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招生方式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以厦门市为例

2014-02-15郑若玲杨济连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定向生投档升学率

郑若玲 杨济连

(厦门大学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高中招生方式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以厦门市为例

郑若玲 杨济连

(厦门大学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高中招生作为高中教育的入口,直接决定了高中的生源质量,而生源作为一种教育人力资源,会影响到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并将这一影响延伸至高考结果,从而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看似间接而微弱、实则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厦门市为例,探讨高中招生方式对厦门生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高中招生方式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上有不同的表现。即使在学生群体内部,也有因居住地或社会经济地位等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对同一招生方式的解读与认同也有差异。当我们制定高中招生政策和致力于提升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性时,应以各方共同利益尤其是弱势学生群体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宗旨,而公平无疑是首要的原则。

高中招生方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厦门市;教育均衡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招生体制下,高考是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关键环节。高考是基础教育的“出口”,探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必须立足于基础教育本身的差异,而衡量基础教育差异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以往对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影响高考结果的探讨,多关注高中阶段的师资、物力等,高中招生方式的影响几乎被忽略。殊不知,高中招生作为高中教育的入口,直接决定了高中的生源质量,而生源作为一种教育人力资源,会影响到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并将这一影响延伸至高考结果,从而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看似间接而微弱、实则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厦门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高中招生方式对厦门生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具体影响。本文虽然是针对某一城市的个案研究,鉴于目前各地高中的招生方式大同小异,这一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与参考价值。

一、厦门生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现状

近年来,鉴于中学教育对高考升学率的痴迷与攀比,高考升学率似乎成了一个官方颇为禁忌的词汇,各地生源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现状自然也无法从官方渠道了解到。2009年,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不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加强高考信息管理,制止对高考成绩的各种炒作。坚决禁止下达升学指标和简单用升学率奖惩教育工作的做法,形成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1]。因此,本研究只能根据实地调研来获取相关数据。自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笔者根据学校布局选取了厦门市6所高中,对其近3年高考及教育资源配置等情况进行调研。学校的具体分布情况为:在岛内的思明、湖里两区选取了3所学校,分别编码为SH1、SH2、SH3;在岛外的集美海沧片区选取1所学校,编码为JH1;在岛外的同安翔安片区选取2所学校,分别编码为TX1、TX2。按照福建省对学校的城乡分类,在选取的6所学校中,TX1、TX2两校所在地区为县镇,其余4校所在地区为城市。

为收集不同利益群体对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意见与看法,以分析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因素,研究者在获取相关数据的同时,还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针对访谈对象拟定3份不同主题的访谈提纲,根据研究主题选定符合研究条件的受访对象,一共访谈了9所学校共12位领导和教师、4位学生。其中,初中校领导及教师计4名,编码为A1~A4;完全中学校领导及教师计8名,编码为B1~B8;完全中学学生计4名,编码为C1~C4。在访谈资料的呈现上,笔者将受访者的身份编号标注于引用资料之后,如(B6)表示第六位接受访谈的完全中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访谈记录。

各校对高考升学率的统计都来自学生的反馈。具体而言,学校根据学生的上报分数,并参考当年高考招生各批次分数线,从而对各批次的上线人数及比例进行统计。当然,其中不排除学生故意抬高分数的可能。在调研中,各学校负责人均表示,现在的高考升学率不是完全准确,只是大致情况。部分学校没有对每年的各批次上线比例的完整统计,故笔者只能根据访谈对象提供的近三年高考升学率的大致范围进行说明(表1)。

表1 厦门各高中2010—2012年高考升学情况①说明:1.“一本”是指在福建省招收本科第一批次考生的高校,一本位于第一档,优先录取;2.“二本”是指在福建省招收本科第二批次考生的高校,因2011年起福建省取消“三本”招生,笔者在计算2010年的“二本及以上上线率”时按照“三本及以上上线率”处理;3.“高职高专”是指在福建省招收专科批次考生的高校;4.“一本上线率”=当年被一本类院校招收的学生数/该校当年高考人数。“二本及以上上线率”等以此类推。

由表1可知,2010年至2012年,厦门市总体高考升学率较高,高职高专及以上上线率几乎达到100%,二本及以上上线率在福建省一级达标校中基本能达到80%以上,福建省二级达标校的二本及以上上线率也有30%左右。

