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性出血热6例

2014-04-05刘新枝毕丽霞李矫捷乔金永杨令国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驻训流行性官兵

刘新枝,毕丽霞,李矫捷,樊 冉,乔金永,杨令国

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25岁。临床均有发热、头痛、腰痛及全身不适症状,最高体温均在39℃以上。其中3例有尿量减少(500~700 ml/d),1 例伴有恶心,1 例伴有轻微腹泻,4例有酒醉貌,6例肾区均叩痛。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正常2例、减少1例、升高3例,血小板正常2例、减少4例。尿常规检查:1例正常、5例尿蛋白阳性(+~+++)。肾功能检查:4例正常、1例仅尿素氮升高、1例尿素氮及肌酐均升高。肝功检查:1 例正常,5 例异常:ALT 58~306 U/L、AST 76~237 U/L;6例流行性出血热抗体IgM均(+)。确诊后给予利巴韦林、止血敏、甘草酸二铵及激素等综合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症状消失、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出院。

该部队驻市区,住房为楼房,卫生条件好;但患者发病前该部曾有在外驻训史,驻训地周围有花生种植地,田间有老鼠出没,田间花生有被动物啃咬的痕迹。经过调查,当地有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散在发生。6例患者以前均未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传染源为鼠类。典型患者临床有“三红”、“三痛”和临床五期经过。三红:颜红、颈红、上胸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轻者可跳期,如仅有发热期及多尿期,或仅有发热期、少尿期或多尿期,而重者可多期重叠,如发热后出现休克,同时合并少尿,病情重,病死率高。由于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分布广泛,对人的健康危害大,并且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本组患者提醒人们,对驻扎在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部队,特别是在农村或林区的部队,应防范该病的发生。①积极诊治患者:患者来院后一经确诊,立即采取出血热治疗方案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减轻病毒对患者内脏的损伤,对与患者一起驻训人员加强巡诊,及时发现可疑患者;②加强健康教育:对部队官兵进行流行性出血热卫生防病知识讲座,重点讲解该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及预防要点,使部队官兵对该病的危害性有正确的认识,对防治方法能充分地掌握及正确运用,消除大家的恐惧心理,稳定广大官兵的情绪;③整顿环境卫生:对营区进行灭鼠,生活垃圾远离营区进行填埋,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菜剩饭必须经过充分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④严格消毒措施:对患者的血尿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⑤加强疫苗接种:尤其在春季和秋季两个出血热发病高峰季节前。

猜你喜欢

驻训流行性官兵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
某部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工作的几点体会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武警8670 部队扎实做好驻训部队药材保障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野外驻训综合身心干预平台的构建
高原寒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回顾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