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产士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防护

2014-02-05王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产房助产士孕产妇

王婷

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助产士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防护

王婷

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本文就助产士在工作中常见的职业危害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就医院产房工作的管理、助产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心理疏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助产士不受职业危害的几条对策,以期帮助助产士在工作中能以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心和精湛的技术为孕产妇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服务。

助产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护士是所有行业中最容易受到职业危害的群体[1]。而助产士则又是护士行业中最容易受到职业危害的工作岗位,助产士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母婴两条生命的安全和健康,责任重大,助产士在工作中一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也增加了助产士有可能被孕产妇的羊水、血液等感染的可能性。此外,助产士也容易受到化学性危害和医源性感染的危害。所以对助产士的保护工作一定要从根本上做起,将各种可能的危害因素降到最低,保护助产士的身心健康。让他们能无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到为孕产妇的服务之中。

1 助产士的职业性危险因素

1.1 化学因素

作为最为相对密闭的特殊空间,产房是每个医院中相对特殊的工作环境,这里潜伏着许多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的化学因素,比如消毒液等医疗液体都可以通过人的皮肤和呼吸道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有证据表明,在产房值夜班的助产士相比普通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高出8%~50%,助产士也由此成为易患乳腺癌的高危群体。

1.2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毒和细菌等因素,助产士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因为需要处理一些紧急的突发事件,在对新生儿抢救、孕妇产后出血、DIC等事件的紧急处理中,助产士往往在没有采取任何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就投入紧张的工作中,而在这些工作中,助产士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羊水、血液等危害自身健康的危险因素。在这些危害助产士身体健康的因素中,通过接触孕产妇或新婴儿血液、体液进行病毒传播的主要有:乙肝、艾滋和丙肝等病毒;其中尤以血液和伤口分泌物所含病毒浓度为最高,也最容易使接触者发生病毒性感染。

1.3 物理因素

助产士在对孕产妇进行会阴缝合手术和进行注射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孕产妇的不配合而造成刺伤,刺伤后的伤口比普通皮肤接触乙肝、艾滋、丙肝等病毒被感染的几率更大[2]。有研究结果证明,助产士在使用被HCV污染后的器具时,因刺伤而感染HCV的几率大约为1.9%;同样,助产士被刺伤口只要沾上大约0.004 ml的HBV血液或体液时,就足可导致助产士感染HBV病毒;相对来说,被HTV病毒污染的器具刺伤时,助产士被HTV病毒感染的几率约为0.3%。除了上述病毒性感染因素危害助产士的健康外,助产士在进行新生儿接生的过程中,还会患有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疾病。此外,分娩室中婴儿的哭闹声、心电仪、吸痰器等医疗监护设备产生的噪音都会使助产士产生心情烦躁、易怒、精神不集中等情绪,从而影响助产士的身心健康[3]。

2 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

2.1 完善助产士的职业安全培训制度

加强对助产士进行感染和防护知识的职业培训,定期开展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管理工作,对助产士进行防护知识宣教,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各项规定进行安全防护,加强思想建设,牢固树立“孕产妇血液及其污染物都充满危险”的观念[4],对助产士在工作中的各项潜在威胁进行充分宣传,加强对助产士的思想认知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无论在何时接触孕产妇的血液或被血液污染的物品都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2 改善产房环境

在对产房进行设计之初,经应当充分考虑到空气的充分流通,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对病区进行合理划分和布局,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等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标志区分开来[5]。病区的地板、天花板、墙壁等应无裂缝痕迹,病区有良好的给排水系统,对病区的空气进行定期监测,对分娩后的产妇进行及时的终末处理,对被产妇、新生婴儿的羊水和血液污染的医疗器具和医疗垃圾及时进行消毒清理,不留一丝后患。

2.3 生物因素方面的防护

在对生物因素方面的危害进行防护时,首先应规定助产士在工作中必须使用如婴儿吸痰器、备皮包、便盆等一次性用品,助产士在工作前后必须进行洗手消毒,并在洗手后用消毒毛巾进行干燥清理,严禁使用工作服擦手。为提高助产士的工作效率和在工作前后主动洗手消毒的积极性,洗手台应尽量采用感应式,并配备洗手液等相应消毒设施或物品;此外,助产士还应做好个人的工作防护措施,比如在接生新生儿的过程中,助产士应穿戴专用的防水接生衣;在对孕产妇进行人工破膜、肛查等有可能接触到孕产妇的血液、羊水等危险因素时,应佩戴相应的乳胶手套和防护口罩;当双手皮肤处于刺伤状态时,在工作中就有必要带双层手套,以降低感染病毒的几率,在有可能会发生孕产妇血液、体液飞溅的工作环境中,助产士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具。此外,助产士在进行接生工作的过程中,还应穿戴防雨靴,以防止孕产妇的血液、体液等溅到脚面上,助产士在接生的工作中不能穿裙子等可使皮肤暴露在空气中的衣服,当有孕产妇的血液、体液等危险因素意外溅到眼睛、脸部等皮肤上时,应及时进行消毒清理,用抗生素眼药水对眼睛做好防护,用消毒液对皮肤进行消毒,不能存侥幸心理。

2.4 物理防护

在物理防护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制定和完善助产士避免被医疗器具刺伤的防护措施。助产士在对产妇进行会阴缝合时应养成用持针器或镊子对缝合针进行取放,并在操作时要特别谨慎和小心,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缝合针等器具应第一时间放入专用的耐刺容器中,并严格执行锐器不与其他器械相混杂的规定,在器具传递的过程中,严禁进行直接传递;此外在对孕产妇实施手术时,必须有他人在旁协助,避免因孕产妇情绪激动、不配合等情况导致助产士刺伤等情况的发生。最后,还应建立健全的刺伤等级制度,助产士在发生刺伤后,应第一时间做好相应的消毒处理,在刺伤后的72小时内进行HIV、HBV等检测,并加强后期的复查,此外助产士还应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并登记刺伤的时间、器物、伤口的感染与消毒等情况。

[1]李映兰.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17.

[2]罗丽敏,凌丽萍,高艳霞. 护士锐器损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801.

[3]罗洪,余筱. 美国医护人员被锐器伤害的有关管理法规[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78.

[4]梁贵生. 噪音与健康[J]. 护理研究,2004 (9A):1511.

[5]陈琼芳,王惠珍,廖玉联. 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与职业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2005,24(4):151-153.

R197.3

B

1674-9308(2014)05-002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5.014

猜你喜欢

产房助产士孕产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产房仔猪寄养探究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
产房外的此岸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