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学率”不应是衡量学校的尺子

1981-08-20王鲁军

中国青年 1981年21期
关键词:教育方针重点中学升学率

王鲁军

“我们的社会应该怎样评价一所中学办得如何?它好与不好的标准是什么?”《中国青年》“编者的话”中,这个问题提得好。近年来,“升学率”这把尺子,越来越成为人们衡量各类中学时唯一的标准了。这把尺子把学校分成了三六九等;在这把尺子面前,学校只能让学生追分数、考大学。这样做既不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不利于发挥各类学校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重点学校在这把尺子面前是不轻松的。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到现在已经五年了。五年来,我们学校的名声随着“升学率”的高低,有起有落。前三年考上大学的不少,再加上“文革”前的声誉,八中越来越成为学生和家长向往的目标。去年,我校的升学率也不低,但和其他重点学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这下子坏了,什么话都来了:“八中质量下降了”,“八中伤了元气”,甚至个别领导也说我们是“外强中干”,舆论导致报考我们学校的人少了,招生质量下降了。学校领导和教师心里都很紧张,决心翻过身来,来年高考见高低。今年高考揭晓后,我们在全区名列前茅,这下子舆论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招生的时候又是门庭若市了。

我们心里很清楚,“升学率”和学生入学时的基础大有关系。招的学生基础越好,“升学率”就越高;“升学率”越高,基础好的学生就越往这里流,这是“良性循环”。反之,招的学生基础差,“升学率”就很难提高;而“升学率”越低,基础好的学生就越是不上门,这就是“恶性循环”。有时一届抓不好,要影响三年。这几年起落的感受告诉我们,要想保住高的“升学率”,一年也不能放松,一届也不能放松。

一般学校在这把尺子面前日子更不好过。辛辛苦苦培养三年,初中毕业后,经过重点中学的筛选,高分的学生所剩无几。抽了血的人当然赛不过硬汉子。普通中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工作的。它们能有三五个考上大学,比起重点中学能考上三五十个来,花的气力并不小。他们能为国家输送几十个,十几个,哪怕是几个大学生都是很不容易的。他们的劳动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得到人们的赞扬。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这把尺子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平的。

当然,重点学校的“升学率”高,这和重点学校老师的辛勤劳动分不开,但是把一个学生培养成才,也不都是重点学校的功劳。不少学生能考上大学,这是和他们在初中、甚至在小学打下的良好基础分不开的。基于这种认识,这几年我们学校收到学生高考录取通知书后,首先要向这个学生原来所在的初中和小学发出贺信,表达我们对这些学校的敬意,让他们分享共同劳动的成果。

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学校的唯一尺度,这是造成目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无形的压力迫使学校围着这根“指挥棒”转,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不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个问题的确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反省。

猜你喜欢

教育方针重点中学升学率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修课”
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1——重温抗大教育方针的启示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鞍山市重点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书之井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种特色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与讨论
省重点中学评选退出历史江西将更注重评选“特色高中”
升学率:怎一个利字了得
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职业探索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