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02-05张莉王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神经功能

张莉 王莉

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阿勒泰 836500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莉 王莉

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阿勒泰 836500

目的分析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8例患者中,65例治愈,19例好转,2例恶化,2例死亡,治愈率为73.9%。结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明显。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发病迅速,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其主要是因为局部脑组织因突发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的脑组织缺氧、缺血等。急性脑梗死若得不到不及时地治疗,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提高抢救水平、缩短抢救时间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主要致力研究的方向。随着静脉溶栓药物的不断增多,静脉溶栓治疗已广泛地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中,本文以我院收治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例,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应用于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6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3岁。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发病4.5小时以内;无脑出血;神经系统损害体征超过1小时,且不能自行缓解,血压低于180/100 mmHg,无明显的意识障碍。患者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有出血史,7天内行动脉穿刺,两周内行重大手术,三周内有泌尿系出血史或胃肠出血史,3个月内有脑梗死病史或头部创伤病史,且表现有陈旧性腔梗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接受抗凝治疗;血糖为(2.7~22.2)mmol/L,血小板计数大于10×109/L;心律失常。

1.2 方法

患者治疗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心电图、头颅CT、生化8项以及凝血五项等。对符合溶栓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先静脉推注0.9 mg/kg 10%的阿替普酶1分钟,剩余剂量在60分钟内连续静脉滴注,24小时内不能使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静脉溶栓治疗后2小时内,每隔15分钟测量1次血压,第3~9小时内,每隔30分钟测量1次血压,第9~15小时内,每隔2小时测量1次血压,之后给予神经功能评分[2]。

1.3 疗效判定[3]

在进行溶栓治疗前,以及溶栓治疗6小时、24小时以及7天,利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范围0~42分,0分代表神经功能无缺损,分值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治愈:NIHSS分数降低不低于90%;好转:NIHSS分数降低18%~90%;恶化:NIHSS分数增加不低于18%。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溶栓前后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

溶栓治疗前,患者NIHSS评分为19.11±3.57,溶栓治疗6小时评分为11.03±1.93,溶栓治疗24小时评分为7.03±4.21,溶栓治疗7天后评分为6.11±4.37。对比溶栓前后NIHSS评分可得,患者神经系统体征好转,88例患者中,65例治愈,19例好转,2例恶化,2例死亡,治愈率为73.9%。

2.2 不良反应

88例患者中,3例脑出血,其中1例为致死性脑出血;3例牙龈出血,1例泌尿系出血,2例鼻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内科常见的危及重症,是目前临床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长趋势。临床经验指出,急性脑梗死受到急性发作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同时,因血管内膜损伤加剧脑动脉管腔狭窄,最终导致局部血栓,加重动脉狭窄,进而出现脑组织缺氧、缺血或坏死等[4]。患者一旦出现急性脑梗死,局部缺血组织区会出现不可逆性坏死,进而在缺血组织周边形成缺血半暗带。如果尽快恢复梗死取血流灌注,可成功挽救缺血区脑细胞,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预后。

多年临床经验指出,超早期溶栓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美国专家证实,给予3小时内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态。溶栓治疗是利用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溶解血栓,以往,临床常将东菱克栓酶和尿激酶用于溶栓治疗中,其中,尿激酶具有作用范围广、价格适中的优点,但其特异性较差,易激活血浆纤维酶原,从而引发全身出血[5]。近年来,临床逐渐将阿替普酶用于溶栓治疗,阿替普酶是一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其是一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合成的药品,能与血栓中纤维蛋白作用形成复合体,利用其极强的溶解血栓的能力,恢复血流,成功挽救半暗带区脑组织,恢复机体神经功能。溶栓治疗时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相关资料指出,脑组织缺血3~6小时半暗带区明显,6~24小时半暗带缩小,24小时后半暗带消失[6],上述理论是支撑临床溶栓治疗的主要理论依据。在脑梗死3小时内利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临床改善效果明显,且时间越早,疗效越好,但需要承担的出血风险则相应增加。然而,阿替普酶半衰期较短,因此,临床效果不能长时间维持,在溶栓后几个小时内可能出现神经功能恶化,血管再闭塞等。临床溶栓治疗后,要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避免低灌注脑梗死的发生,一旦出现低灌注脑梗死,临床要立即进行扩容治疗。虽然阿替普酶溶解血栓能力较强,对循环血液纤溶系统影响较小,不易引发全身纤溶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阿替普酶会引发出血的风险,出血与临床用药多少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中,88例患者3例脑出血,其中,1例为致死性脑出血;3例牙龈出血,1例泌尿系出血,2例鼻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要及早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发病3~4.5小时内给予溶栓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治愈率,缩短患者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叶自力,余名华. 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20例临床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 (9):1100-1102.

[2]李海威,杨志辉. 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J]. 中国医师杂志,2012,2(z2):94-95.

[3]李宏健.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3至4.5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SITS-ISTR)[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9,17(4):247.

[4]王冰,翟秀文,孙鹏,等. 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脑梗塞临床分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66-67.

[5]王旭,张志彬,王平,等. 动脉和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3(8):4625-4626.

[6]谭安雄,李金成,王玉银,等.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4):651.

R743.33

B

1674-9308(2014)05-010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5.067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神经功能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