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英语专业视听材料库的构建

2014-02-12宋金玲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选材情境

宋金玲

(通化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 吉林 通化 134002)

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英语视听说课逐步成为众多高校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依靠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呈现多彩多姿的视频材料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正宗原版的视听材料有效地改进了学生的语音面貌,在高校的外语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认可.然而,材料库的缺失造成视听材料选择的随机性和片面性很强,使该门课程的优势得不到良好地发挥,在没有科学规范的选材机制下,选材时很多老师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随意选择一些美国大片,包括部分动作影片,而这一类电影视频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有限,而影片中一些人物不规范的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而言更是适得其反.因此,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学生语言学习的特点,以提升学生语言听说能力以及文化素养为目的,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视听材料库,对英语视听说课来讲尤为重要.

1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视听说课的契合

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于20世纪60年代逐步形成.该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在吸收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及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师生关系模式,重新诠释了“知识”、“教”以及“学”的概念.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通过一定的情景(社会文化背景),借助他人的帮助(老师和同学),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的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被称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外部信息,而是主动地将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再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求学生主动地分析学习资料,对所学知识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而教师的角色则由原来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并辅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

英语视听说课由传统的听力课演化而来,继承了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特点,同时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生动的视频影像,克服了听力课学生注意力易于分散的弱点.更为重要的是,该课程的视听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创造更多会话机会,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意义构建,而这些方面正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因素,可见,视听材料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要素筛选视听材料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该门课程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视听材料的选择

2.1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经典纪录片选材

社会文化理论是20世纪著名的俄罗斯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的理论核心,他将语言阐释为一种文化活动,语言通过传递文化达到表达思想和交际的目的.“个体行动者在社会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运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对信念、观点、态度、行为等作出选择,在和他人的关系中塑造和调整自我认同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Bruner,1990)“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和文化剥夺(cultural deprivation)是认同构成的两极,具有文化主体意识的人比缺乏主体意识的人更具有文化转换能力.因为前者具备更强的修改潜力(potential for modification),能够更快地克服某些自身欠缺的认知功能.”(Feuerstein, 1990)因此,更多地接触并学习不同的文化有助于提升个体接受文化差异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

从这一视角出发,英语专业视听材料库应收录具有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经典纪录片,例如由BBC,Discovery Channel,National Geographic等制作,涉及人文、地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的视频材料,学生观看影片时,在了解西方文化历史的同时体验西方的文化视角,在体验文化的同时强化对文化载体——语言——的感受.语言是承载文化的介质,而文化是语言的根源,两者相辅相成.只有了解了目标语言的文化内涵才能升华目标语言知识的构建.具有文化气息的纪录片有助于学生更快地克服自身欠缺的认知功能,使其更加高效地学习语言,同时提升学生接受文化差异的能力,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之课.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来看,学习的过程本就是一个跨文化过程,它实现的是从文化实践(cultural practices)到文化体验(cultural experiences)再到文化发展(cultural development)的跨越,而经典纪录片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有效媒介.

2.2 基于情境创设的新闻访谈资料选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性教学”,提倡在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外语学习.情境性教学(Situated or anchored instruction)“是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刘林利,2012)贴近生活的情境具有一定的亲切感,使学生易于融入其中,因此,越是贴近现实生活的语言情境对于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帮助越为明显.与此同时,情境的创设以及情境中的事件与人物的观点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记录影片的客观性与故事影片的戏剧性在情境创设方面都不及新闻材料的实事性更为有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具有正确价值观导向的新闻访谈资料更加有利于情境性教学的进行.

新闻访谈资料,例如美国的The View,中国CCTV的Dialogue,是以围绕热点新闻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娱乐、健康等各个领域的资讯开展的英语访谈节目,具有很强的实事性.身处信息时代的高校学生不仅要了解最新资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要形成正确的判断标准,单纯性的新闻播报往往缺乏法律或道德方面的评判,而访谈栏目的对话环节恰能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学生在学习这一类视频时,会根据语言情境、物理情境等去理解、接受其中的知识与观点,并存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在选择西方材料时,需要把握政治观,避免涉及有关反华一类的材料,以免对学生造成政治方面的误导.

2.3 基于协作环节的轻喜剧选材

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理解方式的不同导致其认知能力的不同,在语言学习中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面对同一语料时尽管学生会产生大致相同的理解,但对于该语料的使用范围学生的体会不尽相同.例如某些委婉语或带有讽刺性色彩的语言的使用,一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无法体会其使用的细微含义.建构主义理论中的协作环节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以及同学的协助完成意义的构建,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学生间的协作活动,可以促使其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引导学习者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知识,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类似于《老友记》或《生活大爆炸》一类的情景喜剧,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贴近生活,幽默的情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鲜活的语料素材,同时有利于组织学生开展以习得关键语言点为目标的短剧模仿活动.学生在组织、编排、再现等一系列活动中不断地沟通协调,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两者共同作用有助于学生及时地纠正理解误差,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语料的含义与使用.

2.4 基于会话环节的经典文学影片选材

语言学家Friderick Klippel认为:“如果学习者积极参与整个过程,那么学习将更有效.”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不仅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还要通过三个方面的交互完成知识的构建,即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传统的听力课堂过于注重单项信息传递,忽视了交互环节的重要作用,学生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信息的获取而忽略了对信息的加工,导致了学习过程中信息的断裂和缺失,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视听说课堂增加了学生说的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会话的机会,确保了意义构建的重要步骤得以实现,因此,筛选激发学生开展协助会话活动的视频材料尤为重要.

文学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瑰宝,近年来,随着电影事业的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这一类影片资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为学生的会话环节提供了良好素材.艺术虽高于生活,但源于生活,学生很容易融身其中,与人物产生共鸣,在影片结束后,学生可以就人物性格、故事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讨论,交流思想,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再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重建新旧知识的联系,使认知发展从开始状态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发展平衡状态”.(余碧芳,2009)

3 结语

视听材料的选择作为该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其选材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在选材的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输入材料,确保输入材料的趣味性与可理解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最佳的语言输入还应承载英语国家的文学特质与文化气息,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并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西方新闻材料要保持敏锐的判断力,在保证材料与时俱进的同时剔除对学生有政治误导的内容.良好的教学效果始于科学的教学材料,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构建英语视听材料库必将有效推动英语视听说课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Bruner. J.. Acts of meaning[M].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Feuerstein. R.. The theory of structural cognitive modifiability[G]// B.Z.Presseisen. Learning and thinking styles: Classroom interaction.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90:68-134.

[3]傅江华. 外语视听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4]刘林利,吴雷. 建构主义视阈下的外语新闻视听教学模式创新[J].今传媒,2012 (12).

[5]倪明. 维果茨基教学思想及其本质探讨[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6]仇莉. 论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7]王涛. 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及文化观[J]. 广西社会科学,2006(12).

[8]余碧芳.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多媒体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J].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9(6).

[9]钟焜茂. 英文科普、纪录片与英语高级视听说[J].龙岩学院学报,2007(2).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选材情境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环己烷冷液倾析器腐蚀与选材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
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