福建省一级达标校中,岛内外的高考升学情况差异较大,岛内两所学校SH1和SH2的高考升学情况较之岛外两所学校JH1和TX1,总体高考升学情况更加理想。其中一本上线率部分,SH2近三年的比例为25%~37%,SH1更高达77%~80%,而JH1和TX1的都仅能达到10%,比SH2低了15~27个百分点,比SH1则低了70个百分点。二本及以上上线率部分,SH1为99%,SH2也达到90%,而JH1和TX1都只有80%左右,相差10~19个百分点。

选取的两所福建省二级达标校SH3和TX2中,SH3位于岛内,TX2位于岛外。此两所学校的高职高专上线率差距不大,均达到了95%以上,差距主要集中在本科上线率方面。从数据来看,SH3的一本上线率为1%~4%,但TX2的一本上线率近三年都维持在0.3%,即每1 000名学生中只有3人可以考上一本;SH3的二本上线率为26%~35%,TX2的仅为16%~27%,岛内较岛外高出近10个百分点。

同为岛内的省一级达标校,SH1与SH2之间的高考升学率差距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一本上线率上,SH1有77%~80%的上线率,而SH2只有25%~37%,也即意味着,每100名学生中可以进入一本类院校的,SH1有77~80人,而SH2只有25~37人。岛外的两所福建省一级达标校JH1和TX1,高考升学上线率几乎相同,只有二本及以上上线率有些微差异,总体来看区别不大。

如果说在省一级或二级达标校之内的高考升学率差距分别已较明显,那么省一级达标校与省二级达标校之间的高考升学率对比则可谓“刺眼”。两所差距最大的学校SH1和TX2,在一本上线率上,SH1高达77%~80%,而TX2仅为0.3%,不及SH1升学率的零头。在二本及以上上线率方面,TX2为16%~27%,也比SH1的二本及以上上线率低72~83个百分点。如果说以上“刺眼”的高考升学率是因为两所学校所在地区的差距所引起,那么我们可以看同为思明湖里片区的两所学校,其中省二级达标校SH3一本上线率仅为1%~4%,不及省一级达标校SH1一本上线率的零头;即使在二本及以上上线率方面,两校差距也高达64~73个百分点。

可见,厦门市高中的高考升学率呈现显著的岛内外差距和校际差距。那么,教育资源配置中到底哪些因素影响了高考升学率?笔者在访谈中获知,当前厦门市在学校的“硬件”投入方面基本做到了岛内外均衡,也即物力资源配置并不是造成高考升学率差距的主要因素。生源质量和师资水平才是影响各校高考升学率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生源质量的影响,师资水平的影响将另文探讨。

二、厦门市高中招生方式对高中学校生源的影响

梁晨等在其《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年)》一文中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无声革命,起点在基础教育”,“乡镇学生要想进入精英大学,首先必须进入本县的重点中学,所在区县的经济、教育越落后,这一标准越适用”,“教育革命不仅体现在工农子女能够在精英大学中保持一定比例,更体现在他们首先能在优质的中学保持相当比例”。[2]当前,我国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的公平因此具有“结构性的关键作用”,“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主要是中等教育结构性特征的积累和延续。在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之后,普通高中成为狭窄的‘瓶颈’,中考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远甚于高考”[3]11。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转移到中考的竞争,学生、家长以至整个社会都认为,进入优质高中基本上意味着一只脚跨入了名牌大学的校门。家长为使自己的孩子能获得优质高中的入学机会,以“不输在起跑线”的姿态,从义务教育甚至学前教育阶段便开始为子女选择优质校。

对高中而言,国家层面已经在淡化高考升学率,但民间仍采用高考升学率这一指标对高中进行评价。影响高考升学率的因素有很多,笔者所访谈的高中学校领导无一例外均提到生源对高考升学率的重要性。“生源质量就算不是决定因素也肯定是主要因素”,因为“生源相同比模式,模式相同比生源,虽然当前各高中会有一些办学特点,但总的来说对于高考升学率这一块的模式基本上也是比较类似的。学校生源不同,高考升学情况的差异性也就是必然的。”(B3)

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源配置包括在校生、毕业学生、招收学生等,本文把侧重点放在生源质量的研究上。笔者在访谈中得知,高中为了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都希望能招收到优质生源,而招生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生源质量。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厦门市中考招生政策的梳理,来探析厦门市各高中生源的具体差异及其对高考升学率的影响。

