时,商业银行为了避免利差减小带来的净利息收入的减少等造成的资产损失,会增加对投机性现金和超额准备的需求从而减少贷款或其他投资,即存贷款利差减小会使得商业银行投机性流动性需求增加。在电子货币条件下,由于居民消费支付习惯由传统的现金支付逐渐转为电子支付方式,随着电子货币使用的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现金向更高稳定性的存款转化且流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出于投机性的需求所需的流动性一方面会随着准备金需求的减少而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电子货币流转速度快,电子货币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且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效率,这就会使得商业银行即使在利差很小的时候也能充分进行贷款,可以在流动性较差的时候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将金融资产进行变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商业银行融资更加方便,可以保留较少的投机性需求而将大部分资产进行放贷和投资。即,在电子货币条件下,商业银行投机性需求减少,而有更多的资产进行贷款和投资。投机性需求与商业银行存贷款规模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三、结论及启示

第一,电子货币的发展不仅改变了货币形态,也改变了人们支付习惯和生活方式,给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国的经济结构。其中它对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作为经营对象的商业银行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而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核心的流动性管理,在电子货币、网络金融的冲击下,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必然会受到挑战。

第二,网络经济时代,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交易性、预防性及投机性流动性需求,不仅会改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总量,也会改变流动性需求结构,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行为。

第三,电子货币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促进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为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可能并正在实现,这个过程也是使商业银行业务从表内向表外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电子货币货币条件下,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电子货币便利快捷、低交易成本的功能,降低流动性管理的成本,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也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业务的电子化与新业务的创新致使商业银行的风险不仅具有传统银行经营的风险,而且还要叠加新兴业务的风险,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二是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商业银行的发展不再完全依赖于资金实力、营业网点等硬性指标,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技术、业务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从而给中小银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金融带来的机遇,提高网络技术,加强业务创新,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提高服务质量。

[1]周光友.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基于协整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6(7):1219-1234.

[2]周光友.电子货币对货币流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0(7):13-18.

[3]周光友.电子货币的替代效应与货币供给的相关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3):129-138.

[4]周光友.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乘数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5):98-107.

[5]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306-307.

[6]John Simon,Kylie Smith,Tim West.Price Incentives and Consumer Payment Behavior[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10(34):1759-1772.

猜你喜欢

投机性电子货币准备金
电子货币风险及防范探讨
成都推出研发准备金补助
电子货币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电子货币的风险及防范策略分析
股市羊群效应发生机理浅议
基于獵opula函数的随机性准备金进展法
涵盖电子货币虚拟货币新的货币层次划分研究
基于GPSJ1过程下的未决赔款准备金
LNG船订单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