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保护剂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2-05齐敬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保护剂短暂性脑缺血

齐敬玲

长春市双阳区医院,吉林 长春 130600

神经保护剂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齐敬玲

长春市双阳区医院,吉林 长春 130600

目的探讨神经保护剂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神经保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粘附率等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神经保护剂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神经保护剂;短暂性脑缺血;临床疗效

为探讨神经保护剂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效果,对接收的96例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式,且效果显著,其相关措施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9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最小为38岁,最大年龄为71岁,平均年龄为52.1岁;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即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一天一次,一次100 mg;同时给予患者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一天一次,一次75 mg。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神经保护剂治疗,即给予患者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将200 mg马来酸桂哌齐特溶液溶于250 ml0.9%的N.S.中,并给予患者静滴治疗,一天一次;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一周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

1.3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1天内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控制,治疗期间症状未发作;有效:治疗后一周内患者症状得到控制,疗期间症状未发作;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1]。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接收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采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同时进行t检验,组间比较则展开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48例患者中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中显效13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9.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液粘度为(1.6±0.4)mPa·s,血小板粘附率为(41.7±11.8)%,纤维蛋白原为(3.4±1.1)mg/L,治疗后血液粘度为(1.3±0.2)mPa·s,血小板粘附率为(36.1±9.7)%,纤维蛋白原为(3.3±1.0)mg/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液粘度为(1.6±0.5)mPa·s,血小板粘附率为(41.0±12.0)%,纤维蛋白原为(3.4±1.0)mg/L,治疗后血液粘度为(1.6±0.4)mPa·s,血小板粘附率为(40.3±8.9)%,纤维蛋白原为(3.2±0.9)mg/L;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粘附率等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主要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出现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现象,造成局灶性脑缺血,进而引起的突发性、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2]。该病的发生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有较大关系,其虽属于一过性,但若缺血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则极易对神经组织造成损伤,且若症状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组织功能障碍,极易导致脑梗死现象发生。有研究表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脑梗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所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控制短暂性脑缺血现发生、保护神经组织不受缺血缺氧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阿司匹林及氯毗格雷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其中阿司匹林可有效阻止花生四烯酸转换,对TXA2的形成进行抑制,对血小板聚集现象进行抑制,从而达到扩张血管及预防脑缺血发生的目的;而氯毗格雷则可选择性地对ADP和血小板受体结合进行抑制,可有效对血小板聚集现象进行抑制,进而可有效减少微栓子发生及复发现象发生。但临床研究表明单纯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及氯毗格雷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马来酸桂哌齐特是临床上常用的神经保护剂,其可有效对钙离子通道进行阻滞,从而可达到扩张血管的效果;同时该药物还可提高病变部位腺苷浓度,增加红细胞的柔韧性,可有效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进而达到改善微循环的目的[3]。因此,将其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粘附率等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神经保护剂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1]宋庆华,曹永政,彭格红,等.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管壁运动及斑块稳定性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2):166-170.

[2]王孝良,许玉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与ABCD2评分的关系[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3):276-278.

[3]赵海霞.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14,30(3):452-453.

R743.3

B

1674-9308(2014)05-0105-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5.066

猜你喜欢

保护剂短暂性脑缺血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保护剂及抗性研究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微流控法低温保护剂添加及去除线型优化研究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造口护肤粉联合皮肤保护剂治疗放射性湿性皮炎的研究
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