(一)划片区招生

为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厦门市中考招生自2003年起实行划片区招生,将厦门市划分为三个招生报名片区,即思明湖里片区、集美海沧片区、同安翔安片区。“除特别规定之外,各普通高中学校面向所在片区招生。”[4]

划片区招生政策出台之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传统优质名校集体在全市范围内掐尖。划片区招生“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扶持岛外薄弱校有重要意义。通过生源的均衡,促进学校间的均衡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A4)。

虽然是划片区招生,但由于岛内外学生数量以及学校分布的差异,以及保障岛外学生就读岛内优质高中的权利,片区内学校也被允许向其他片区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①2009年为10人,2012年增长为20人。与此同时,岛外的启悟中学、海沧实验中学和厦门十中2012年均面向思明湖里片区招收100名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均衡了学生的教育机会以及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但在实际招生过程中,由于岛外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配套设施等远远落后于岛内,岛外高中对生源的吸引力远不如岛内高中,在招生最低投档分数上,岛内高中普遍高于岛外高中,并且岛内高中面向岛外招收的学生中,其最低投档分比岛外高中在其所在片区招生的最低投档分数高。以厦门一中、双十中学等传统老校为代表,如厦门一中在集海同翔片区最低投档分为582分,最低位次为全市347位,而启悟中学在其所属的同翔片区最低投档分为448分,比厦门一中低了134分(见表2)。

表2 厦门市2012年中招第一批录取学校最低投档分数及全市最低位次[5]

对于岛外而言,处在同一片区内的高中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有所不同。如同安翔安片区,同为福建省一级达标校的同安一中和翔安一中,2012年招生最低投档分数却差距悬殊,同安一中为552分,翔安一中为489分,两校相差63分。“由于历史原因,同安一中的教学质量一直远远高于翔安一中,因为这两所学校处于同一招生片区,造成片区内几乎所有的优秀生都集中到同安一中。这也是翔安一中一直坚持要同安、翔安分开划片的原因。”(A4)

虽然划片区招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岛外优质生源进入岛内学校就读,也被认为是有助于扶持岛外薄弱学校,使其招收到优质生源,但岛外薄弱学校却认为没有从中受益。“不同片区教育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招生分数线的规定下,我们学校在前两年无法完成招生指标。岛内学校的分数线要达到400多分,我们学校只需要384分,即上普高的最低分数线。但即使是最低分数,我们学校也无法在片区内完成招生计划。因此只能临时变更,向岛内招收了100名学生。”(B4)此外,划片区招生也体现出对岛外学生的不公平,“岛内学生成绩看上去很高,但在高中学习时却没有优势,也缺乏后劲。因为岛内的小学和初中教学抓得很紧,学生在这两个学习阶段基本上把潜力都挖掘完了。这部分学生与岛外考383分的学生相比,可能其学习能力并不一定高。但招生是按学生的成绩录取,这实际上就是剥夺岛外学生的受教育权。”(B4)“难道我生于同安和翔安,我就只能就读于这样的中学吗,只能在这个限定的范围内去选择吗?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是不公平的。”(B3)

(二)平行志愿招生

2010年,厦门市中招录取开始实行平行志愿。此举主要是为了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和难度,保护高分考生,让考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在此之前,厦门市中招录取一直实行“志愿优先”的投档方式。[6]

2013年,厦门市中招实行的平行志愿,第一批次设10个志愿,第二、三、四批次均可填报8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批次都按中考成绩对学生排序,逐分逐个检索学生填报的志愿,只要检索到符合投档条件的学校,即向该校投档。这样,学生不会因为第一志愿未被录取而失去同批次其他志愿的录取机会。

