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踝肱指数相关性研究

2013-10-17马昌军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踝肱病程下肢

马昌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四川巴中 636000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1]。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就是其中的一种,踝肱指数(ABI)现在作为诊断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标准和筛选手段,临床意义重大。我科从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43例患者ABI水平进行分析,现将其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资料来自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43例(A组),以及同期治疗的无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43例(B组),两组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订的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标准[2]。A组43例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 43~83 岁,平均(67.7±5.9)岁;糖尿病病程 5~33 年,平均(8.7±2.2)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病程 15 d~3个月,平均(1.8±1.1)个月;入院时血糖 13.5~31.1 mmoL/L,平均(17.88±3.24)mmoL/L。B 组 45例患者中男 17例,女 28例;年龄 40~82 岁,平均(65.6±6.2)岁;糖尿病病程 4~34 年,平均(6.9±1.8)年;入院时血糖 13.8~33.3 mmoL/L,平均(16.58±3.35)mmoL/L。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 组),其中,男 20 例,女 23 例;年龄 37~72岁,平均(58.4±3.1)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ABI的诊断标准:

国际糖尿病足组推荐将ABI<0.9作为诊断周围血管病变的标准。目前较统一的ABI正常值为1.0~1.4,<0.9为轻度缺血,下肢可有轻度供血不足表现;0.5~0.9为中度缺血,患者可有间歇跛行;<0.5为重度缺血,患者容易发生下肢(趾)坏疽。

1.3 踝肱指数的测定

按心血管介入放射学会(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SCVIR)发布的标准,检查前患者休息5~10 min,在室温下,取仰卧位,分别将 12 cm×40 cm袖带置双侧前臂,用8 MHz多普勒探头于肘部肱动脉处获取信号,测得双侧肱动脉收缩压(BSBP),取两者中的高值,两侧血压差值应小于10 mm Hg(1 mm Hg=0.133 kPa);置相同的袖带于踝部,以同侧踝动脉(胫后动脉-PT)和足背动脉-DP中的最高收缩压作为踝收缩压(ASBP)的最佳估计值。最后用选定的踝压除以选定的肱压,所得值即为读出的ABI。

1.4 生化指标测定

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小板、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血糖监测用氧化酶法,糖心血红蛋白用美国BIORAD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GA采用Glamour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液态酶法测定。

1.5 发病及病程

调查并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发病情况以及病程,并对患者饮食、吸烟、运动状况、血压、糖尿病症状(包括麻木、乏力、疼痛、感觉异常、溃疡、感染等)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A、B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等一般资料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压、舒张压等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s)

注::“-”为无数据

临床资料 A组(n=43)B 组(n=45)C组(n=43) P值性别(男/女,例)年龄(岁)病程(年)吸烟(年)冠心病(例)脑血管病变(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例)体质量指数(kg/m2)腰臀比血小板(mm Hg)舒张压(mm Hg)19/24 67.7±5.9 8.4±0.6 22 24 18/25 65.6±6.2 7.6±1.0 12 18 20/23 58.4±3.1-16 57 65---25.0±0.4 0.87±0.01 144.1±2.3 83.6±1.2 24.4±0.5 0.87±0.01 136.2±2.6 85.3±1.9 24.2±0.4 0.86±0.01 126.4±1.5 77.2±1.2 0.864 0.653 0.508 0.379 0.143 0.982 0.889 0.765 0.992 0.042 0.026

2.2 生化指标

A、B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小板等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数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生化指标比较情况(±s)

表2 三组生化指标比较情况(±s)

注:“-”为无数据

生化指标 A组(n=43) B组(n=45) C组(n=43) P值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小板(×109/L)总胆固醇(mmol/L)三酰甘油(mmol/L)9.4±0.3 19.1±0.4 9.5±0.3 18.9±0.5 5.1±0.1 6.4±0.1 0.034 0.008 7.8±0.27.8±0.24.9±0.10.026 1.92±0.03 200.8±12.2 5.4±0.3 2.2±0.3 1.75±0.08 218.3±8.1 4.5±0.1 1.7±0.2-207.7±6.9 4.0±0.1 1.4±0.1 0.646 0.091 0.049 0.018

2.3 ABI检测的结果

A组患者ABI低于B组及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考虑ABI水平降低可能与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具有特异性。见表3。

表3 三组 ABI值的比较(±s)

表3 三组 ABI值的比较(±s)

注:与C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ABI值A组B组C组43 45 43 0.70±0.05*#1.10±0.02 1.20±0.03

3 讨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大血管病变之一,也是造成肢端坏疽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有着较高的截肢率以及致死率。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全身大血管病变的一部分在下肢的具体表现。其主要特征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中层钙化及内膜纤维化,使动脉壁变硬,失去弹性,动脉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导致动脉压升高、血流不畅、下肢供血不足、肢端缺血、缺氧、易于局部感染等临床表现。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激增,15%的糖尿病患者将或早或晚发生糖尿病足溃疡[3],因此,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防治更为迫切。

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中有周围血管病变,临床表现为下肢容易疲乏、间歇性跛行、静息痛、难治性溃疡以及下肢坏疽。初诊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ABI<0.9者占10.9%,表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患病率已经很高,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0倍,8%的患者在诊断糖尿病时即已经存在下肢血管病变,并随年龄、病程的增加而增多[4-5]。ABI较低组患者的周围血管病变进展快,出现溃疡、坏疽较早,截肢率明显增加。ABI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它不仅可预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对预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严重程度也有帮助[2]。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在2007年共识声明中,建议对所有年龄≥50岁的糖尿病患者、年龄<50岁但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以及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都应常规检查ABI,以早期筛出周围血管病变[6]。2008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指出初期筛查外周动脉疾病时,应包括跛行病史、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本文患者中A、B组的ABI值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下肢血管病变的ABI检查具有高的特异性。通过我院的观察表明ABI的运用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与完善。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808.

[2]Chang ST,Chu CM,Hsu JT.Role of ankle-brachial pressure index as a predictor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everi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Can J Cardiol,2006,98(8):1105-1109.

[3]刘晓明,仲伟红.糖尿病足预防护理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2):104-406.

[4]徐辉,徐仲卿,王华.控制血糖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6):461-463.

[5]马绍刚.初诊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异常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1):647-648.

[6]于杰,刘芳.踝肱指数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应用[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30(1):19-22.

猜你喜欢

踝肱病程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踝肱血压测量专用扇形双袖带的研制
活血化瘀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踝肱指数的影响研究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2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踝肱指数与糖尿病足的关系