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西北藏缅语族语言四音格词类型探究

2014-03-21李素琴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民族出版社类型学纳西

李素琴

(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滇西北藏缅语族语言四音格词类型探究

李素琴

(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四音格词是藏缅语族语言的典型共性之一,区别于汉语四字成语的重叠构词方式,常见于口传文化活动和日常话语中。从类型学视角综合分析,滇西北地区的藏缅语族若干少数民族语言的四音格词体现出一定规律的结构和语义类型学共性。

藏缅语族;四音格词;类型

古典语言类型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是形态学。从形态学角度划分,语言类型分为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和综合语,这是在施莱格尔兄弟的划分基础上,施莱希尔、洪堡特等增补后形成的广为接受的分类。但是,类型学划分是以倾向性而言、是相对的,各种类型之间有交叉也有例外,例如划为孤立语的汉藏语系中的多数藏缅语语言也存在少数内部屈折现象,重叠构词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重叠是汉藏语的一种屈折变化形态,有双音重叠、四音重叠,有单纯重叠或重叠手段与“镶嵌”(或嵌插)等手段结合使用。藏缅语族语言重叠词中派生出数量较大、规律性较强的四音重叠词,多数学者称之为四音连绵词或四音联绵词。另外,有些四音重叠词读音不完全是连绵关系,还可能增加前缀词或后缀词以形成嵌插式的叠词,叠词之间有一定的韵律关系,也有可能是内部语音变化。这两类连绵的和非连绵、但语素之间有双声或叠韵关系的词合称为四音格词。由于四音格词多有音节间的联绵关系,因而也称四音联绵词。汉语界一般称之为四字格〔1〕。汉语中的四字格有一些是成语,是把典故、警句或传说浓缩提炼成四字表达的词组,而据我们可以收集到的语料看,藏缅语中的四音格词极少有这样的构词理据。汉语四音格词中有的是双声或者叠韵形成的词组,这一部分与藏缅语中的部分四音格词同类。居住在滇西北的独龙、纳西、普米、怒苏、白和彝等藏缅语族的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四音格词,多数出现在口传语言活动中,如讲故事、对歌、唱曲和诵经文等。那么,诸多藏缅语族语言的四音格词构型存在什么样的类型学特征?下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归类探讨。

一、文献回顾

现代语言学研究中较早提及重叠构词的是王力〔2〕,此后的30多年间在《中国语文》等期刊上陆续登载了有关动词叠用、形容词叠用,以及南京话、重庆话、温州方言等重叠现象的论述,特别是动词的重叠词和基词的语义关系。赵元任提出,汉藏语系中的重叠构型是一种没有固定形式的变化,它采用它所附着的形式,或者这个形式的一个部分〔3〕。他分析了重叠的形式和重叠的语法功能以及意义,这是汉语学者站在普通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藏语重叠式的一次归纳。迄今为止,对汉语重叠式的研究颇多,有关其成因的解释包括摹因说和像似性〔4〕。关于叠字的修辞功能,有研究从《诗经》《论语》篇章中的四音格到汉赋经典举例阐释了叠字的各种修辞功能,认为叠字充分利用了汉藏语音节的特点,字音复叠能更好地表情达意,繁复的情感与语气得以确切表达。叠字利用重复,造成形式上齐整、语感上和谐以及刺激感官、加重形象的模拟,以提高表达效果。

关于重叠构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中有十多本藏缅语族语言简志都提及该族语言中的四音连绵现象。有的学者称之为四音格,有的称之为四音连(联)绵词,特别是纳西语和彝语的四音连绵词有较多描述。最近,民族语言学者对四音连绵现象进行了更具概括性、系统性的类型学视野下的研究。例如景颇语动词四音连绵现象、普米语〔5〕、白语〔6〕、纳西语〔7〕等的四音格词现象。有的从叠词限制和成因上探讨,有的介绍四音格的语音特征及分类,有的阐释四音格结构对基词语义的扩大或者缩小等等。其中,戴庆厦和孙艳认为,四音格词与语音、语法、语用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它不仅可能是汉藏语亲属关系认定的因素之一,而且还是汉藏语类型学研究的一个新角度和新思路;认为应把研究重点放在寻找四音格词中蕴涵的汉藏语谱系分类和类型学的价值上,力求从汉藏语的共时特征中窥见其历时变化的轨迹。孙艳以汉藏语系为研究对象,描写汉藏语四音格词的基本特征(包括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并揭示四音格词产生、发展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影响。结果发现,汉藏语系的语言普遍存在的四音格词在特征上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并非来源于原始汉藏语的共同特征,而是在各自的语言系统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汉藏语四音格词是语言类型作用的结果〔8〕。