在所设的4批次34个志愿中,第一批次主要面向省一级达标高中普通生和招收定向生高中的招生,共设置10个平行志愿。厦门市共有15所省一级达标高中,该批次的平行志愿设置囊括了厦门市2/3的高中。岛外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若自身学习成绩较好,则更倾向于填报岛内学校,争夺进入传统优质高中。这也正说明表2所呈现的情况——多数岛内学校在面向岛外招生的学生中,其最低投档分数较高,且高于面向岛内招生的最低投档分数。由表2可知,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同安一中处于“招生分数第一批次”;接着为厦门六中、科技中学、集美中学;厦门十中、海沧实验中学、翔安一中、启悟中学无疑为同批次招生的弱势学校,其中启悟中学在思湖片区招生最低投档分数为460分,比厦门一中在思湖片区最低投档分568分低了108分,最低位次相差10 765位。“传统老校因其较强的师资和较好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也相对较好”,再加上“较倾斜的政策(如教师招聘自主权、面向全省招生、保送生、经费等)在社会上也已经打造了良好的口碑,而不少新升格的一级达标校在这些方面相对较弱。因此,虽然同处于志愿填报上的第一批次,但学生家长无疑会选择传统老校,这样优质生源就会向传统老校倾斜”(A4)。

高中招生实行平行志愿,对于高分考生固然起到了保护作用,但由此却造成了基础教育发展新的不均衡——高中学校分层。强校可以获得更优质的生源,而弱校只能处于相对弱势。当前的高中招生,被戏称为“割韭菜”。“第一批的学校(指招生分数为第一批,以下说法类推)先割一刀,第二批的再割一刀,到三类学校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优质生源(特指分数上的优质)。”(B8)改革之前实行的“志愿优先”投档方式,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得先衡量自己能上到哪一类的学校,“尤其是处于分数线边缘的学生,为了让自己不至于掉到‘很差’的学校,他们可能会考虑填报二类的学校。这样的话,二类学校就可以‘捡’到一些优质生源。改革之后,一类学校抢了二类学校的生源,二类学校就得在‘第三世界’抢生源。”(B3)。“‘割韭菜’割到最后就只剩下不能吃的了,这样招生的结果就是弱校几乎招不到优质生源。”(B8)即使是优质学校的领导也不避讳本校从平行志愿改革中的生源获益,“原来没有平行志愿的话,孩子报考学校时就会有一定的风险。有的孩子中考成绩是擦边的,可是他不敢报我们这类型的学校,所以就选择进相对差一点的学校。现在实行平行志愿之后,优质的生源就一个不剩的到我们这里来了。”(B6)

对于平行志愿招生之后造成的高中学校分层更为明显的情况,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看法:“平行志愿使得学校分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真正优质的学生就会集中到更优质的学校中去。与高考报志愿一样,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这是针对我们中学的影响。但实际上从整体来看,这样也不一定有利。因为中学和大学毕竟还是不一样,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可塑期,定型没那么快。比如把全市所有的前1 000名学生都集中到双十跟一中的话,我估计在高考的时候学校也没办法保证所有的1 000名都能够上本一的学校。”(B3)“平行志愿之后学校的分层会越来越清楚,但从学校的角度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效果不同。对学校而言,差不多层次的学校会受到影响,即一类学校影响二类学校,二类学校影响三类学校。生源的层次明显了,但是对具体学校来说,学校内的生源差距反而小了很多,所以这就要求学校制定一套根据自己生源的教学方案。我认为的均衡更多的是办学条件的均衡,不一定是生源的均衡,当然生源也是其中一个条件。教学的起点要考虑学生的情况,学生差距大对好生不利,他们有可能被拉平。一个学校中学生差异性过大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B6)

不同层次高中都强调优质生源对学校的重要性,平行志愿招生政策无疑强势地将学生分层,并使其进入到不同层次的高中。各高中原本积累的文化资本,及其所拥有的较好的教育教学资源,都对高考升学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再加上当前优质生源集中于优质校,优质校的高考升学率更是得以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优质生源助推学校高考升学率的上升。同样地,如果我们切换到学生的角度来看,要想进入好大学,第一步则是要进入优质高中。如果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是社会分层的一个缩影,那么中考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学生所能进入的大学层次,亦即原本要在高考时才出现的社会分层,已提前到高中阶段。再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甚至幼儿教育阶段的不均衡,在本质上影响着一个人的高考升学情况。

(三)定向生招生

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一个重要举措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提出“创新体制机制,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多种途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7]的试点项目。厦门市成为福建省部分市县试点地区之一。2011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指出,在厦门市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普通初中的办法。2011年,厦门市每个片区选取两所高中作为试点,并将招生名额的20%分配到区域内普通初中,这类学生称为定向生。

