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治疗体会

2014-01-2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潮红药源性药疹

云南省曲靖市妇幼保健院,云南 曲靖 655000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治疗体会

周芸丽

云南省曲靖市妇幼保健院,云南 曲靖 655000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由药物引起的重症药疹之一,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潮红、肿胀、脱屑,病情发展迅速,一般治疗以抗炎抗过敏为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及治疗感染。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效,可达到抗病毒、抗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热毒宁配合中药外洗剂治疗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以清热解毒疗法为主,临床疗效满意。

热毒宁;剥脱性皮炎;药疹

剥脱性皮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发的、以全身性或近于全身性皮肤弥漫性发红或持续性剥脱为特点的皮肤炎性反应,由药物引起者称为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重症药疹之一。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潮红、肿胀、脱屑,病情发展迅速,重者皮肤肿胀明显,伴有大量渗液脱屑、手足鳞屑较厚、呈手套或袜套状脱落,口腔红肿,口唇、口角脱屑干裂,黏膜损伤等。急性发作者发热,肝脾肿大、电解质失衡,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治疗可因继发感染或全身脏器衰竭而危及生命[1-2]。笔者在临床中将热毒宁配合中药外洗剂治疗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病案举例

患者张某某,女,6岁,因“面部、胸背部皮肤红肿脱屑7d”于2014年4月4日以“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收入院。患者亲属代诉7d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口唇周围出现少许红色小疱疹,伴红肿瘙痒不适,于当地诊所静滴先锋霉素治疗,次日晨起出现面部红肿,胸背部皮肤潮红瘙痒脱屑,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入院症见:面部、口眼红肿,睁眼、张口困难,面部、胸背部皮肤潮红肿胀瘙痒、大片脱屑伴少量渗液。入院后予以静滴热毒宁(国药准字:Z20050217)、美能对症治疗,热毒宁注射液1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配合自拟中药外洗剂局部治疗,组方:黄芩15g,黄柏15g,白芷15g,白鲜皮15g,苦参15g,蛇床子30g,金银花15g,花椒10g,水煎外用,每次取200ml药液稀释后熏洗患处,每日2次。入院第2日,患者面部口眼肿胀、胸背部皮肤潮红症状明显缓解,睁眼、张口基本恢复正常;第3日,面部口眼肿胀消退,面部、胸背部脱屑减轻;第4日,面部胸背部患处皮肤少许脱屑、肤色欠均匀;第7日,患者患处皮肤恢复正常,痊愈出院;随访1月患者病情无复发反跳现象。

2 讨论

目前有研究认为[3],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药物进入机体后,机体对药物的迟发性超敏反应、抗原体反应、类过敏反应;很多药物可引起剥脱性皮炎,常见的致敏药物有抗生素、巴比妥类镇静剂、解热镇痛药、抗癫痫类药物等[3-4]。临床中一般以抗炎抗过敏对症治疗为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及治疗感染。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归属于中医的中药毒、药毒、药疹等;多因禀赋不耐,毒邪内侵所致,蕴热中毒,伏于血分,血热妄行,溢于肌表则见红斑泛布,肿胀脱屑[5-6]。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提到:“热极沸腾发为斑。”“热则伤血,血热不散,里实表虚,出于皮肤而为斑。”;《诸病源候论》记载:“斑毒之病,是热气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熏发于肌肉,状如蚊蚤所啮,赤斑起,周匝遍体。”[7]。基于以上认识,临床中笔者根据热、毒辨证论治,选用热毒宁配合中药外洗剂治疗剥脱性皮炎型药疹,重在清热解毒。

热毒宁注射液其主要成份为青蒿、金银花和栀子,具有清热解毒疏风等作用[8]。青蒿,味苦、辛、性寒,能清热凉血,透散肌表、阴分风热邪毒及入里邪热。现代研究表明[9],青蒿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镇痛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还具有免疫抑制和细胞免疫促进作用。金银花,味苦、性寒,功擅清热解毒,兼可透散表邪。金银花的主要成份为有机酸类、挥发油、黄酮类等,有抗菌、抗病毒、解热、免疫调节等作用,被誉为“植物抗生素”[10]。栀子,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可清泄心、肺、胃和三焦之火。栀子含有熊果酸、栀子苷、去羟栀子苷等,具有镇静、降温、抗感染、抗微生物作用[11]。上述三药合用,既可使风热之邪从表透解,又能使热毒泄气从内清泄,共奏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效,达到抗病毒、抗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综上所述,热毒宁配合中药外洗剂治疗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总体以清热解毒为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世荫.药源性皮肤病-实用分类及临床表现[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5):326-326.

[2]张志清,张燕梅,胡永福.药源性剥脱性皮炎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1(7):418-419.

[3]曹兴梅,药源性剥脱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4):67-68.

[4]陈青,唐志华.药源性剥脱性皮炎270例文献回顾性分析[J].安徽医药,2008,12

(8):763-765.

[5]陈修漾,冯燕虹.清解化斑汤治疗剥脱性皮炎2例[J].新中医,2009,9(41):120-121.

[6]罗茂林.双解散治疗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0(5):393.

[7]阮希芳,袭雷鸣,潘月丽.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130-132.

[8]余俭.抗菌抗病毒新药-热毒宁注射液[J].中南医药,2010,7(7):548-550.

[9]吴叶宽,李隆云,钟国跃.青蒿的研究概况[J].重庆中草药研究,2004,19(2):58-65.

[10]庄丽,张超,阿里穆斯.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2):378-380.

[11]杨方花.栀子的药理作用概述[J].泰山卫生,2005,29(2):15.

周芸丽(198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中医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皮肤科、中医妇科类疾病的研究。

R758.25

A

1007-8517(2014)17-0129-01

2014.07.03)

猜你喜欢

潮红药源性药疹
药疹虽小,可不要大意
肉毒毒素治疗难治性玫瑰痤疮研究进展
玫瑰痤疮患者阵发性潮红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治高血压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三联疗法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一例
1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临别忧郁
重症药疹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156 例药源性疾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