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80例

2014-04-05冯胜利孙有树魏振宇杨继学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脑膜

冯胜利,孙有树,魏振宇,杨继学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性、短暂性的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药物治疗、射频消融等治疗易复法。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2012年共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680例,均采用开颅行微血管减压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0例患者中,男 378例,女 302例;年龄19~80岁,平均56岁。病程最短18 d,最长20年。单侧678例,双侧2例。疼痛部位:第一支痛32例,第二支痛324例,第三支痛272例,第二、三支痛52例。

1.2 方法 术前均行头颅MRI,扫描三叉神经区域,查找责任血管。680例患者术前行头颅MR扫描,发现责任血管672例。所有患者取全麻后侧卧位,头部下垂15~20°。取耳后发际内斜切口,长5~6 cm,按层切开暴露乳突及枕骨,成形骨窗约2.5 cm2,弧形切开硬脑膜并悬吊,放出脑脊液减压,待小脑半球塌陷后,显微镜下探查桥小脑角区,充分打开蛛网膜下腔,先暴露面、听神经,注意保护,如有岩静脉影响三叉神经的显露,可电凝切断,松解三叉神经周边的蛛网膜,充分显露三叉神经,暴露三叉神经脑干部,松解蛛网膜小梁与神经和血管之间的粘连,确认责任血管,给予充分游离后,将责任血管与神经之间用Tofon棉片垫开、固定。检查周边无责任血管,无血管过度扭曲成角或形成新的压迫后,用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冲洗蛛网膜下腔,并严密缝合硬脑膜,逐层缝合肌层,并加压包扎。

2 结 果

术中见动脉压迫621例,静脉压迫51例,8例术前检查未发现责任血管,术中行三叉神经松解术,术后未再出现疼痛。668例术后症状即消失,12例2月后逐渐消失;5例出现同侧面部麻木。随访1年,1例复发,经再行血管探查术后,症状消失。

3 讨 论

三叉神经痛的病理机制,可能是神经根的脱髓鞘病变引起相邻神经纤维之间伪突触形成,使神经元出现反常放电引起疼痛发作。张玉龙等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受到轻度压迫的一种可逆的神经病理状态,这种压迫切需要允许轴突兴奋发生,而并不干扰轴突的传导[1]。该区无神经膜细胞包裹,压迫的部位主要在脑桥入口5~10 mm,对搏动性和跨过性压迫特别敏感。压迫使得神经纤维互相挤压在一起,继而形成脱髓鞘改变,导致相邻的神经纤维之间形成伪突触觉发生短路,轻微的触觉刺激可以形成一系列的冲动[2]。神经中枢发出的传出冲动也通过短路循环成为传入神经冲动,神经反复产生冲动,引起剧烈的疼痛,当神经元发生疲惫时疼痛减弱或消失,经过这一时间段的间隙期,这种过程再次出现,疼痛发作。因此,无论是动、静脉压迫,还是局部蛛网膜增厚粘连,只要是导致了神经根脱髓鞘病变,就有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可能[3]。

3.1 切口及骨窗的暴露 均采用耳后发际内一竖直切口,术前标好上项线,窦上1 cm,窦下4 cm。骨窗在乳突后上方,大小约2.5 cm2,向上方暴露横窦及外则乙状窦,弧形切开硬脑膜并悬吊,上缘达横窦及乙状窦交界处,长约1.5 cm,这样更容易术中直视下暴露三叉神经,易于手术操作,反之术中三叉神经不易显露,易牵拉面听神经,从而引起继发性的面听神经功能障碍。

3.2 岩静脉的处理 在行微血管减压术的过程中,岩静脉可能阻挡视野可阻碍三叉神经的暴露,甚至可以压迫神经,很多学者主张对这些岩静脉予以切断,因为大部分患者在切断岩静脉后并没有发生并发症,对于岩静脉切断后出现的小脑肿胀、出血,也被认为可能为其他原因导致[4]。680例中,有616例岩静脉行电凝后切断。岩静脉在烧灼时一定要小心,因岩静脉壁非常薄,极易在烧灼过程中因静脉壁的收缩引起岩静脉从根部撕裂,一旦撕裂出血,应停止电凝止血,及时应用明胶海绵给予压迫止血。616例岩静脉处理的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3.3 责任血管的处理 术中探查责任血管时应轻柔,避免过度牵拉造成分支小血管的损伤,责任血管垫开后,避免血管因垫片的推力造成血管的扭曲及成角,或形成其他部位新的压迫。垫片大小应适中,固定时应有附着力,避免因血管搏动造成垫片脱离,除应完全将血管和神经垫开外,还应注意因垫片过大造成对神经新的压迫,这都是术后疼痛复发的因素,应加以注意。

3.4 硬脑膜处理 硬脑膜应缝合严密,术中因张力因素,对不能缝合严密的硬脑膜,用少量肌肉及生物胶将硬脑膜黏合紧密,避免术后脑脊液漏造成的皮下积液及脑系感染。皮下不放置引流管。

3.5 术后的处理 术后应早行腰椎穿刺术,释放脑脊液,同时注入5 mg地塞米松,减少因血性液刺激造成的头痛。常规给予切口换药,观察切口及皮下有无渗液,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手术属于对因治疗,具有创口小,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止痛效果确切、复发率低、不遗留面部感觉障碍等优点[5]。

[1]张玉龙,和华元.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76例疗效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27(8):749-750.

[2]李世亭,潘庆刚,王戍远,等.三叉神经痛发病机理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3,2(3):248-251.

[3] Yoshino N,Akimoto H,Yamada I,et al.Trigeminal neuralgia:evaluation of neuralgic manifestation and site of neurovascular eompression with 3D CISS MR imaging and MR angiography[J].Radiology,2003,228(2):539-545.

[4]张继志,段云平,高宝山,等.岩静脉的显微解剖研究及术中处理[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7):713.

[5]李 成,雷 町,毛伯镛,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J].华西医学,2007,5(1):1-2.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脑膜
基于MRI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难忍 家庭自灸速缓解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