《厦门市高中阶段各类学校2013年招生工作方案》规定,“符合省一级达标校普通生填报条件,且初中阶段均在学籍所在校实际就读的本市公办学校应届考生可填报定向生”,“定向生投档分最多可降至该校普通生最低投档线下50分”。显然,限制定向生的报名条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安定在片区内的初中校学习,防止学生为了获得进入优质高中就读资格而转学。自2011年起,厦门市逐步扩大定向生招收比例,从2011年的20%提高到2013年的50%,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普通初中、薄弱初中包括农村初中的学生因此都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高中教育资源。“有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在相对弱一点的初中就读,这样他就可以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获得定向生的资格。”(A4)“分配招生”能有效缓解“择校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初中办学行为,弱化中考压力。[8]因此,定向生招生对学生家长、薄弱学校以及地区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但也应该看到,厦门市定向生招生试点3年中,参与招收定向生的高中逐年减少,2012年,翔安一中退出定向生招生学校行列,2013年集美中学又退出定向生招生学校行列,仅余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同安一中等四所学校继续试行。定向生作为能有效缓解“择校热”的一个方案,为何试点高中逐年减少?

从2012年定向生录取情况来看,招生投档分数段和平均分均显示,集美中学处于定向生招收“弱势”,其最高投档分为531,比同为面向集美/海沧片区招收定向生的外国语学校最低投档分的532分还低1分,平均分相较外国语学校低33.9分(详见表3)。

表3 2012年各校定向生录取投档分数段及平均分

实行定向生的初衷是为了缓解“择校热”,使优质资源更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初中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起点较低的学校在改革过程中更容易受损,因此相对薄弱的学校对于此项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定向生是面向真正的名校才有用,比如,像(厦门)一中和双十(中学)这类优质校,即使是择校生,交四万块择校费也有很多人报。所以学校本身不够优质,在改革过程中就更容易受到影响。此外,定向生的名额是固定的,不能与普通生交叉,一旦今年定向生招不满,招生计划就完不成,这实际上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B3)

即使是传统优质校,定向生招生从投档分数线上看,最低投档分比其普通生的最低投档分至少低30分。因此,“定向生招生对学校的生源质量影响很大”。对初中学校而言,定向生与学校规模有一定关系,“如果学校规模小,按能获得定向生资格的学生比例计算,该学校就能有更多学生通过定向生的方式进入我们学校。比如厦门二中,它有10个定向生名额,但通过普通生渠道能考上我们学校的学生还是比较少的”(B6)。尽管定向生对优质校的生源质量有很大影响,但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定向生确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热”。

(四)择校生招生

择校生出现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分数略低于学校招生分数线的学生能够获得该校的教育机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学校办学经费紧张。2011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2011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各地要研究制定加大高中教育政府投入的政策,研究在一定时期内取消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9]2012年,福建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自2012年秋季起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择校生招生政策,公办达标高中择校生的招生比例不能超过本校当年招生计划(不含择校生数)的20%,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政策要在3年内取消。[10]根据以上规定,厦门市将于2014年取消择校生政策。虽然择校生政策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其实行年限内,厦门市高中生源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自2009年起,厦门市中招仅在第二批次设置“省一级达标高中择校生”,这部分学生为面向全市招收。经笔者统计,2012年厦门市切实落实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通知要求,择校生比例都控制在20%以内。但在2009年,各校择校生招收比例都较高,其中厦门一中、厦门六中和科技中学的比例都超过40%,择校生的投档分允许在该校普通生最低录取分数线下30分,同时每个学校招收择校生时都要收取一定金额的择校费。

由于择校生属于招生第二批次,在划片区招生之后,岛外学生通过普通生招生进入岛内传统优质校就读的人数受到限制。为进入这类学校就读,在学业成绩允许的情况下,“他就宁肯去报交钱的择校生,而不报我们的正招生”(B3)。与此同时,因为择校生为面向全厦门市招生,岛外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会考虑选择到岛内同类型(招生分数相当或比岛外招生分数略高)的学校就读,因此,“我们学校的择校生绝大多数都被岛内的学校拿走了”,“以前学校招收的择校生,差不多要降到将近30分才能够招满,这一两年只要降至6-8分,就可以完成招生计划”(B3)。而相对薄弱的学校,尤其是岛外高中,其招收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主要集中在最低投档分数线左右。

