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水平直肌移位治疗水平斜视伴小角度垂直斜视的效果

2014-01-26谢照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附着点斜度直肌

谢照林

(株洲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株洲 412100)

探讨水平直肌移位治疗水平斜视伴小角度垂直斜视的效果

谢照林

(株洲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株洲 412100)

目的分析探讨水平直肌移位治疗水平斜视伴小角度垂直斜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水平斜视伴小角度垂直斜视患者80例(121只眼),在行外、内直肌手术时,把附着点进行上、下移位。结果80例(121只眼)患者中43例的垂直斜度5°~7°,把单眼水平直肌行垂直移位5 mm,平均矫正的垂直斜度为(5.82±0.68)°,治疗效果很好,28例的垂直斜度8°~20°,把水平直肌行垂直移位6~7 mm,平均矫正的垂直斜度为(7.13±0.86)°其中8例的垂直斜度16°~20°,欠矫。9例不伴有下斜肌异常的V型外斜者,其垂直斜度为8°~20°,把双眼的外直肌进行徙后并向上移位6~7 mm,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结论水平直肌移位在治疗水平斜视伴小角度垂直斜视和不伴有下斜肌异常V型外斜视有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水平直肌;移位;水平斜视伴小角度垂直斜视;效果

在临床进行矫正共同性水平斜视的手术中,会遇到一些患者拥有水平斜视且还伴有小度数垂直斜视,并且未发生明显垂直肌的功能异常。通过分析研究,有专家、学者认为在进行手术矫正水平斜同时对内外直肌行上、下移位,从而实现同步矫正患者水平斜视和垂直斜视的共同效果,且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患者需要进行手术的次数与降低手术痛苦[1]。我院在对80例患者进行矫正时,矫正其水平斜视的同时,把水平直肌进行上下移位,来矫正小角度的垂直斜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的水平直肌移位治疗水平斜视伴小角度垂直斜视患者80例(121只眼),男42例,女38例,年龄5~45岁,平均年龄(19.2±3.2)岁,共同性斜视71例,V型外斜者9例。行双眼手术的32例(64只眼),单眼手术的39例(39只眼),不伴有下斜肌功能异常V型外斜视的9例(18只眼)。水平斜视度为30°~80°,垂直斜视度为5°~20°水平直肌的垂直位移范围是5~7 mm。

1.2 治疗方法

①一般检查:术前行常规检查水平斜视伴小角度垂直斜视患者眼位、眼底,裸眼与矫正视力,采取三棱镜遮盖法和同视机法来检查眼位,包括眼原在位和诊断眼位的斜视角。对患者各眼位斜视度进行科学检测和评估,排除麻痹性斜视。②手术治疗:在进行常规对内外直肌徙后或者缩短手术的同时,把其附着点向上、下移位,移位止端和角膜缘相平行,通常在主斜眼做垂直的移位,如果主斜眼为高位眼,把附着点向下进行移位,主斜眼为低位眼,把附着点向上进行移位。手术移位量:对垂直斜度为5°~7°的患者垂直移位为5 mm,对垂直斜度为8°~20°的患者,垂直移位为6~7 mm。对于不伴有下斜肌功能异常V型斜视患者,把双眼的外直肌徙后,并向外斜的V字开口的方向移位6~7 mm[2]。

1.3 疗效标准

平斜视伴小角度垂直斜视术后垂直度≤2°为满意,术后垂直度≥3°~5°为欠矫。

2 结 果

见表1。

所有的水平斜视伴小角度垂直斜视患者在手术后都没有出现眼球运球运动异常进而垂直性或者旋转性的复视。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

3 结 论

当人体眼球保持处于原在位时,由于眼睛内、外直肌肌肉作用的平面和视轴相一致,其水平直肌作用比较趋向单一水平作用,若水平直肌肌止端沿着垂直方向进行移位,那么肌肉作用的平面和视轴就不再一致,很可能会改变眼睛移位肌肉正常作用。

通常认为由于水平直肌的附着点异常,会导致一定程度垂直斜视,如进行手术把内、外直肌的附着点进行上下移位,也能产生或者减少眼睛垂直斜视,由于眼外肌作用是由肌肉牵引的方向和视轴所成的角度决定,当眼睛水平直肌的附着点移位之后,肌肉牵引方向不再和视轴位于同一平面,产生了一定的夹角,这时的内、外直肌不仅有内转向的作用,还能有一定上下转作用。向上移位能够加强上转的作用来矫正下斜视,向下移位能够加强下转的作用来矫正上斜视,而且其移位量越大,矫正的垂直斜视作用越强[3]。我院的80例患者中43例的垂直斜度5°~7°,把单眼水平直肌行垂直移位5 mm,平均矫正的垂直斜度为(5.82±0.68)°,治疗效果很好,28例的垂直斜度8°~20°,把水平直肌行垂直移位6~7 mm,平均矫正的垂直斜度为(7.13±0.86)°,其中8例的垂直斜度16°~20°,欠矫。对于垂直度>20°的患者无法完全矫正,要另选其他手术,水平直肌进行垂直移位对矫正垂直斜视作用上有一定局限性。9例不伴有下斜肌异常的V型外斜者,其垂直斜度为8°~20°,把双眼的外直肌进行徙后并向上移位6~7 mm,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手术简单容易操作。

因为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改变了视轴和肌肉之间的夹角,在产生上、下转的作用时,还可能产生旋转作用。相关的研究提到V型斜视在进行手术中,单眼水平直肌的垂直位移不会使旋转斜视出现,可能和其垂直移位量比较小有关,因此在小角度垂直斜视中,不用担忧水平直肌垂直移位可能带来旋转斜视而产生不适感[4]。

总之水平肌移位可以有效的治疗小度数垂直斜视和不伴下斜肌功能异常V型外斜视,经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水平直肌肉移位量都在5 mm以上,平均矫正的垂直斜视度数非常明显,而且安全可靠,值得在医学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1] 吴夕,牛兰俊.水平直肌移位术在斜视治疗中作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11):1247.

[2] 吴河坪.上斜肌减弱术对眼球旋转状态的影响[J].中华眼科杂志,2010,42(10):883-884.

[3] 龚淑贤,戴鸿斌,黄华林,等.应用水平直肌移位治疗水平斜视伴垂直斜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18(18):99-102.

[4] Romano PE.The downslde of[too much] freedom and liberty:chans.Plus V-exotropla,screening in France,slipped muscles,a new test for torsion[J].Binocul Vis Strabismus Q,2004,3(2):542-543.

[5] 余新平,麦光焕,余焕云,等.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7):585-589.

[6] Oya Y,Yagasaki T,Maeda M.Effects of vertical offsets of the horizontal rectus muscles in V-pattern exotropia without oblique dysfunction[J].J AAPOS,2009,6(2):372-373.

R779.6

B

1671-8194(2014)22-0128-02

猜你喜欢

附着点斜度直肌
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强直性脊柱炎寒热证型超声下外周附着点炎表现的差异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附着点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基于卫星编队的杆塔状态在线综合监测系统设计
两种术式对小儿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影响
肌肉骨骼超声在指导银屑病关节炎临床分型中的价值
磨粉机磨辊拉丝斜度的准确性
肩斜度与服装背宽线的相关性
黄3 长6 油藏大斜度井初期开发技术政策探讨
MSCT评估钩突上附着点分型及引流途径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