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有效性探究

2014-03-21张晓琴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1期
关键词:答题题型试卷

◎张晓琴

张晓琴,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责任编校:王 玲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试卷像雪团一样铺天盖地砸向学生,让他们整日过着练习、听课机械化的生活。假如再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评试卷,那么学生真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了。笔者近期听了一些试卷讲评课,发现在试卷讲评课中出现了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课,有些讲评课走进了以下误区:

(1) 重在面面俱到,忽略主次需要; (2) 重在答案呈现,忽略思维过程;(3) 重在教师讲授,忽略学生参与; (4) 重在知识总结,忽略知识拓展。

出现这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试卷讲评课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语文试卷讲评课的评价标准又是什么呢?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呢?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得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试卷讲评课有效性评价标准

有效教学理论判断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参考指标具有以下特点: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结果的有效性,教学投入与产出的有效性。由此得出低效甚至无效的评讲课的成因:

(1) 教学目标设定错误,甚至无教学目标; (2) 重视答案的呈现,缺失学生思维过程; (3)教师越俎代庖,学生坐享其成;(4) 知识拓展缺位,不能及时跟进。

二.高效讲评语文试卷的教学策略

(一) 课前锁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求

1.统计并分析得分率,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想将试卷讲评课的效率达到最高,让学生在考后收益最大,那么教师在课前必须做足了“功课”,充分地统计好分数并仔细分析学生答题情况。统计并分析得分率在于为确定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服务,做到有的放矢。所以教师每次批改了试卷后,不仅仅要统计班级均分、及格率,更加要统计学生试卷中每小题的得分率。分析就是教师挑选出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并分析造成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以便教师在讲评试卷时将着力点用在刀刃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挑选典型的错误案例,明确讲评重点

挑选典型的错误答案时要仔细,不应该随便拿一个答案就用,而是选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都犯了相同错误的答案,这样讲评时才有针对性,哪些内容该侧重讲,哪些内容该略讲,这样的课堂才会最高效。

(二) 课中呈现典型的错误答案,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1.展示典型的错误答案,师生即时打分

如讲评《行脚人·黄昏》 中“暮色中忽然响起叮叮的铃声……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题目时,笔者选取班级中较为典型的错误答案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要求班上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即时打分,再亮出笔者打出的分数。打分的结果让笔者更加充分地意识到学生在此题目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2.分析原因,明确答题思路

如学生中典型的错误答案为:①写出铃声和狗的吠嗥声的响亮、清脆。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环境的寂静,引出下文牧羊女的出现。此题的“参考答案”是:①承上启下②打破前文荒寂的气氛,引出下文牧羊女出现的情节。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参考答案,讨论此题的失分点及失分原因。经过一阵激烈地讨论后,学生发现了他们答案中的失分点,并能分析出他们出错的原因。此类“作用”题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思考,而学生在回答时只是机械浅显地概括了内容,并没能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对自己答案中出错的原因更加清楚了。事实证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的讲评课,才是最有效的。

3.链接已做练习中相似题型

教师在讲评试卷时应当从具体的“知识点”出发,调出学生已经构建的知识框架,把整体的“面”挖出来,这样更能巩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达到全面掌握此种题型解题方法的目的。如可以链接曾做过的考查类型较相似、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达到归纳此类题型的目的。

4.学生归纳类似题型的方法

此类题型评讲结束后,教师要舍得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归纳出语句或段落在文中不同位置的作用,如:语句或段落分别在开头、中间、结尾的不同作用。此环节中教师切记越俎代庖,让学生坐享其成。

5.跟踪练习,拓展知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是立刻进行跟踪强化训练。试卷讲评课结束后,应及时跟进,巩固并推进教学的深度。拓展训练在内容上既可借“题”发挥,也可将考点拓展、增加难度,可采用课堂小练、课后作业的形式。目的是帮助学生强化此类知识点及类似题型,熟练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和解题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猜你喜欢

答题题型试卷
邀你来答题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邀你来答题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