对学校而言,择校生政策让相对薄弱校在招生时无法与传统优质校竞争,岛外有条件的学生若想进入传统优质校,也会尽可能地通过择校生的方式入读。对学生而言,择校生涉及到经济问题。有些家庭特别是岛外家庭的学生,也没办法通过缴纳较昂贵的择校费入读传统优质校。因此,这一招生政策存在诸多公平问题。

三、高中招生政策对厦门生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影响分析

厦门市普通高中招生主要通过划片区、平行志愿、定向生、择校生招生四种方式进行(根据政策规定,择校生将于2014年取消,故下文不对择校生单独讨论),判断招生方式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必须要明确自己站在谁的立场、替谁说话。

(一)学生角度的探讨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培养的对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指学生的入学机会,因此学生是教育均衡、教育成果首要关注的群体。学生群体并非整体划一,其中存在一大部分弱势群体——农村学生。他们由于所在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教育资源、师资水平等都较城市弱,且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理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获取教育信息、资料、途径等相对狭窄[11]4,使得他们在高考,甚至中考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因此,厦门市农村学生(根据厦门市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对象,本文中农村学生主要指岛外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受现行高中招生政策之影响如何,是笔者重点关注的部分。

首先,划片区招生使得岛外学生进入优质高校的机会降低。划片区招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岛外学生进入岛内高中就读的权利,虽然中招政策也允许学校将一部分名额投向其他片区,但名额相对总招生人数来说非常少。由此,只有个人能力很强的学生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才能通过普通生或择校生的招生方式进入岛内优质校。前文分析指出,优质校、市属校更多地集中在岛内,尤其是思明区,划片区招生政策人为地将岛外学生排除在获取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行列之外,而高中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因此,岛外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相较而言更少,进入优质高校和热门专业的概率则更低。根据教育机会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平等原则”和“差别补偿原则”,应为弱势群体提供有差别的对待及补偿,以力求达到一种事实上的结果平等。划片区招生显然有违这两个原则。

其次,平行志愿招生对提高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有一定促进作用。平行志愿对高分考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类似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效率原则”和“适合原则”,对提高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有促进作用。但应关注的是,岛外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普遍来说比岛内低,在划片区招生政策和招生分数线的要求下,岛外学生想要跻身进入岛内优质高中,需要通过更残酷的竞争。例如,厦门一中面向集美、海沧、同安、翔安片区的最低投档分为582分、最低位次为全市347位,比思明湖里片区的最低投档分568分高出14分,比岛内最低位次1 031位高出684位。由此可知,该政策对提高岛外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作用不太明显。

再次,定向生招生均衡了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就读于较薄弱初中的学生其家庭文化资本和所在学校的文化资本都相对较少,若这类学生仅靠普通生招生渠道,想获取入读优质高中资格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定向生招生政策人为扩大了这类学生进入优质高中的资格,进而为其进入优质高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一政策可以理解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别补偿原则”在中招的体现,有助于均衡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笔者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C1、C3对厦门市中招政策并不了解,C2、C4对中招政策情况有所了解,也有自己的一些认识。问及他们的入学方式,C2是家长了解到SH2中学自主招生政策后,通过自主招生获得准入资格;C1、C3主要是学校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意见选择该校;C4在填报志愿时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分数情况选择学校。同时,他们四位均只知道“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同安一中、科技中学、厦门六中”这类高中,再问他们是否听过其他学校,C1想了很久,说还有“松柏中学”。针对厦门市当前实行的中招政策,C2认为“每个片区的教育水平不一样,你去了比你水平高的或低的,都不适应,所以划片区招生还是好的”。当笔者追问教育水平差异表现在哪里时,他认为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校的建设上,“(高中)之前的教育水平不高的话,以后(即高中)也不会好,生源质量不好”,造成生源质量不好的原因是“小学、初中教育水平不高,岛外的生源质量很差,岛外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低,学校管理松懈,抽烟打架的现象比较严重。学校有管,但是效果不好”。“只要你能力强,适应力好”,岛外学生也可以到岛内上学。但划片区招生后,岛内优质校面向岛外招生的名额“有10个左右吧,划片区招生也人为地使岛外学生进入岛内优质高中的机会比岛内学生小。但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C2)。

