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嘌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分析

2013-10-17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别嘌醇高尿酸血尿酸

卢 敏 田 刚

1.西安高新医院心内科,陕西西安 710075;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西安 710061

近来大量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与高血压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有调查显示30%~3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高尿酸血症[1]。而在临床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血尿酸水平的意义仍存在争议,国内外对其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少见到。笔者设计了这一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来观察别嘌醇治疗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初诊原发性1级高血压患者,探讨降尿酸治疗对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影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按照高血压病JNCⅦ诊断标准,选择西安高新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初次确诊并从未治疗的原发性1级高血压患者共60例,全部患者的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并排除以下患者: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级及以上高血压患者和(或)出现心、脑、肾等合并症的患者;②在服避孕药、利尿剂以及其他可能干扰血压、血尿酸药物;③继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④已开始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者,或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上限3倍。

1.2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分为别嘌醇组和对照组。别嘌醇组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45.2±8.5)岁;平均体质量(64.2±3.9)kg。 对照组 30 例,其中,男 19 例,女 11 例;平均年龄(42.9±7.3)岁;平均体质量(63.8±7.3)kg。 两组患者经检验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1.3 方法

别嘌醇组患者给予别嘌醇100 mg,3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1片,3次/d。全部患者给予口服药物4周,嘱托其在试验期间注意避免高嘌呤饮食,并禁用所有可能影响血压及尿酸代谢的药物。

1.4 观察指标

1.4.1 诊室血压 在上午8:00~10:00期间,患者坐位休息20 min后,取优势侧桡动脉血压,间隔时间2 min以上共测定3次,其平均值即定为患者的诊室血压值。

1.4.2 动态血压 于试验前及服药4周末各行1次24 h动态血压(ABPM)的测定,测量频次为日间(6:00~22:00)15 min/次,夜间(22:00~6:00)30 min/次。 记录 24 h 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压负荷值(BPL)[收缩压负荷值(SBPL)、舒张压负荷值(DBPL)]。

1.4.3 血尿酸 于试验前、后各采集患者禁食12 h后的静脉血5 mL,使用试剂盒(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HITACH17600)上,依尿酸酶检测法测定血尿酸值。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前后血尿酸的变化比较

别嘌醇组患者血尿酸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在用药前后血尿酸无明显变化(P>0.05),服药后两组间血尿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表1 两组用药前后血尿酸的变化比较(±s,μmol/L)

表1 两组用药前后血尿酸的变化比较(±s,μmol/L)

注:与本组用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用药后比较,*P<0.05

组别 用药前 用药后别嘌醇组(n=30)对照组(n=30)486±15 478±13 392±13#*435±14

2.2 两组血压变化比较

别嘌醇组在服药4周后,SBP和DBP下降(12.4±5.5)mm Hg和(8.4±3.8)mm H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 SBP 和 DBP 下降了(6.0±2.6)mm Hg和(4.8±1.8)mm H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服药4周后,两组诊室血压值、24 h SBP、DBP及BP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副作用

除别嘌醇组1例患者出现了轻微胃肠反应,其他患者未诉任何不适。

表2 两组血压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血压变化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SBPL(%) DBPL(%)诊室血压(mm Hg)SBP DBP 24 h 血压(mm Hg)SBP DBP别嘌醇组(n=30)对照组(n=30)用药前用药后用药前用药后146.2±8.3 132.1±7.6*143.6±9.8 138.7±6.5 86.5±7.4 81.6±5.8*85.7±8.2 83.3±7.6 140.2±3.8 81.6±5.8*138.6±4.2 135.4±5.2 85.6±5.7 79.3±4.6*86.5±3.4 84.2±3.4 43.8±13.2*30.2±10.7 23.6±9.8*20.4±8.7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增加,与糖尿病、高脂血症有着相似的流行趋势,但往往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而被人们忽视。近年来,高尿酸血症作为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多个中心的研究得到证实[2]。研究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59.5 μmoL/L(1 mg/dL),高血压发病相对风险提高 23%[3]。相关的可能机制:①高血尿酸通过刺激肾素的分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导致血压升高。②高血尿酸能够造成胰岛素抵抗,从而致血液中的内皮素分泌增加,造成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外周阻力升高,致使血压增高。③高血尿酸还可以激活血小板,并使得ADP、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增加而破坏血管内皮细胞而加速脂质沉积,同时血尿酸增高还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脂质过氧化,促进氧自由基产生增加,并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④由于尿酸的低物理溶解度,高尿酸血症时,尿酸盐形成的微结晶易析出而沉积于血管内壁,引发内膜的炎症反应,触发动脉粥样硬化。有学者提出低嘌呤饮食可预防高血压,但降尿酸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尚不明确[4]。本研究用别嘌醇良好地控制了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其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在降低血尿酸的同时,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等指标,相较与对照组,别嘌醇组患者均有明显降低。笔者推测,别嘌醇在本组患者中的降血压作用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得以实现的,一部分可能与其降低了RAS活性和外周血管阻力有关,另外还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血管壁炎症反应等方面有关[5]。

在笔者的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别嘌醇导致的严重副作用,如粒细胞缺乏症、皮疹、剥脱性皮炎、肝肾功能损害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这一结果可能与笔者的实验规模较小、时间相对短有关。因此,别嘌醇有效性及安全性还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论证。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国内对高尿酸血症导致血压升高的危害性,以及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检查、监测预防和治疗重视严重不足[6]。笔者设计的这一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提示,降尿酸的治疗可能是一种新的高血压治疗方法,并且使用常规剂量的短期应用应较为安全。别嘌醇有望成为高血压合并有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压控制的选择药物之一。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时间短,其结果还有待更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1]林立建,谢良地.高血压并发高尿酸血症临床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8(31):606-607.

[2]朱文玲.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0,11(7):412-414.

[3]Jossa F,Farinro E,Panico S,et al.Serumuric acid and hypertension:the olivetti heart study[J].J Hum Hypertens,1994,8(9):667-681.

[4]王文,商卓.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0,11(7):424-425.

[5]Butler R,Morris AD,Belch JJ,et al.Allopurinol normaliz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ics with mild hypertension [J].Hypertension,2000,35(3):746-751.

[6]郭立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中华实用内科杂志,2011,31(4):271-273.

猜你喜欢

别嘌醇高尿酸血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别嘌醇不良反应分析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的临床效果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