以下我们梳理白语、纳西语、彝语、普米语、傈僳语和怒语等各语言的四音格词的构型和语义特点,探究分布在滇西北的藏缅语族语言的四音格词结构与语义的类型学特征。

二、藏缅语族语言四音格词的结构类型和语意特点

云南西北地区横断山脉居住着独龙族、普米族、怒族、傈僳族、纳西族和白族等民族。滇西生活着壮族、阿昌族,以及部分傣族和景颇族等民族。这些民族的语言词汇中有比较丰富的四音格词。

四音格词是一种特殊的字组,特殊之处在于它有特殊的语音结构,也即双声、叠韵和同音连缀的重音。双声就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是两个字的韵相同。传统的分类方式是按照基础词和重叠词的出现位置和重叠规律进行的,把基词和嵌词用字母标示为A、B、C和D,可能出现的排列组合也许有AABB、ABAB、ABCB、ABAC等等。不同民族语言有不同的出现类别,各个类别的四音格词在各个民族中丰富程度有些不同,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下面分类说明。

(一)ABAC型

在藏缅语中这类构型最丰富,例如:

独龙语〔9〕dɯ31lăm55dɯ31ɡɑŋ53乱草窝子ɑ31tu55ɑ31kwɑˀ55凹凸不平

纳西语〔10〕u33tɕhy33u33tshɑ31同宗同族ndzər31kv33ndzər31ly33果实

怒苏语〔11〕dʑi31pu55dʑi31pio55花花绿绿biɑ31tɕhi35biɑ31phɑ35飞禽

彝 语〔12〕vi55li33ve55ɡa33衣服vu21lu55vu21ka33邻居

拉祜语〔13〕ɔ2vi4ɔ2ni1(表)兄弟姊妹ɣɔ3tsa4ɣɔ3nɔ1蔬菜

白 语〔14〕xε~55lo21xε~55pα~42生龙活虎ke55tsɿ33ke55ȵv33小鸡

汉 语 xuo35liŋ35xuo35ɕiɛn51活灵活现

这一类四音格词的1、3位置的语素叠音,甚至是同一个字重复,2、4语素不同,语义有联系,但是有一部分词的2、4语素要么双声,要么叠韵。而且多数情况下,2、4是有意义的实词。从功能上看,这些基词多数是形容词或者名词。名词类四音格词中常常以个体代表同类,有更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或者起到强调的作用。形容词类的四音格词的语义功能是增加形象性,描摹色调、形状、声音和情态等作用。

(二)ABCB型

这种类型的四音重叠词在独龙语、纳西语、普米语、彝语中也比较丰富。在独龙语、纳西语中,基词AC原本是一个词,在多数语言中AC不能单独成词。从语音上看,AC之间可能是双声,或者叠韵。例如:

独龙语 ŋɔ55le31ɟɔ55le31上上下下,来来往往(1、3词叠韵,嵌词le31)

纳西语 ɡə31ʂə55mɯ31ʂə55东说西说(1、3词叠韵,但从ə变到ɯ)

怒苏语 lu31ɕi35ma55ɕi35半死不活(1、3词辅音同是鼻音)

彝 语 do21thi33hɑ33thi33问候,传达(嵌词)

普米语〔15〕khə13tʃə13xə13tʃə13东说西说

白 语 kuɛ55lɛ55uɛ55lɛ55踉踉跄跄(1、3词元音相近,从uɛ变到ɛ)

汉 语 mai214khuŋ55mai51khuŋ55买空卖空(1、3词双声兼叠韵,变调)

(三)AABB和ABAB型

两者在重叠的方式上接近。这部分在单音节词的基础上用重叠、添音的方式构成形容词或者副词。这部分词在词义上比单音节词在语义上程度加深,并带有比较强烈的感情色彩。例如:

AABB型

独龙语 tɕɑ55tɕɑ55nɑ55nɑ55详详细细

纳西语 tɕi33tɕi33ka31ka31匆匆忙忙

怒苏语 miɑ31miɑ55ȵu35ȵu35多多少少

普米语 sɛ55sɛ55ȵe55ȵe55吵吵闹闹

彝 语 ɡu21ɡu21lɯ21lɯ21周围

拉祜语 ɡa5ɡa5tsɿ6tsɿ6花花绿绿

白 语 lo21lo21pα~42pα~42虎豹

汉 语 xuan55xuan55ɕi35ɕi214欢欢喜喜

ABAB型

独龙语 ɑ31tǎŋ55ɑ31tǎŋ55各种各样

纳西语 phər31sɑ55phər31sɑ55白生生的

普米语 tsy55i55tsy55i55子子孙孙

彝 语 la21hi33la44hi33东倒西歪

拉祜语 khɯ1la6khɯ1la6一瘸一拐

白 语 kuɑ55tε~33kuan55tε~33晃悠晃悠

汉 语 xuɑŋ51iou55xuɑŋ51iou55晃悠晃悠

(四)ABCD型

这一组四音格词在语音上不一定都有结合规律,主要靠意义上的对偶关系搭配起来的。例如:

独龙语 ɕiŋ55dɯ55dǒŋ55nǎˀ55形容大森林中荫蔽不见光线

载瓦语 nik55ʃi51lě31mji55死心塌地

怒苏语 mɯ55di31ɡɯ31ʂuɑ53滂沱大雨

彝 语 pho21tʂhɯ21lɯ21ȵi21残渣败叶

拉祜语 khɔ3bv2sa4xɛ3声音洪亮

白 语 ko55lo55ɛ33lɛ33痴痴呆呆

关于四音格是词还是词组,之前有学者提出四音格在单位上划分不清,到底是词还是词组的问题。从这些例子观察,可以认为四音格词与四音格词组划界的问题要具体到分类。如果拆开后得到的基词本身能够独立使用,例如白语词sŋuɑ31(牵肠挂肚)可以拆分为(抓心:焦急)和ŋuɑ31kα~55(挖肝:焦虑)两个词组,还可以进一步拆分为so55(抓)、ɕ1~55(心)、ŋuɑ31(挖)和kα~55(肝)四个词素,这个四音格是词组。反之,如果基词拆分后不能单独使用,例如jɯ44(吃)tsɯ21ˀɯ44(喝)sɯ44(吃的喝的,统称食物饮品)拆分为*jɯ44(吃)tsɯ21和*ˀɯ44(喝)sɯ44(此处用星号“*”表示该词不存在),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基词jɯ44(吃)和ˀɯ44(喝)是动词,那么我们认为,这个四音格是词。

三、结语

上述构型是出现较多的四音格词形式。正如汉语重叠词具有特定语义功能一样,这些重叠形式在藏缅语各语言中,对语义产生了量的增减或者方式上的修饰和限制作用。总体而言,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以及副词出现叠词的可能性大,而且动词四音格词是在量上的增减或者方式上的修饰。从滇西北少数民族语言多数为口语、无通用书面语的状况看,如果要保存四音格词,就需要保存这种语言形式存在的语言生态环境,保护各种民间语言活动。首先,倡导和鼓励各种民间话语活动,给民间艺人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创作平台,按照国际规范或者国内规范,利用多媒体技术加以记录和传播。其次,地方研究机构需要培养母语研究者,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与国际国内学者合作,释读民族民间传唱的曲本、经文、对歌、民间传说等等,用国际音标转写和汉译。例如近年发表的《中国白族白文文献释读》转写和释读白族主要的白曲曲本、大本曲戏文、宗教经文和祭文等,为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学术研究提供了详实而准确的珍贵语料〔16〕。最后,建设口传文化语言活动的有声语档,或者有声语料的数字化博物馆,以多种介质保存和传播。

〔1〕戴庆厦,孙艳.四音格词在汉藏语研究中的价值〔J〕.汉语学习,2003(6):1-5.

〔2〕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20-36.

〔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05-112.

〔4〕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2):37-45.

〔5〕傅爱兰.普米语动词的重叠〔J〕.民族语文,2000(3):50-57.

〔6〕段伶.白语语音变化的构词方式〔J〕.大理学院学报,2002,1(1):29-32.

〔7〕和耀.纳西语四音格词的语音结构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1,10(3):44-50.

〔8〕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31.

〔9〕孙宏开.独龙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41-44.

〔10〕和即仁,姜竹仪.纳西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29-33.

〔11〕孙宏开,刘璐.怒族语言简志:怒苏语〔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33-34.

〔12〕陈士林,边仕明,李秀清.彝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63-67.

〔13〕常竑恩,和即仁,张蓉兰,等.拉祜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15-16.

〔14〕徐琳,赵衍荪.白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105-108.

〔15〕陆绍尊.普米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3:26.

〔16〕张锡禄,甲斐胜二,段伶,等.中国白族白文文献释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6.

(责任编辑 党红梅)

Investigation of the Types of the Tetra-syllabic Words of Tibeto-Burman Languages in Northwest Yunnan

LI Suqi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Tibeto-Burman languages are typically rich with tetra-syllabic words in common,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duplication word form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idiom.Tetra-syllabic words can be easily found in oral culture activities and daily conversatio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ology,the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tetra-syllabic words of Tibeto-Burman languages of several ethnic groups inhabiting in northwest Yunnan,and sum up the types of construction and semantic features of tetra-syllabic words.

Tibeto-Burman languages;tetra-syllabic words;typology

H211

A

1672-2345(2014)09-0051-04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9.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046)

2014-05-04

2014-06-13

李素琴,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出版社类型学纳西
以考古类型学视角观察南宋、金境内出土瓷器的互动关系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安纳西
安纳西
论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类型学方法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民文出版数字化转型研究
The Analysis of Teacher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on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纳西鲁丁的微笑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类型学视角下的维吾尔语情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