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填报志愿时“好的学校放在前面,不理想的放在后面。没有(实行平行志愿)的时候,你定的目标要么太高要么太低,平行志愿以后就每个档次都有机会”。“定向生就是给你学校名额,这些名额即使是在分数线下也可以上这几所学校。如果这样的话,就有更多的人进入好一点点的学校,这样就会有好一点的环境。”(C2)

虽然C2和C4对中招有一定认识,但他们并未思考中招政策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C1和C3也认为“高考关键在自己”。

(二)学校角度的探讨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载体,学校间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正是由于高中校际发展的不均衡,在招生志愿填报的时候,学生会更倾向于到传统优质校或办学条件、交通方便的学校就读。在校际方面,传统优质校的生源质量明显高,新升格的省一级或省二级达标校对生源的吸引力则不足,且在历年的中招最低投档分数线上,省一级达标校明显被分为了三个层次①厦门市招生考试中心.厦门市2012年中招一、二批普高学校最低投档分数和位次公布. http://www.xmzskszx.net/zkzz/ ShowArticle.asp?ArticleID=4166;厦门市招生考试中心.厦门市2011年中招一、二批普高学校最低投档分数和位次公布. http://www.xmzskszx.net/zkzz/ShowArticle.asp?ArticleID=3821;厦门市招生考试中心.厦门市2010年中招一、二批普高学校最低投档分数和位次公布. http://www.xmzskszx.net/zkzz/ShowArticle. asp?ArticleID=3360.,处于招生分数靠后位置的学校,其生源质量明显不如招生分数靠前位置的学校。生源质量是影响学校高考升学率的主要因素,当前厦门市的高中招生政策对学校高考升学率的影响也体现在生源质量上。

首先,划片区招生有助于提高岛外学校高考升学率。划片区招生限制了学生从岛外向岛内的单向流动,使得岛外学校能够招收到优质生源,优质生源能较好地带动班级整体的学习,学校的整体高考升学率也可能相应提高。在当前社会依然高度关注高考升学率的情况下,高考升学率的提高可使学校的口碑得到提升,进而能在以后的招生中招收到优秀学生,从而获得良性发展的机会。岛外学校普遍对于此政策持欢迎态度。划片区招生对于岛内高中,尤其是岛内优质高中却无显著影响,岛内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此举有助于岛外学校的发展。但择校生政策却对岛外学校有一定程度的冲击,因为择校生是面向全市招生,在当前划片区招生政策限定下,有条件的学生为了进入岛内优质校,就会以择校生的方式就读,岛外学校的高考升学率也有可能受到影响。此外,在同一片区内,招收到优质生源的数量同样与学校是否优质相关,如处在同安翔安片区的学校,同安一中显然在招收优质生源上更强势。

其次,平行志愿使得各高中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差距愈发明显。平行志愿对学校来说就是“割韭菜”式的生源掐尖战。在访谈过程中,薄弱学校体会最深,“好的学校更容易招收到高分学生,一层一层招下来,我们几乎收不到好学生”,“以往平行志愿每人可填报8个志愿,现在更扩大到10个志愿,所以学校生源一年不如一年”,“高考升学率与市里前四所学校(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同安一中)的差距越来越大,学校分层越来越明显”,所以,“平行志愿政策虽然解决了家长及学生的心里不平衡状况,却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B7)处于招生分数中等的学校对平行志愿的感受不太强烈,因为他们“被上一层割了一刀之后,他们还能往下面割”,而处于招生分数末端的高中学校,“已经没有可以割的了。”(B8)平行志愿施行后,各校招收的学生更多地集中在某一分数段,差异性下降。优质生源的集中,助推了学校高考升学率的提高;而缺少优质生源的学校,高考升学率则越来越不济。岛外高中,薄弱校在这一招生政策下生源受到重创,对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来说是不小的打击,学校的教学、管理的压力也相应增加。岛内高中尤其是优质校更多地从中获益。

笔者在访谈中获知,实行“平行志愿主要是一个社会问题,就好像高考一样,大家高度关注升学,家长有时候过分关心。没有实行平行志愿时,学生填报志愿时要高度关注第一志愿,如果进不去第一志愿,就有可能成为择校生或是掉到更差的学校中去了。以前我们学校的分数线是根据报考情况来定的,没有办法估计,有的家长就非常有意见。招生当中也存在恶性竞争。”(B6)“说实话,农村的话语权会相对较弱。”(B4)“既得利益集团,说话的分量就不一样,肯定也会左右到一个政策的出台。”(B3)

再次,定向生招生对高中的高考升学率影响较大。定向生招生政策目的是缓解“择校热”,均衡教育发展。当前该政策只在部分学校试点,但不同学校却有不同的说法。2011年,厦门市在每个片区选取2所学校、共6所学校进行试点,第一次实行定向生招生,招生范围仍为片区内学生。但起点较弱的高中,在招收定向生时受到非常强烈的冲击。“定向生是面向真正的名校才有用,学生在填报时也是冲着真正的名校去。”(B3)因此,有2所试点高中退出了定向生招生队伍,留下的4所高中是厦门市的传统优质名校。即使是优质校,定向生政策实行之后,对学校的生源影响也非常大,从定向生和普通生的招生分数上即可看出。“定向生的学生由于所在初中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一定都很牢固,虽然经过培养,一部分学生能跟上教学进度,但也不排除大部分学生跟不上,出现不适应教学安排的情况,学习成绩也出现下降。”(B6)2013年,厦门市定向生名额比例提高到50%,对试点学校的生源质量有较大影响,其高考升学率也会相应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高中招生方式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上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学校和学生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对同一招生方式可能有不同的解读与认同。即使在学生群体内部,也有因居住地或社会经济地位等形成的不同的利益主体,对同一招生方式的解读与认同也有差异。所以,当我们制定高中招生政策和致力于提升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性时,应以各方共同利益尤其是弱势学生群体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宗旨,而公平无疑是首要的原则。就厦门市当下的教育现状及其高中招生改革而言,最紧迫的任务是缩小岛内外及校际间的教育差距。惟其如此,才可能使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的目标实实在在地向前迈步。需要深思的是,厦门市作为一个享有“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盛誉的中等城市,其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程度已经位居全国前列,岛内外及校际间尚且存在不小的教育差距,以全国地域之广、地区发展差距之大,教育资源失衡与教育机会不公等问题之严重性也就不难想见了。政府提出的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目标之达成,显然任重而道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EB/OL](.2009-04-22)[2013-12-12].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9/content_1399843.htm.

[2]梁晨,李中清,等.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年)[J].中国社会科学,2012,(1).

[3]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厦门市2013年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工作方案的通知[EB/0L].(2013-02-04)[2013-12-20]. http://www.xmedu.gov.cn/publish/portal0/tab38/info18538.htm.

[5]厦门市招生考试中心.厦门市2012年中招一、二批普高学校最低投档分数和位次公布[EB/OL](.2012-07-19)[2013-12-20]. http://www.xmzskszx.net/zkzz/ShowArticle.asp?ArticleID=4166.

[6]福建省教育厅.明年厦门中招实行平行志愿[EB/OL](.2009-11-01)[2013-12-20]. http://www.fjedu.gov.cn/ html/2009/11/ 377_58631.html.

[7]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EB/OL].(2010-10-24)[2013-12-12]. http://www.gov.cn/zwgk/2011-01/12/content_1783332.htm.

[8]楚天都市报.我省出台措施弱化中考,遏制“择校热”优质高中分配招生近七成[EB/OL](.2012-02-28)[2013-12-12]. http://www.hbe.gov.cn/content.php?id=9596.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2011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2011-04-07[)2013-12-20].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144/201104/118354.html.

[10]福建省教育厅.我省公办达标高中招收择校生将以学校为单位计算[EB/OL](.2012-05-31)[2013-12-10]. http://www.fjedu.gov.cn/html/2012/05/31/388_117231.html.

[11]刘婧婧.高考制度公平性研究——基于农村弱势群体的调查[D].厦门:厦门大学,2011.

[责任编辑:雨 夕]

郑若玲(1970— ),女,江西修水人,博士,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历史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世界一流大学多样化招生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3JJD880011)、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10-07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G632.474

A

2095-7068(2014)01-0039-10

2014-02-16

猜你喜欢

定向生投档升学率
源于免费定向培养的深度贫困县大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以绵阳师范学院环境类专业为例
山西省普通高考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解读
黑龙江
临床医学定向生与非定向生职业价值观差异比较研究
——以福建某高校为例
平行志愿填报,关键把握梯度
浙江省定向与非定向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比较研究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矛盾与困惑:免费医学定向生职业价值观调查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升学率”不应是衡量学校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